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空軍麵臨三大轉變:傳統戰機部隊逐漸退出

(2009-11-05 08:19:56) 下一個


中國空軍麵臨三大轉變:傳統戰機部隊逐漸退出

2009年11月      
北京晚報

今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成立60年紀念日。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許其亮1日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經過60年的發展建設,人民空軍已形成以第三代主戰裝備為骨幹的空中作戰體係,戰鬥力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中國空軍未來將走向何處?空軍指揮學院軍事專家馬權接受本報采訪時將之總結為“三大轉變”: 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傳統空軍向空天一體型力量轉變。

傳統戰機部隊逐漸退出

初創時期的人民空軍作戰準備在大規模戰爭背景下展開,實戰性強,應急色彩濃厚,可以說是為打而建、邊打邊建、建打並重,經曆了抗美援朝的空中作戰和國土防空的防空作戰兩個超常發展階段,人民空軍逐步走上了“國土防空”型空中力量建設發展之路。

國慶60周年的空中閱兵,展示了人民空軍已初步實現了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轉變。

一方麵,航空兵部隊正逐步成為攻防兼備的多功能混成型部隊,傳統的殲擊機、強擊機和轟炸機部隊正逐漸退出曆史舞台,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三代戰機以及加油機、預警機陸續裝備部隊,並成體係地具備作戰能力,空中進攻力量及相應的配套建設得到顯著加強。另一方麵,地麵防空兵向防空防天一體化方向發展。新型地空導彈的作戰範圍越來越大,反應速度越來越快,抗飽和反輻射打擊的能力越來越強,攔截精度越來越高,地麵防空向防空防天一體化方向發展。

人民空軍仍然是“傳統空軍”

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世界軍事變革在全球範圍內啟動,預警機及戰區戰術級指揮信息係統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空軍的基本裝備,也成為空中作戰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人民空軍未來將會抓住信息化為主導這個關鍵,逐步建立完備的作戰力量體係和一體化作戰體係:對現有飛機、雷達、指揮自動化等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形成一代平台多種加載、一種加載多種平台的裝備體係,提升現有作戰平台的信息化水平。把握未來信息化作戰特點,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體係訓練模式。實現從“消耗型”向“效能型”、從“武器平台中心戰”向“網絡中心戰”、從傳統空中作戰向空天一體作戰全麵跨越發展。

應該看到,人民空軍擁有的殲-10等第三代戰機、預警機以及加油機相互配套,基本能夠構成現代作戰需要的空中預警體係和遠程作戰體係,但由於還有一些限製,跟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裝備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核心是缺少天基平台支援,嚴格來說,人民空軍仍是僅編製有航空力量的空軍,屬傳統型空軍。

衛星通信技術的提高,天基信息係統的運用,使現代空軍在視野上和理論上同時強化了空天意識。放眼世界,一些強國的空軍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空軍了——他們將航空、航天、信息三種力量一體化編成和一體化使用,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全球投送和全球作戰的能力,進入了現代空軍的時代。

構建國家空天防禦體係

新世紀,人民空軍將加速實現向空天一體型空軍的戰略轉變:

——加速構建國家空天防禦體係。構建現代防空反導體係,擴大空天活動範圍,確保有效監視戰略疆域空天態勢,把發生突變性空天危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具備對危機事態快速反應,有效處置等能力,確保國家核心目標不受致命損害。

——塑造並保持空天戰略態勢。構建對地表空間的監控、管理,形成“以空製地”“以空製海”的強大威勢,保持對陸海空間國家利益的有效監控,發展必要的空中進攻力量,積蓄強大進攻能量,有力遏製任何侵害企圖和行動,促進地區乃至全球空天局勢穩定。

——積極參與國內各種非戰爭軍事行動。在完成好日常防空、空中管製任務基礎上,高度重視國內全方麵的安全需求,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包括反恐處突、搶險救災、空中安保、海洋維權等各種非戰爭軍事行動。(於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