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第7核潛艇大國:巴西?

(2010-03-08 19:58:35) 下一個

世界第7核潛艇大國:巴西?
2010年03月   來源:新華博客

巴西海軍未來的核潛艇想象圖。

     印度即將成為繼安理會五常之後的第六個核潛艇大國,那麽印度之後會是誰?最有可能的答案是——巴西。

    《現代兵器》  杜朝平 

    核潛艇是許多國家海軍的夢想,但到目前為止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屈指可數。為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現階段印度不僅在國內建造被稱為“先進技術艇”的核潛艇,還向俄羅斯租借了2艘“鯊魚”級核潛艇,首艇已經開始在俄海試。印度因此即將成為繼美、俄、英、法、中5個核大國之後的新興核潛艇大國。在印度之後就是巴西了。

    巴西核潛艇計劃由來已久,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軍政府統治時期,巴西曾秘密研製原子彈,也曾製定和著手實施核潛艇發展計劃,隻是因為技術、資金問題而未實現。為增強巴西海軍作戰實力和滿足應對未來多種海上威脅的需要,眼下巴西一邊在國內建造常規潛艇,一邊決定重新上馬核潛艇項目,希望成為核潛艇俱樂部的第7個成員。

    民用核技術先行

    同希望擁有核武器的其他國家一樣,巴西一直把發展核力量看作是提高國際威望和謀求大國地位的重要手段。巴西的核計劃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早期,當時聖保羅大學的科研人員進行了核裂變實驗,積累了初步的核技術。30年代中期,巴西在國內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鈾礦,這些都是核研究必需的資源。40年代,美國同巴西簽署了關於美國向巴西提供核技術援助以換取獨居石(一種含鈾、釷元素的礦石,可提取 核燃料)的協議。1957年,美國政府頒布和平利用原子能計劃,巴西利用此次難得機遇,在美國幫助下在聖保羅市建立了第一座核反應堆,1960年又在敏納斯州的好景市建立了第二座核反應堆。

    1965年,巴西在裏約熱內盧建立了國內第一座研究反應堆。當時美巴兩國各取所需,巴西向美國提供天然鈾礦和獨居石,美國則向巴西提供維持反應堆運轉的中等級別的濃縮鈾。按照和平利用原子能計劃的設想,美國對提供給巴西的技術和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進行了嚴格控製。但這些反應堆的建立及其成功運作,極大鼓勵了巴西發展核計劃的熱情,於是巴西開始製定建立核能反應堆的計劃。

    說做就做,1968年巴西政府決定在安哥拉港建立首座核電站(安哥拉1號核電站),3年後美國威斯丁豪斯電力公司同意向巴西提供技術援助,但該公司嚴格遵照美國政府的要求,隻同意提供技術指導,不轉讓核技術,並要求巴西核設施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安全檢查。這自然引起巴西的極大不滿,於是70年代巴西軍政府開始謀求自主開發核計劃。雖然美國中斷了對巴西的技術援助,但巴西找到了德國。

    1975年6月27日,巴西同西德簽署協議,由西德轉讓8個核反應堆、一個商業用途的濃縮鈾設施、一個鈈回收工廠,以及一個包括濃縮和回收技術在內的完整的核燃料循環係統。在西德技術的援助下,巴西的民用核能得到了較大發展,耗資20億美元的安哥拉1號核電站在1983年投入商業運營,拖拖拉拉20年之久的安哥拉2號核電站在2001年開始發電,這2座核電站的發電量占巴西全國總發電量的4.1%。安哥拉3號核電站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也動工建設。

    叩響核武庫大門

    在民用核能技術發展的同時,巴西軍政府便開始做起了核武器的夢。當時的主要背景是巴西的主要地區對手阿根廷也在積極進行核武器研究,且技術和進度領先於巴西。由於巴西與西德達成的技術轉讓協議沒有接受IAEA的安全檢查,這為巴西軍政府把民用核計劃轉化為秘密的核武器計劃提供了可能;協議還規定西德為巴西培訓核技術專家,這就使巴西在獲得核技術的同時,又能派出技術人員赴德學習,技術和人才都有了保證。

    事實上早在1975年,巴西就啟動了代號為“Solimies”的核武器秘密發展計劃,該計劃曝光後被稱為“平行線計劃”。到70年代末,巴西海軍製定了名為“馬裏尼亞核計劃”的攻擊型核潛艇發展計劃。後續的幾屆巴西政府也都大力推動核武器計劃,主要表現為繼續推進“平行線計劃”和加大核技術人才的儲備力度。

    到1987年,巴西總統何塞·薩爾內總統宣布巴西在實驗室已經能把鈾成功地濃縮到20%,不過薩爾內總統悄悄地終止了之前政府醞釀製造核武器的計劃,說其是悄悄進行,是因為在當時核武器計劃是絕對不能說出來的秘密。1988年巴西結束了軍人政府統治,製定的新憲法禁止將民用核計劃轉為軍用,而且要求所有的核活動必須提交國會批準。

