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近期恐怖事件頻出 美國或建美式“馬其諾防線”

(2010-01-06 08:31:11) 下一個


近期恐怖事件頻出 美國或建美式“馬其諾防線”

2010年01月        
新華網

去年聖誕日未遂炸機事件以來,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施政重心出現微妙變化,“反恐”暫時壓倒經濟複蘇、醫療改革等,重新占據白宮主要日程。

奧巴馬4日、5日連續召集安全情報會議,檢視安全漏洞,加強情報共享,以防尼日利亞青年奧馬爾·法魯克·阿卜杜勒-穆塔拉攜爆炸物登機一幕重演。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把尼日利亞等14國赴美旅客列入特檢對象;情報部門飛行安全黑名單上新增數十名“可疑人士”;國土安全部下屬運輸安全管理局計劃今年在全美機場安裝150台“透視”掃描儀……

奧巴馬前任喬治·W·布什依據“先發製人”理念,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部落地區等所謂恐怖分子“巢穴”築起首道反恐防線,試圖“禦敵於千裏之外”。

相比之下,奧巴馬所築第二道防線,側重於“拒敵於國門之外”。

阿卜杜勒-穆塔拉在英國就學,在也門受訓,從荷蘭登機,足證“布什型防線”有諸多漏洞。然則,“奧巴馬型防線”能奏功嗎?也未必。

一則,潛在恐怖分子仍有利用各種手段突破防線可能性。8年前,英國籍“基地”組織成員理查德·裏德把爆炸物藏在鞋內,企圖炸毀飛往美國邁阿密的航班。此後,脫鞋成為赴美航班例行安檢項目。8年後,阿卜杜勒-穆塔拉把爆炸物縫入內褲飛赴美國底特律,險些得手。多家國際機場因此開始實施“裸檢”。

會有下一個嗎?恐怖分子的“想象力”絕不容低估。

二則,即便成功阻截“輸入型”恐怖分子,“本土型”恐怖分子又如何防範?

殷鑒不遠,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即由英國本土恐怖分子製造。而在美國本土,去年11月,美軍心理醫師尼達爾·馬利克·哈桑在胡德堡陸軍基地行凶,致死13人。雖然當局避免定性為恐怖活動,但調查顯示,哈桑曾與親“基地”的也門反美宗教人士安瓦爾·奧拉基多次通信。

從阿富汗到也門,從“鞋子炸彈”到“內褲炸彈”,從“布什型防線”到“奧巴馬型防線”,美國人反恐戰線越拉越長,“防點”越來越密,但安全感似乎並未增加。美式反恐防線,令人不禁想起當年法國人的“馬其諾防線”。

要根絕恐怖主義,無論布什,抑或奧巴馬,僅著眼於打造類似“馬其諾防線”的東東,恐遠非解決之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