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陳虎點兵:\'中美衝突\'意欲何為?

(2010-01-08 14:18:22) 下一個

陳虎點兵:"中美衝突"意欲何為?
2010年01月   來源:新華網
編者的話:1月4日,美國歐亞集團列出了2010年的十大潛在風險,中美關係位居榜首。據稱,此次預測是基於民意調查的結果而產生的。

    本周《陳虎點兵》與您一起關注2010年的中美關係走向。

    ·外交部: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售台武器 以免損害中美合作大局

    專從地緣政治角度進行風險分析的谘詢公司——美國歐亞集團在新年伊始便放出如此嚇人的言論,讓我們心生疑問:"中美衝突"意欲何為?

中美關係是"衝突"還是"摩擦"?

    我們看到,歐亞公司列舉了一些中國進出口政策問題:貿易保護、金融政策、人民幣匯率等。仔細看,這些基本上是中美關係中長期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用"衝突"這樣一個字眼來界定,未免有些聳人聽聞。

    從曆史角度來看,圍繞著這些問題,中美雙方基本上是處於一個"摩擦"的狀態。也就是說,美國媒體使用"衝突"這個字眼,我覺得不夠準確,實際上這更大程度上是一個"摩擦"。

中美"摩擦"症結何在?

    不管是"衝突"還是"摩擦",歐亞公司都將這種風險列在了排行榜的榜首。大家可能會問,中美"摩擦"的症結究竟何在?

    在國際關係當中,兩個國家的關係處在一個什麽樣的狀況,取決於兩個因素:雙方對對方的戰略判斷和雙方的策略運用。

    戰略判斷是相對長期、穩定的,也是決定兩國關係的基礎。

    從戰略判斷的角度來講,中美雙方對對方的判斷處於一個什麽樣的狀態呢?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們始終希望與美國處在一個合作的、和平共處的狀態;而美方的戰略判斷則是:中國是美國頭號的潛在對手。

    回顧曆史,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當時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中美關係出現了一個大的波折期。大家應該都有印象,美國提高對台軍售的級別、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以及南海撞機等等一係列重大的惡性事件,都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實際上,這些惡性事件的發生就是基於美國這樣的一個戰略判斷。

    到了二十一世紀,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特別是9·11事件之後,美國開始對自己以往的判斷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逐漸認識到以往的判斷存在著偏差。這時,美國在一些場合稱中國為"可以合作的夥伴",但"頭號潛在對手"的判斷在一些美國人口中仍不時提到。

    正是由於美國的判斷處在搖擺不定的狀態,決定了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內,中美兩國的關係不斷出現波折。

    應該說,中美雙方出現的不管是"摩擦"也好,"衝突"也罷,主要症結不在中國,而在美國。

    中國的策略運用穩定持續,美國常有"小動作"

    從策略運用這個角度來說,同樣,中方的策略運用處於穩定連續的狀態,我們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來保障我們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在這個前提下,中國對中美關係的策略運用始終是一個連續的、穩定的、建設性的、合作的策略。

    反過頭來,美國的策略運用經常會有一些"小動作",這也和美國的策略運用傳統有關係。美國針對不同的情況,經常會提出一些"小問題",做出一些"小動作"來試探對方,同時利用這些"小動作"對對方施加壓力,為自己獲取利益或謀取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這是中美兩國關係在短時間內出現較大波動的根本因素。不管是戰略判斷,還是策略運用,美國始終是中美關係陰晴不定的主導因素。

美國將要做"大調整"還是"小動作"?

    那麽,這一次美國媒體的"放風",到底是預示著美國的"大調整"還是"小動作"?是基於美國對華政策的大調整,還是在美國短期對華策略運用上的"小動作"?

    我覺得更大程度上是屬於策略運用的"小動作"。

    實際上,美國很注意在國際戰略上運用它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的運用,是美國戰略決策者運用得很熟練的一個手段。

    我們看到,這一次美方的一係列舉動恰恰是它利用軟實力對中國做測試、傳遞信息的一種手段。

    同時,美國在很大的程度上打了所謂的"民意牌":通過所謂的歐亞集團散布十大潛在風險。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看到的所有的表象都來源於美國的媒體、民間機構,而政府的決策或正式發布的消息都還沒有出來。"中美衝突"列於榜首這樣一個消息,本身就是在利用它的軟實力來向中國表明態度、施加壓力。

    實際上,美國更大程度上希望中國在中美關係當中更多的從美國利益出發。在此之前,美國的戰略層提出的所謂G2,也就是中美兩個大國主導世界這樣一個提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讓中國在許多重大問題上作出讓步,更多地與美方合作,從而使美國獲得更大的利益、取得更好的態勢。

    所以說,這一係列的東西,都處於策略運用的小動作這樣一個層麵。我想隨著奧巴馬政府的上台,美國對華戰略判斷,應該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但是這期間,他們在策略運用的小動作上,還會連續不斷。

    因此我認為,中美"衝突"的風險並不像美國媒體所說的那樣聳人聽聞,但中美"摩擦"的現實,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還會不斷發生。而在中美關係的處理上,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穩定的、連續的,也就是說,在處理與美國的關係上,我們始終會立足於維護中國的利益、維護世界的和諧與地區的穩定。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中美關係出現什麽樣的"摩擦",我們所采用的策略和對策,應該是始終一致的。而就中美兩個大國來說,合作是雙贏的,而對抗、衝突則很可能帶來一個不利的局麵。

    新聞鏈接:

    美國歐亞集團列出的2010十大風險依次為:中美衝突、伊朗、歐洲財政分歧、美國的金融監管、日本、氣候變化、巴西、印度和巴基斯坦、東歐、土耳其。

    美國歐亞集團總部位於紐約,是一家專從地緣政治角度進行風險分析的谘詢公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