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軍事科技未來10年熱點展望

(2010-01-07 10:55:59) 下一個

軍事科技未來10年熱點展望
2010年01月   來源:解放軍報

神秘隱身無人機。圖片來源:人民網

    2010年是21世紀第2個10年的起始之年。“凡兵有大論,必先論其器”。在曆史新起點上,怎樣深刻認識和把握世界軍事變革新趨勢,如何適應軍事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形勢,成為當前各國軍隊必須正視和麵對的重要課題。

    直擊“不可理解的概念邊緣”

    當前,麵對世界新軍事變革風雲,外軍正流行的一種觀點令人深思:“新世紀武器裝備不僅繼續發展,而且位於‘不可理解的概念邊緣’”。如何理解呢?其實,在科技進步與新軍事變革這兩個車輪的驅動下,軍事科技從來沒有停止過迅疾向前發展的腳步。一些新的武器裝備不斷翻新亮相,確實讓人耳目一新,特別是一些“新概念”的出現,迫使人們不斷更新觀念,拓展思維。但是,“新”並不意味著它是“不定的號角”,也並不是什麽“不可理解的概念”,因為科學技術發展是有其客觀規律的,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背後,總有一些變與不變的因子存在,人們完全能夠把握其發展規律和方向。

    未來一二十年,信息科學與技術仍將是主導型技術。以信息技術為主軸,隨著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發展,戰場上將會出現不少新變化。以武器平台為例,它將向隱身化、無人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更具體地說,將是前期隱身化,中期無人化,遠期智能化。然而,這三個階段並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緊密聯係、滾動發展的。“隱身化”會隨著等離子體隱身、有源隱身、納米隱身、智能隱身等技術的成熟,將“發現者”與“隱身者”間的競技對抗推向“白熱化”;“無人化”主要體現在無人機、無人武器站、戰場機器人等方麵,機器人部隊、飛行器分隊等可能成為新兵種;“智能化”則要歸功於計算機與生物技術的複合發展,未來機器人武器會更加智能化、類人化,其對戰爭的影響不容低估。

    另一個貫穿始終的方向,是一體化綜合設計技術將得到廣泛運用。它主要強調武器平台的係列化、模塊化和通用化,隨著先進製造技術,納米技術、新材料科學等的發展,未來武器庫將大幅瘦身,精確、高效、集約將成為軍隊的另一標簽。

    “沒有準備就沒有未來”

    今天,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從保衛國家安全角度講,僅僅考慮核戰略已經遠遠不夠了,必須向更深更廣闊的維度拓展。未來發展中,核武器、太空武器、網絡武器等將構成戰爭的新“三位一體”。其中,空間戰場和網絡戰場將成為新的重要製高點。

    其實對這兩個戰場的爭奪早已經開始了。俄羅斯剛剛跨進新世紀就組建了“天軍”;美國則將空間作為其第4代攻擊體係的核心,主要任務是快速進入空間,有效地利用空間、控製空間以及實施天對地攻擊,其中,控製空間是空間安全的核心。

    如今的網絡空間也是潮起雲湧。在明處,網絡戰繼續變換著靈活的樣式,“網絡司令部”已不再是新概念、新名詞,正成為真正的實體;在暗處,網絡軍備競賽正在無聲地展開。這些都表明,傳統戰場正在由實體戰場轉向實體與網絡並存、從“實體消滅”向“實體癱瘓”轉化。它提醒人們,一個國家如果不看好“信息安全”這個大門,那麽,“每一個芯片都是一架轟炸機”的時代已將來臨。

    科技變革是軍事變革的前奏。所以說,科學技術必須超前準備,戰場也必須超前準備,“沒有準備就沒有未來”。

    抓住突變因素與漸變因素

    軍事科技與軍事力量對比的影響有突變性的,也有漸變性的,這就使得軍事變革呈現出持續性和階段性的特征。所以在軍事科技發展上就要適應客觀規律,抓住突變性因素,穩住漸變性因素,推進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具體講,在發展定位上,必須穩定地發展基礎科學,高度關注和重點發展戰略性前沿科學;在發展重點上,必須注重核心戰鬥能力與多種作戰能力的平衡;在發展方式上,必須促進新裝備研製與現有裝備現代化改造的協調進行;在發展路徑上,必須由以跟蹤模仿為主向以自主創新為主轉變;在發展依托上,必須強調開放合作與軍民融合。

    “技術突襲”與“技術預警”

    我們知道,科學技術應用在生產領域它是第一生產力,應用在軍事領域它是核心驅動力。而今,現代高技術發展及其科技秩序和科技中心等變化,已成為國際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前奏。所以美國曆來把保持技術優勢作為其戰略威懾和軍事戰略的基石,並提出保持“技術突襲”和“技術預警”優勢。

    所謂“技術突襲”是指以獨有的技術成果或壓倒性技術優勢突襲對手;而“技術預警”則是指對潛在對手可能形成的“技術突襲”事先發出警報。這要求各國在發展變革中必須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曆史緊迫感,堅持自主創新,下大力盡快把國防科技水平搞上去。

    不讓“潘多拉”魔盒打開

    21世紀,是一個會給我們帶來諸多驚喜的世紀。像生物技術與納米技術,以及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綠色製造體係等都正在孕育著一場革命,其成果無疑會對軍事科技領域產生巨大影響。這當中有兩個概念尤其值得軍事領域特別關注。一個是由“雲計算”帶來的可能的“雲之戰”。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人類的共生性問題,也就是生命關懷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盡管科學技術的發展無止境,但並不代表武器裝備的發展會隨著人類思維的拓展而無限拓展。隨著國際社會民主化進程的加快,軍事科技的發展必然會更加顧及到環境因素和道德因素,所以如何防止戰爭狂人打開“潘多拉”魔盒必將會是人類格外關注的重要課題。可以預見,盡管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等仍會在一些國家悄然發展,但正義力量決不會讓這種“世界末日武器”稱雄於世。

    現代軍人必備科技素養

    恩格斯說:“對戰略和戰術的改變起變革作用的是‘更好的武器的發明和士兵成分的改變’”。在當今科技時代,戰鬥力怎樣形成?人、技術、裝備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實現,而一切軍事變革與科技進步歸根到底還要靠人。今天,科技素養已經愈來愈成為左右現代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我們常講“一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現在可以說“沒有科技素養的軍隊是注定失敗的軍隊”。所以,我們仍必須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變革實踐中提高科技素養,以能夠駕馭和贏得未來戰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