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青年報:槍王,不是傳說(圖)

(2010-01-26 14:11:14) 下一個

中國青年報:槍王,不是傳說
2010年01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何祥美最崇拜的人是張桃芳——朝鮮戰場上的我軍優秀狙擊手。“上甘嶺戰役中,他一個人就幹掉200多個敵人,是我們狙擊手的驕傲。”何祥美說,“我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狙擊手,因為我還沒有經曆過實戰檢驗。”


在采訪何祥美之前,記者已經看過很多有關他的報道。在媒體的“狂轟濫炸”下,何祥美在記者心目中成了一個傳說。

    2009年12月21日,記者終於見到傳說中的何祥美。

    說見到其實並不確切。因為那天的何祥美像傳說一樣神秘,他和戰友們一道為記者采訪團做射擊表演,他們人人都穿著從頭到腳連體式的迷彩偽裝服,穿上這種偽裝服往樹林裏一站,你根本看不出哪是人,哪兒是樹。在一群穿著偽裝服的狙擊手隊伍裏,記者無法看清何祥美的麵容。

    雖然槍王的麵目沒看清,但他的槍法卻看得清清楚楚。望遠鏡裏,300米外的氣球,他一槍崩掉一個,幹脆利落,彈無虛發。

    刹那間,槍王的傳說變成了現實。

    在隨後的采訪中,何祥美一次次用行動從傳說中走出來,讓記者領略到一名優秀現代士兵的風采。

    槍王的名號是咋來的

    到南京軍區采訪,提到何祥美,知情者必稱其為槍王。槍王的名號究竟是怎麽來的?

    2006年4月,何祥美進狙擊手集訓隊才4個月,一位上將來集訓隊視察,並觀看400米靶射擊演示。那天,大家打得很順利,隨後部隊領導拿出一個剛剛打印出來的人頭像靶,向首長匯報說,下一步就要訓練打這個了。沒想到首長說,現在就打一個看看。

    大家一下緊張起來,打人頭像靶還沒訓練過呢,打不好豈不丟人?但首長說了,那就打吧。

    集訓隊領導決定讓何祥美來完成這個任務。“我也急了,從沒打過啊!插靶的人拿著靶開走,首長讓停時,已是200多米外了。沒辦法,必須服從命令,我就打了,打完都不敢聽報靶,躲一邊去了。”

    結果報靶員把靶子拿過來一看,兩槍,一槍中人中,一槍中右眼。上將帶頭鼓掌:槍王啊!

    這槍王的威名就傳開了。

    後來,打人頭像靶成了何祥美的拿手好戲。如今,被何祥美打中的人頭像靶已經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槍王不是天生的

    為了練就好槍法,何祥美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嚴格,而是殘酷。為了練據槍的穩定性,他把圓石子、子彈殼放在槍管上,要求兩小時不能掉,掉一次加練10分鍾。識別目標訓練,他盯著手表秒針練,做到5分鍾不眨眼,迎風迎光不流淚。200米目標,他能做到指哪打哪;800米距離,發發命中;手槍速射,從拔槍、瞄準到擊發,隻需0.58秒。

    如此成績,不能不讓記者好奇:“你的槍打得那麽好,是不是有天賦的因素?”

    何祥美想了想回答:“沒有,但我有優勢,我對風速特別有感覺,判斷很準確。”

    狙擊手需要對射擊環境格外敏感,風、雨、陽光、氣溫、氣壓、距離等稍有變化,都要重新調整瞄準點,俗稱“修風”。風速判斷準確對狙擊手來說,至關重要。何祥美說,他這種對風速的敏感性源於自己跳傘的經驗。

    善於學習並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是何祥美留給記者的一個深刻印象。別人練跳傘就練跳傘,不會把跳傘與射擊聯係起來。但何祥美不,不管是跳傘、潛水,還是扛圓木,他都會把它們與自己的狙擊專業聯係起來,“有的項目能練心理素質,有的項目能練體能意誌,每一種專業的學習都是對狙擊專業的幫助和完善”。

    何祥美的教員也認為何祥美並不是“天生的槍王”。教員告訴記者,何祥美剛進狙擊手集訓隊時,成績並不是最好的,但大約5個月後,他的成績開始遙遙領先,“這個巨大的飛越完全來自他的認真、刻苦和善於學習。”

    何祥美後來擔任部隊狙擊手集訓隊教員,是集訓隊唯一的士兵教員,他教的對象都是從各部隊選出來的優秀狙擊手。有一次,一名學員對何祥美不服氣,一連出了好幾個問題:400米距離,4米橫風,修正量是多少?300米距離,3米橫風,修正量是多少?……這名學員不停地問,何祥美不停地答,直到這個學員問不出來,與旁邊的學員麵麵相覷:那麽多的射擊參數,密密麻麻的數據,他居然能一口答出。

    何祥美告訴記者,他現在打槍已經根本不用去背那些數據,趴下去看看風怎麽樣就能打。他的戰友楊少兵說:“何祥美就像一個測風儀。”

    這個測風儀當然不是天生的,就如同槍王也不是天生的一樣。

    三棲精兵不能光會打槍

    何祥美是狙擊手。有人認為狙擊手隻要槍打得好就行。但何祥美說,狙擊手是各種能力素質的綜合體現,槍法好隻是對狙擊手的要求之一。

    因為狙擊手執行的任務特殊,要滲透深入到敵後作戰,而要深入敵後就必須采用包含海空在內的投送手段。因此,一個優秀的狙擊手同時也必須是一名出色的三棲精兵。

    練跳傘,翼傘的一般要求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老兵才能跳,何祥美雖然是唯一一個跳翼傘的義務兵,但跳的“成績並不好”,“總也進不了那個5米圓圈”。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再來,直到落進5米圓圈他才罷休。

