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1/06/xin_32201070512208433044563.jpg) 駐朝鮮西部日軍接到撤退命今後,擬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12月11日起開始撤退。駐順天之第二軍先撤,接著,駐泗川、南海、固城之日軍,依次到巨濟島集結,候船回國。 11日晨,第二軍部隊登船待發。其先遣部隊駛至光陽灣口的貓島附近海麵時,受到中朝聯軍水師的攔擊,退路被截斷。為了突破重圍;第二軍編組了一支衝鋒艦隊,連日向聯軍水師發起攻擊,均未能奏效,隻得向駐泗川、南海之日軍求援。 此時,駐泗川、新城之日軍第五軍主力,在島津義弘率領下,已經登船,隻待漲潮出發,駛往巨濟島,島津義弘接到小西行長的求援信後,當即率領這支龐大的船隊,於18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峽疾駛,企圖突入光陽灣,解小西行長之圍。中途與從南海開來之宗智義部船隊會合。兩支船隊會合後,共有兵力萬餘人,艦船500餘艘,於午夜開始通過露梁海峽。 陳璘、李舜臣獲悉日援軍西進的情報後,立即著手調整部署,決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圍和殲滅救援之敵。以鄧子龍率兵1000人,駕3艘巨艦為前鋒,待日船隊通過海峽後,迂回到側後發起攻擊,切斷其歸路;以陳璘率明朝水師為左軍,泊昆陽之竹島與水門洞港灣內,待機出擊;以李舜臣率朝鮮水師為右軍,進泊南海之觀音浦,待機與明軍夾擊日軍。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1/06/xin_31201070514412812135880.jpg)
藝術作品中的露梁海戰。 12月19日醜時(淩晨1時至3時左右),島津義弘船隊主力大部已駛出海峽,進至露梁以西海麵。此時,“月掛西山,山影倒海,半邊微明,我船無數,從陰影中來,將近賊船,前鋒放火炮,呐喊直駛向賊,諸船皆應之。賊知我來,一時鳥銃齊發,聲震海中,飛丸落於水中者如雨。”(《柳成龍懲毖錄》) 由於眾寡懸殊,鄧子龍部旋即被日船包圍,“子龍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氣彌厲,欲得首功,急攜壯士二百,躍上朝鮮船、直前奮擊,賊死傷無數。他舟誤擲火器入子龍舟。舟中火、賊乘之,子龍戰死。”(《明史·鄧子龍傳》)陳璘即派副將陳蠶率艦前往支援。 與此同時,中朝聯軍水師左右兩路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向大島以東海麵之日船隊主力,展開了猛烈的攻擊。《朝鮮李忠武公行述》對這戰鬥作了生動的描述:“兩軍突發,左右掩擊,炮鼓齊鳴、矢石交下,柴火亂投,殺喊之聲,山海同撼。許多倭船,大半延燃,賊兵殊死血戰,勢不能支,乃進入觀音浦,日已明矣。” 李舜臣率朝鮮水師跟蹤追擊,進入觀音浦,再度與日軍血戰。陳璘也率中國水師前來支援,用虎蹲炮連續轟擊,日船紛紛起火。在―片混亂之中,日軍仍垂死掙紮,拚命反擊。李舜臣領先督戰,中彈犧牲。其侄秘不發喪,鳴鼓揮旗,代為指揮,繼續同中國水師並肩戰鬥。到中午時,日軍已停止抵抗,大部分艦船或焚毀沉沒,或被聯軍俘獲。棄船上岸的日軍。也為陸上聯軍殲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