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真正的突擊步槍是1942年在蘇德戰場上出現的。現將這支槍的起源略作表述:1934年德國軍方感到需要一個比7.92×57mm威力小一些的彈種,隨即與馬格德堡市波爾特工廠簽訂了一項開發新槍彈的合同,該廠於1941年開始生產7.92mm步兵用短彈,此彈將原7.92大威力彈彈殼長由57mm減至33mm,裝藥量由47格令(約3克)減至24.6格令(約1.6克),彈頭重由198格令(約12.8克)減至123格令(約8克)。1938年德國軍方與蘇爾市黑內爾兵工廠簽訂合同,開發一種輕型自動步槍,發射新短彈,並要求試製50支樣槍,胡戈·施邁瑟(Hugo Schmeiser)擔任方案設計師。1941年1月,德國軍方又與黑內爾工廠和華爾特工廠簽訂另一合同,要求於1942年8月生產200支發射新短彈的樣槍,方案設計師是布勞寧(Brauning)。1942年,黑內爾廠生產10000支新槍,型號定為MKb42(H),華爾特廠生產8000支,型號定為MKb42(W)。按MKb係德文Maschinenkarabiner的縮寫,意為“衝鋒卡賓槍”,後又改稱MP43衝鋒槍,MP係德文Maschinenpistole(衝鋒槍)的縮寫,至1944年始正式定名為Stg44突擊步槍,Stg係德文Sturmgewehr(突擊步槍)的縮寫。
德國人首創的Stg44的主要特點是火力猛烈,點射和連續射時,由於使用了中間型威力槍彈——M43短彈(7.9×33mm),
易於掌握,在一定的距離上具有相當好的射擊精度。《現代火器》用一句頗有風趣的話語來描述突擊步槍:“It represented the first successful marriage between the rifle and the submachine gun”(突擊步槍表明是步槍和衝鋒槍間最美滿的婚配)。這句話的含義可以作如下理解:突擊步槍既不完全是步槍,也不能說是衝鋒槍,它是根據現代戰爭的要求(在縮短的作戰距離上,需要有更高的火力威力和更好的機動能力),將步槍和衝鋒槍所固有的最佳戰術技術性能成功地結合起來,並且具有首創特點。 這種新型步槍,德國人稱為“Sturmgewehr”,按德文奠“Sturm”的本意是“暴風雨”,也就是說,它是一“暴風雨式的步槍”,當然在軍事上“Sturm”也引申為“衝擊”、“突擊”、“衝鋒”等。英國人、法國人“Sturmgewehr”並沒有采取“字麵直譯”為“Storm rifle”和“le fusil d`orage。而是使用了引申的軍事術語,即分別定名為“assault rifle”和“1efusil d`assaut”。原蘇聯人的M43中間型威力槍彈研製開始時間大致和德M43短彈相當而研製成功稍後。使用這種槍彈的AK-47理應和德國的Stg44一樣,可是它卻名為“ABTOMAT”(自動槍),而沒有采用“ШТУРМОВАЯ ВИНТОВКА”(突擊步槍)。何由?這就不得不從俄羅斯人的傳統和心理因素上考察。從傳統上看,俄國人在20世紀初研製的M1916 費德洛夫自動步槍就是用“ABTOMAT”命名的。從原蘇聯人的心理上推斷,他們萬萬不能直接引用當時的死敵德國人首創和使用的槍名。這裏產生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即漢譯名“突擊步槍”是否和“Sturmgewehr”或“Assault Rifle”相當。先察看一下德文的“Sturm”和英文的“Assault”這兩個詞,“Sturm—attack,assault—!charge!”(軍語)進攻;攻擊,衝擊,
突擊,強擊,衝嗬!衝鋒!關於“Assault”(突擊),現作若幹引證:“進攻的高潮,與敵進行肉搏戰。”“進攻的最後階段。”上述引文都是德英辭典、英文軍語詞典和英英大詞典中的釋義並加以漢譯而得,因此說到漢文的“突擊”看一看中國軍事專家編寫的工具書對“突擊”這一軍語是如何解釋的:“集中兵力、火力對敵人進行急速而猛烈的打擊。” 如果不用“突擊”而用“衝擊”,如何利用“衝擊”這一軍語限定此類步槍似乎更能表達它的戰術使命。“衝擊——進攻部隊在近距離內向敵猛撲,以抵近射擊、手榴彈,白刃格鬥消滅敵人。”由於英文的“assult”的漢文解釋既可為“衝擊”又可為“突擊”。為何厚“突”而薄“衝”? 其理如下: 這種武器是用於突擊戰術行動中的; 在語感上能夠比較形象地表達此類武器火力熾烈和火力突然等特征;參照了日譯術語“突擊銃”。關於突擊步槍的戰術功用,《蘇聯軍事百科全書》概括得很好。“單兵使用的便攜自動武器,用 於近戰殺傷敵有生力量,它可形成很大的火力密度,現代突擊步槍是強威力火器。”當然,《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對突擊步槍的定義寫得更準確:“一種重量較輕、槍長較短、具有衝鋒槍的猛烈火力和接近普通步槍射擊威力的自動步槍。” 突擊步槍小口徑化,其作戰使用的優越性更加突出。當代突擊步槍的兩個標杆係列:美國的M16係列和俄國的AK係列,還有德國G36係列、中國的95自動步槍.(5)注重人機工效設計步槍是步兵的主要作戰武器,要使步槍在士兵手中得心應手,就必須考慮人機工效。最近幾年在世界舞台上出現的幾種新型突擊步槍,都在人機工效上大作文章。以色列的TAR-21新型無托突擊步槍,采用浮動槍管降低武器射擊時的後坐;