    在部隊演練中,何祥美隨小分隊越海偵察,萬米泅渡時,“敵”機來了,隊員無處藏身,狙擊手們成了活靶子。

    走下演練場,何祥美立即報名參加了上級組織的戰鬥潛水集訓。集訓結束時,他已經能下潛到水下30多米,並拿到了《軍事潛水證書》。

    他背著20公斤的裝備,一口氣跑完27公裏,挑戰了亞洲人的生理極限;他在野外連續潛伏3天3夜,創造了本部隊潛伏時間最長的紀錄。入伍10年,何祥美參加了狙擊、潛水、飛行傘機降、野外生存等30多項作戰技能訓練,成為名副其實的三棲精兵。

    10年前,何祥美問家鄉的招兵幹部:到你們部隊能學到些什麽?招兵幹部說:到我們那兒,你能學會上天下海、跳傘潛水,還能學氣功、練散打、當神槍手。

    何祥美告訴記者,他當時覺得那個招兵幹部在吹牛,因為他覺得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學會那麽多東西。

    10年後,他自己把這種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槍王跑靶不能白跑

    2008年年底,一位軍委首長要來看望官兵,並特別提出要看何祥美的射擊演示。

    在一次訓練中,何祥美和一名戰友一起,兩人一組進行訓練,300米外目標,每人5發子彈,戰友全部命中目標,而何祥美的一發子彈跑靶了。

    “槍王跑靶?”現場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何祥美沒再繼續打下去,而是掏出個小本寫寫畫畫起來。

    正式演示開始了,100米靶、200米靶都順利過關,又到300米靶了。五發五中。何祥美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演示結束後,何祥美的領導拍著他的肩膀說:“你訓練時跑靶了,我真為你捏一把汗啊。”

    何祥美回答說:“正因為前麵跑了靶,我才會反問自己:為什麽跑?偏向哪裏?我把跑靶的數據記錄下來,再次裝填子彈,對照跑靶的數據,精心修正,再把命中目標的數據記錄下來,兩者比較,得出了更為準確的射擊數據。”

    或許,這就是何祥美之所以成為槍王的秘密,不管做任何課目的訓練,他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失敗的教訓。每次訓練歸來,他都要把當天的訓練數據、經驗教訓、體會感悟記下來,一周分析一次,一個階段小結一次。10年來,他記下了12本約9萬字的訓練筆記,這些資料如今已成為該部的“狙擊檔案”。

    何祥美告訴記者,他也經曆過跑5公裏全連倒數第三、投手榴彈達不到要求、海訓不敢下水、跳傘總也進不了5米圓圈等挫折,“但我不會失敗了就算了,而是一定要找出失敗的原因,用科學的方法、頑強的意誌去打敗失敗。”

    一名優秀狙擊手要有思想

    射擊界有句行話:狙擊手是子彈喂出來的。但何祥美並不認可這種說法,他認為:不動腦子,打再多的子彈也沒用。一個優秀狙擊手不是光會打槍就行,還需要有思想。

    正是這種“思想”,擴大了他的視野,使他把狙擊領域拓展得更開闊。在電影中看到狙擊手因為沒有偽裝服而付出沉重代價,他收集資料革新了狙擊手偽裝服;在訓練實踐中,他體會到狙擊手訓練沒有專門教材的缺陷,他自編了貼近實踐、可操作性強的《狙擊手培訓教材》;在城市反恐訓練中,他發現狙擊手常常要依托汽車底盤、陽台縫隙等扁平空間對付恐怖分子,而在這種扁平空間,瞄準鏡無法正常使用。於是,他想到將槍麵偏轉90度射擊的辦法。但槍麵偏轉後據槍難度增大,彈道發生了變化。他又在50米、100米、150米等不同距離,反複進行實彈試驗,總結出了“槍麵偏轉射擊法”。在他看來,狙擊不僅僅是打槍,而是一個係統工程。

    何祥美不抽煙,因為抽煙會影響夜間視力,身上的煙味會暴露潛伏目標;不是必須的“表示表示”,他也不喝酒,因為喝酒會導致手發抖,影響射擊。如果不外出作報告,他就每天和戰友們一樣,堅持各種訓練,每天跑5~10公裏。“我是一名軍人,要保持體能。”

    記者問何祥美有沒有看過描寫狙擊手的熱播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他說看了一點兒就不看了,因為“順溜太倔了,我們真正的狙擊手不可能這樣,狙擊手必須有絕對服從命令的意識”。

    何祥美最崇拜的人是張桃芳——朝鮮戰場上的我軍優秀狙擊手。“上甘嶺戰役中,他一個人就幹掉200多個敵人,是我們狙擊手的驕傲。”何祥美說,“我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狙擊手,因為我還沒有經曆過實戰檢驗。”

    上級來視察,要看何祥美打槍;記者來采訪,要看何祥美打槍;友鄰部隊來觀摩,要看何祥美打槍。還有比武、考核訓練,近幾年來,何祥美參加了大大小小280多場考核、演示,從未失手過一次。這樣的成績當然不能用幸運來解釋。

    成績要靠經典來支撐,而經典要用血汗來寫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