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資料圖:空軍雷達某部為國慶空中表演預警
從燕山群峰到華北平原,從渤海之濱到茫茫草原,在首都的周圍,分布著一個個雷達站。它們警惕地張開一雙雙“千裏眼”,長年巡視著首都空域。近日,筆者來到北空某雷達旅位於北京郊區的某高山雷達站,探尋雷達部隊的今昔變化。
雷達站位於距北京市區1小時車程的高山上。汽車沿著寬敞的水泥路駛向雲端,一棟嶄新的三層樓房矗立在眼前。抬頭仰望,數部新式雷達快速旋轉;回身俯看,京都的繁華一覽無餘。
雷達方艙內,兩名操縱員鼠標輕點,數批空情躍然屏上,高度、速度等諸元一目了然。正在該站巡檢的該旅裝備部部長王炳富說,曾幾何時,擁有這樣性能先進的裝備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在該旅,各種型號新式雷達已占半壁江山。
隨著國力的增強,從進口、仿製再到自主研製,從電子管、集成電路再到相控陣雷達,雷達兵器的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探測範圍、精度和抗幹擾性實現質的飛躍。如今,多種型號的國產新型雷達,在首都周邊空域構建起多體製、多平台、多頻段預警網,基本實現首都地區遠、中、近區域無縫銜接和高、中、低空完全覆蓋。
變化的不僅是兵器。走進指揮室,筆者眼前一亮:標圖員忙碌地用電子筆在屏幕上“指點江山”;記錄員通過自動化係統同其他單位交流即時信息……“老高山”們談起往事感慨不已:過去上報情況,電話聲音小雜音大,連長把頭埋進桌櫃裏喊,隻聽得滿屋“喂喂喂”,天花板都震得亂顫。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情報傳遞靠人工操作,傳到上級指揮所要十幾分鍾。後來發展成信號標圖和視圖發報,情報傳遞縮短為幾分鍾。現在通過先進的指揮自動化係統,從發現目標,到係統融合處理,再到向上級指揮所傳輸數據,僅需數秒。
近幾年,首都空情量急劇上升,防空任務逐年加重,但該旅情報優質率卻始終在99.9%以上。2007年他們機動至西北大漠練兵,在空軍所有參演雷達部隊中,他們取得了發現巡航導彈目標最早、掌握航程最長、掌握最連續三項第一;2008年奧運安保,該旅情報優質率達100%,這個雷達站被空軍評為“支援奧運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