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航空史上最「大」的轟炸機(組圖)

(2010-03-10 09:20:38) 下一個
 
 來源:新華博客,互動百科





B-36-簡介

B-36
B-36

 B-36 Peacemaker 和平使者式轟炸機  

1941年初,當納粹德國空軍狂舞於歐陸上空之際,英國雖在不列顛之戰(Battle of Britain)期間,暫時遏止了納粹空軍的入侵,但岌岌可危的英倫三島,隨時仍有淪入軸心國的可能,一旦美國介入歐洲戰場;則失去攻擊納粹佔領下歐洲的全部前進基地,為應變此等劣勢的發生,同年4月由美國陸軍航空軍(USAAF)提出「超級巨人機」的初步構想,將發展一種可自美國北部或加拿大基地起飛,直接轟炸含柏林在內的作戰半徑戰略目標,往返大西洋兩岸之間,而不須空中加油,此等任務艱難的長程重型轟炸機,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奢想的轟炸機發展案,11月中旬,康維爾(Convair)飛機公司終在競爭中獲勝,得到預期在1944年5月,完成XB-36原型機首次升空試飛的初期發展合約。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及英國轉危為安的局勢發展,B-36之第一優先的製造發展計畫因而擱置,美軍要求提前趕製B-24及B-29轟炸機,延至1946年8月,XB-36第一架原型機方才完成處女飛行,經過了五年辛酸歲月的研究發展而登場的B-36;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言是太遲了,而處身於戰後美蘇對立的「冷戰時期」,龐大無比的B-36長程重轟炸機,乃成為甫告成立不久的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SAC-Strategic Air Command)麾下第一員「大」將。

B-36是世界航空史上最「大」的轟炸機,僅以主翼展幅與目前之「巨人族機」相比較;長過B-52達13.7公尺,比C-5A長出1.38公尺,比Boeing 747亦長出10.43公尺。修長的巨無霸機體像一串連接的電車廂,機上乘組員分置於前後兩個主要分離式壓力艙內,前後艙之人員連絡通路,可經由左側直徑0.63公尺,長26.9公尺的管式電動台車軌道運送,其間即為容積348立方公尺的炸彈艙,可搭載該彈或普通炸彈32~38公頤,為適應長程高空飛行,主翼展弦比極長,翼厚比達11%,中段厚度為1.83公尺,兩邊主翼共夾置了6具P&W廠R-4360型28汽缸空泠式活塞引擎,另在翼末段下方懸置了噴射引擎短艙各一,其內均裝有G.E廠J-47-19型渦輪噴射引擎兩具。B-36全機以十發式混合引擎動力,提供了3500匹馬力×6+2360公斤×4強勁無比的動力裝置組合,在加掛副油箱後;無須經由空中加油,僅以本身機內載燃油,在15000公尺高空可持續48小時以上的巡航飛行。

B-36之起落滾行距離設計在1500公尺以下,使用前三點式伸縮起落架,鼻輪為併列複輪向前收入艙內,巨型主輪採四輪式複式強化設計。機上固定武裝為機身周圍之6座伸縮式活動旋轉遙控砲塔,每座均裝有雷達控製的20糎機砲兩門,雖擁有合計16門機砲裝置,由於執行長程洲際核子轟炸時,普通護衛戰鬥機已無法達到此一航程,為擴充其空中防禦及攻擊力量,B-36在1953年曾研究發展“戰鬥機空輸計畫(FICON-Fighter in Convair)”,實驗將XF-85或GRF-84F改造機搭載於機腹下方,在飛臨目標區附近將「子機」釋放,以實施核子攻擊或迎擊對方升空截擊之戰鬥機,並設法在任務執行完畢後,將「子機」一一收回,B-36此一異想天開的「航空母機」改造構想,因技術發展問題,困難重重而取消。1955~1957年間,B-36一架又被選為原子動力實驗機,在機艙內搭載原子反應爐一部,在經過47次試飛後而宣告放棄,此外如XC-99戰略運輸機,全噴射式8發引擎之YB-60戰略轟炸機等發展案,均以B-36作為機體實驗母型,結果亦告一一失敗。B-36這架名符其實,史上第一架可自力完成萬裏長征的洲際轟炸機(Intercontinental Bomber),在不可抗拒的發展趨勢下,漸漸步向退休淘汰之途,歷經過戰後的柏林危機,及韓戰的黯淡歲月裏;B-36雖從未投過一彈,卻實際發揮了戰略嚇阻作用。1959年2月,B-36最後一機告別戰略空軍後,僅留下空軍博物館內陳列的一機,以供後人追憶其昔日雄姿了!

B-36-B-36J性能諸元

翼展:70.10公尺

機長:49.38公尺

機高:14.25公尺

最大離陸重:185970公斤

最高時速:705公裏

上昇能力:13725公尺

續航能力:15000公裏

B-36A型:

1947年6月試飛的首批量產型機,動力裝置僅為翼片內藏之6具活塞推式螺旋槳引擎,全機無武裝,生產總數22架,日後均經改裝為RB-36E偵察機或教練機使用。

B-36B型:

1948年7月試飛,機內規定乘組員為14名,機砲武裝配置業經完成,生產總數73架。1949年後動力裝置並經改造為B-36D型規格。

B-36D型:

1949年3月試飛,在兩邊機下另行加裝J-47係列噴射引擎四具,分置左右翼下之引擎短艙內,時速可達705公裏,除由B-36B型機改造64架外,另有22架之生產數。

RB-36D型:

1949年12月試飛,經由B-36D改良而成的武裝長程戰略偵察機型。腹下之前部彈艙位置,裝有空中偵照相機14部,改良後的活動艙門可在2秒鍾內開啟,機上乘員增至22名,初期生產數為17架,外加B-36B型機改裝之7架。

RB-36E型:

引擎動力裝置及偵照儀器裝備規格與RB-36D相同,為B-36A型及YB-36B所改裝後之機形新編號,總數22架。

B-36F/RB-36F型:

1950年11月試飛之後,B-36F機改用R-4360-53型改良推式螺旋槳引擎,每具出力增為3800匹馬力,總生產數28架。RB-36與B-36F型動力規格相同,改裝偵照裝置的長程偵察機,總生產數24架。

B-36G(YB-60)型:

1952年4月試飛,此機採用後退角加大之後掠翼,翼幅減少約7.3公尺左右,動力裝置全數改為J-57-P-1噴射引擎8具,最大總推力為4540公斤×8,其他組件或裝偏與B-36保持72%流用共通性,因與Boeing公司之B-52在競爭中失敗,僅為原型機兩架。

B-36H/RB-36H/NB-36H型:

B-36H與B-36F型動力規格相同,機上乘組員增為15名。1952~1953年間,生產數83架。RB-36H為B-36H型改良之偵察機型,生產數73架。NB-36H僅為改裝原子動力的試驗原型機,生產數僅原型機1架。

B-36J型:

1953~1954年間之最終型生產之轟炸機種,總數33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