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對美國鷹派與鴿派的五個認識誤區

(2010-01-21 13:49:07) 下一個

對美國鷹派與鴿派的五個認識誤區
2010年01月   來源:新華網

2007中國軍力報告。圖片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美國《華盛頓郵報》1月16日刊登普林斯頓大學曆史與公共事務教授朱利安·澤利澤的文章,題目為“鷹派與鴿派的五個謬誤”。文章摘要如下。

    一旦話題轉向國防,民主黨人就會緊張,因為他們總是被看成鴿派,而共和黨人總是被描繪成鷹派。然而回顧過去60年,人們會發現有很多“鷹派”的民主黨人,而“鴿派”的共和黨人也不在少數,此外還有很多混合派。

    謬誤1.大部分共和黨總統是鷹派

    雖然共和黨人總是像鷹派那樣講話,但他們並不總是按鷹派的路線執政。頂著戰爭英雄光環上台的艾森豪威爾曾在白宮花大量時間試圖削減軍費開支。

    尼克鬆采取了“戰爭越南化政策”,逐步從越南撤軍。最重要的是尼克鬆的緩和政策。1972年,美國和蘇聯簽署了《限製戰略武器條約》,尼克鬆成功訪問中國,這些都令保守派感到吃驚。

    即使以強硬而聞名的裏根也在執政期間出現態度扭轉。在1985-1987年,他同戈爾巴喬夫共同主持了武器控製談判,簽署了有助於緩解兩個超級大國緊張關係的《美蘇關於銷毀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

    謬誤2.美國人總是喜歡鷹派領導人

    很多美國總統放棄動武而做出其他選擇,但人氣依然很旺。比如,肯尼迪總統在導彈危機期間拒絕了軍事將領讓他打擊古巴的建議。但他一直享有70%的支持率。

    盡管一直被說成鴿派,但民主黨人總能對共和黨鷹派發起有效進攻。約翰遜總統曾在選戰期間發起了威力巨大的電視廣告攻勢———著名的“蘑菇雲”廣告———警告選民,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有可能讓整個國家陷入核戰爭。

    謬誤3.共和黨總統總願意使用壓倒一切的軍事實力

    從曆史上來看,共和黨人並不喜歡動用一切力量。自冷戰初期以來,他們就提倡美國人在不做出重大犧牲的情況下贏得戰爭,他們想贏得戰爭,但要代價更低和更迅速。

    老布什執政期間,美國采取了兩場軍事行動,他雖然遵循了所謂美國一旦動武就要壓倒一切的理論,但他沒有無限擴大戰爭目標。在伊拉克問題上,他明確表示無意讓伊拉克實現政權更替。

    謬誤4.小布什是徹頭徹尾的鷹派

    無疑,切尼和圍繞在小布什身邊的新保守派促使他在第一任期內對9·11事件做出了激進反應,改變了伊拉克政權並開始了兩場戰爭。然而,在第二任期,小布什一開始就與此前的某些立場拉開距離。他開始低調處理向朝鮮和伊朗等國動武的軍事威脅,態度不再那麽強硬並開始重視與盟國合作。

  謬誤5.民主黨人可能會表麵上強硬,但內心仍然是鴿派

    恰恰相反,民主黨人有令人驕傲的鷹派傳統。上世紀50年代,參議院的一些民主黨人對艾森豪威爾削減軍費支出的做法表示不滿。

    克林頓繼承了民主黨在國家安全方麵的傳統,批準對波黑和科索沃地區以及伊拉克進行轟炸。他還批準對“基地”組織進行打擊。最近,奧巴馬也批準向阿富汗增兵。一位民主黨總統接手一位共和黨總統開始的戰爭,這說明,無論這兩黨的公開形象是鴿派還是鷹派,在執政時所做的決定是另外一回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