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國際觀察:日本終止印度洋供油意味著什麽

(2010-01-15 10:52:29) 下一個

國際觀察:日本終止印度洋供油意味著什麽
2010年01月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劉讚

    伴隨著日本新反恐特別措施法於15日迎來最後一天有效期,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15日發布命令,撤回在印度洋上從事為美國等國艦艇進行燃油補給活動的自衛隊艦隊。此舉未對日美關係造成實際影響,但日本國內再次引發了對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的議論。

    海外“供油”告一段落

    出於對二戰的反省,日本戰後出台了和平憲法,實行專守防衛政策,向海外派遣自衛隊一直是一個受到關注的話題。

    印度洋供油活動具有特殊的性質。這一活動是2001年美國以“9·11”事件為契機開始“反恐戰爭”後日本為支持美國而開始的。這次派遣與2004年開始向伊拉克派遣自衛隊,分別成為日本戰後首次在戰時向海外派遣自衛隊和首次向海外戰鬥區域派遣自衛隊,標誌著日本戰後防衛政策的重大轉折。這在日本國內引發了是否違憲等爭論,也受到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的關注。

    向伊拉克派遣自衛隊已於2008年完全結束。此後,自衛隊在印度洋的供油活動就顯得特別突出。北澤15日的撤退命令為長達8年多的供油活動畫上了句號。

    不會影響日美關係

    以民主黨代表(即黨首)鳩山由紀夫為首相的日本新政權去年9月上台後,一改以往自民黨政權的立場,宣布“不單純延長”自衛隊在印度洋的供油活動。但美國政府多次表示希望日方繼續供油活動。印度洋供油問題一度成為與駐衝繩美軍普天間基地轉移問題一道影響日美關係的重點問題之一。

    不過,美國方麵對待供油問題和普天間問題的態度並不相同。對於普天間問題,美方是強烈要求日方按原定計劃轉移普天間基地;而對於供油問題,美方隻是一般性地表示希望繼續。這一差別在去年10月下旬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日時表現得十分明顯。對於普天間問題,蓋茨當時不僅強調現有計劃是唯一可行的方案,而且還威脅稱沒有普天間基地的轉移就沒有駐日美軍整編。但對於供油問題,他隻是說,美國期待日本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進行有力的援助,但進行何種援助是日本政府自己決定的事情。

    去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日本新政權上台後首次訪日。在此之前,日方於當月10日出台了新的對阿、巴援助政策。根據這一新計劃,日本將在5年內對阿富汗實施總額最高為50億美元的援助,以取代此前日本政府已承諾的20億美元援助;對巴基斯坦,日本政府今後兩年將實施總額最高為10億美元的援助。

    奧巴馬在訪日時對這一計劃表示感謝,這一表態實際上認可了日方以這一援助計劃取代在印度洋的供油活動。

    繼續思考如何“問政”國際事務

    當然,宣布停止供油活動並不意味著民主黨反對向海外派遣自衛隊。

    以前,作為最大在野黨的民主黨反對供油活動更多的是出於政治鬥爭的考慮。正是由於以民主黨為首的在野黨反對,進行供油活動所依據的反恐特別措施法在2007年11月未能獲得第4次延期而失效,日本政府不得不一度從印度洋撤回了自衛隊。2008年1月,當時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憑借在國會眾議院三分之二的多數,以二次表決方式強行通過新的反恐特別措施法,使供油活動又得以持續一年。

    正是由於民主黨在供油問題上一貫堅持反對立場,再加上聯合執政的社民黨也持有同樣立場,以民主黨為核心的新政權上台後才采取了撤回自衛隊的行動。

    但另一方麵,民主黨上台後在向海外派遣自衛隊問題上的態度明顯有所轉變。比如對於自民黨執政時代開始的向索馬裏海域派遣自衛隊打擊海盜一事,民主黨就采取了認可的態度。

    對於政府停止供油活動的決定,日本國內有不同評價。一些媒體有種種的批評性言論,如供油活動成本遠低於新的對阿、巴援助政策,新政策“性價比”太低;新的援助政策隻是“支票外交”,在其他國家看來是臨陣脫逃;停止供油將使日本退出在反恐一線和其他國家的合作,失去反恐的情報來源等等。

    不過,在應加強日本“國際貢獻”的問題上,日本政界具有共識。鳩山15日發表談話說,日本今後將繼續為國際社會的反恐鬥爭作出積極貢獻。北澤則表示,防衛省將就今後如何作出“國際貢獻”進行“研究”。在執政聯盟中的社民黨對向海外派遣自衛隊始終保持慎重態度的情況下,鳩山政權如何在軍事方麵加強“國際貢獻”值得世人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