    自此,巴西開始在核發展上主動接受國際防擴散機製的約束。1990年,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巴西不謀求發展核武器的意圖,費爾南多·科洛爾·德梅洛總統自暴家醜,承認過去的軍政府在偷偷摸摸的發展核武器。為表明放棄核武器計劃的決心,巴西還象征性地關閉了一個核計劃實驗基地。巴西之所以這樣做,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與阿根廷的關係大為緩和。

    1991年7月18日,巴西總統德梅洛和阿根廷總統梅內姆簽署了關於和平利用核能的協議。1994年5月30日,巴西批準了禁止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擁有和發展核武器的“特拉特洛爾科條約”。到1998年時巴西政府又批準了“核不擴散條約”(NPT)和“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

    從表麵上看,巴西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放棄了核武器發展計劃,但事實又是如何呢?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裏都無人知曉,直到2005年8月巴西國家核能委員會前主席若澤·路易斯·桑塔納的一席話才解開了這一秘團:巴西軍方曾違抗總統命令,在政府正式取消核武器項目後,“差點製造出原子彈”。桑塔納在電視訪談節目中指出,薩爾內總統在任期間(1985—1990)中止了核武器項目,但是巴西軍方仍未放棄製造原子彈的努力,並於上世紀90年代初設法生產出製造原子彈所需的許多部件。

    不僅如此,巴西軍方還獲得了濃縮鈾。桑塔納於1990年4月開始出任核能委員會主席,但直到同年8月份核能委員會才從軍方那裏獲取濃縮鈾的控製權。巴西核武器計劃的支持者們計劃於1990年9月搞一次核試驗,試驗場所選在巴西東部卡欣布山區軍事基地中的巨大岩石深井中。但由於桑塔納領導的國家核能委員會的幹預,核試驗未能實現,軍方的核武器項目因此胎死腹中。可以說,巴西在那時候已經叩響了核武庫的大門,隻是因為技術尚不過關和政治、軍事政策的改變而未能進入大門之內。也許到今天它還令許多巴西人耿耿於懷。

    設計建造攻擊核潛艇

    進入21世紀,被稱為“平民總統”的盧拉就任巴西總統後,沉寂了多年的巴西核計劃重又浮出水麵。2007年7月10日,盧拉總統宣布正式重新啟動核計劃,承諾完成一艘核潛艇和第3座核電站(即安哥拉3號核電站)的建造工作——這兩個項目都是20年前擱置下來的。其中,巴西將為核潛艇項目投入5.4億美元。其實巴西重新上馬核潛艇項目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設計和建造攻擊型核潛艇是巴西海軍1979年開始實施的擴軍計劃的一部分,受預算和軍事政策等方麵的限製,此項計劃的進展並不順利,但曆屆巴西政府都認為,核潛艇計劃對於國家安全來說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因此從未將該計劃正式撤消過,即便此前巴西政府在90年代宣布放棄獲得核武器的努力時,核潛艇項目仍赫然列在巴軍裝備發展計劃表中。盧拉在競選總統時就表示,如果自己一旦當選,將不會理睬前任總統對NPT的承諾,將重新啟動核武器和核潛艇發展計劃,夢想是要建立一個在經濟、技術和軍事上全麵受人尊敬的強大巴西。

    無論是從國土麵積、人口數量還是從經濟實力來看,巴西都是拉美地區當之無愧的頭號大國。巴西國土麵積有854.7萬多平方公裏,人口1.74億,均居世界第5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巴西經濟發展很快,是拉美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目前被國際經濟界稱為“金磚四國”之一,這為巴西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財政上的巨大支持。

    實際上,海軍一直是巴西重點建設的軍種,巴西海軍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長期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先有從英國購買的二手輕型航母“米拉斯吉拉斯”號(原“複仇”號),現有從法國引進的二手中型航母“聖保羅”號(原“福熙”號),海軍總兵力約5萬人,兵力規模居拉美之首。但當前拉美地區主要國家都在大力加強海軍建設,尤其是各國潛艇發展較為迅速,這直接推動了巴西核潛艇項目的複蘇。

    在拉美地區,阿根廷、智利和委內瑞拉等均著力加強海軍建設,其發展重點是潛艇,它們在拉美地區已經掀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水下軍備競賽。盡管哪個國家都不承認,但軍備競賽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

    阿根廷海軍目前總兵力1.7萬人左右,其中海軍航空兵2500人,海軍陸戰隊3500人。裝備有各型作戰艦艇50多艘,其中常規潛艇3艘。在阿海軍現役的3艘常規潛艇中,一艘為1974年3月入役的德國HDW公司建造的209級1200型,阿海軍稱為“薩爾塔”級;另2艘為蒂森—北海造船廠建造的於1985年服役的“聖塔·克魯茲”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