在貼腮處安裝由凱夫拉製成的貼腮板,以防止武器射擊時間過長灼熱而燙腮及在萬一彈膛發生故障時保護士兵;所有控製按鈕均能左右手操作;拋殼窗也可左右更換。新加坡的SAR-21亦是如此。這一切充分表明,人機工效得到普遍關注,成為突擊步槍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6)采用新型變射頻原理設計20世紀80年代末期推出AK74步槍時,隻被當作一種臨時型槍,後來成為“阿巴甘”方案的初始方案。為了提高精度,尼柯諾夫在AN94上使用了高射頻技術,保證前2發彈(或是3發彈)出槍口後,後坐才產生,這樣可以精確命中目標。這種變射頻結構較複雜,其核心是一根鋼絲繩和有助於裝彈的滾輪係統。大量的試驗業已證明該機構動作的可靠性。此外,該槍的槍口製退器與傳統的槍口製退器不同,采用“雙氣旋”氣室結構,在火藥燃氣定向向上排出之前先冷卻,可減小上跳和後坐力,並進一步提高了全槍精度。與其他步槍相比,AN94精度著實讓人吃驚,例如當立姿抵肩射擊時,其精度是其他AK步槍的13倍,可以隻選擇2發速射方式或選擇兼有速射/標準射擊方式。(7)廣泛采用光學瞄具或電子光學瞄具瞄具是輕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突擊步槍領域一個新的革新就是廣泛采用光學瞄具或電子光學瞄具來代替傳統的機械瞄具,從望遠式、反射式、到“單點式”係統,瞄準係統得到不斷開發和裝備,使輕武器“如虎添翼”。長期以來望遠式瞄具因其易受損壞或受磕碰後易出偏差的原因,隻作特殊用途,如給狙擊手配用,不裝備普通士兵。現在突擊步槍上引入了多種小型瞄具係統,大大提高了單兵潛在的射擊精度。另外,夜視瞄具也達到了使用要求。典型代表是雷恩公司(Raytheon)的紅外熱成像瞄具——AN/PAS-13,該係統結構緊湊,可裝到美國M16A2/M16A4步槍及M4A1卡賓槍上,即使在弱光或黑暗條件下也能提供清晰的目標圖像,並可與未來“士兵係統”相適配。這6個方案的彩圖和87式步槍於1987年10月5日將向領導機關匯報,被選定以第一方案為主但需繼續攻關。改形小組繼續研究,於10月10日將經過完善的第一方案向更高級的領導部門匯報,得到批準,並要求設計一個新的多功能刺刀。
該刀除具有刺刀功能外,還要有匕首、鋼鋸、鋼絲剪、螺釘起子、罐頭刀等功能,該多功能刺刀後來獲得“8910工程”創新獎。於是改形小組又是連續10天,完成12個部件、58張圖紙的設計計算,於20日將圖紙交到了試製工廠。試製工廠在要求高、時間緊、工裝少的條件下竭盡全力趕製,20個日夜連軸轉,於11月10日拿出了3支改形樣槍,與原型槍相比有3個變化:(1)外形獲得突破,既不同於蘇聯步槍式樣,也有別於歐美等國步槍;(2)材料亦有突破,彈匣、護木、握把和槍托使用了工程塑料,手感舒適;(3)金屬表麵改用了黑色磷化處理,防鏽性能好,抗磨能力強,這是我國第一次在鋼件表麵處理擺脫了發藍氧化的老路。11月16日,將樣槍向軍內、工業部門高層領導做了匯報,得到領導滿意。隨後攻關小組又對塑料彈匣、塑料護木作了常溫、高溫、低溫和浸河水試驗;重新對設計圖紙進行了細微推敲審定,於12月3日向工廠移交了圖紙,經過80天的努力終於完成了任務。1989年春,在工廠的積極努力下,經過國家靶場試驗考核,按照武器定型管理程序,按時出廠了一批改形的5.8mm突擊步槍,及時交付了部隊,該槍就是1987A式5.8mm突擊步槍。87A式突擊步槍被試驗性地裝備部隊,但數量不多,而且最終被95式突擊步槍所取代。這樣能避免火藥氣體汙染槍機,提高其動作可靠性和零部件的壽命。該槍上有同比利時FNFNC 5.56mm步槍相似的氣體調節器。
長時間射擊後,導氣孔積碳太多,會造成槍機無足夠能量退殼,但調大氣體調節器鈕,可使槍機自動循環不致中斷。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式,機頭上有7個閉鎖突筍,閉鎖在槍管節套中。有兩根槍機複進簧。機匣用鋼板衝壓而成,鋼製拉機柄焊接在槍機上。快慢機有4個位置:保險、單發、連發和3發點射。可卸式3發點射裝置安排在扳機後部,是單獨的部件,不與單發、連發的基本扳機機構連為一體。防塵蓋也有所創新,可前後移動,不射擊時向前推上,射擊時在槍機拉柄後退過程中向後推開。該槍配有高效槍口製退器和兩腳架。兩腳架不用時可卸下,也可折疊起來。2.瞄準裝置 該槍采用機械瞄準具,方柱形準星可調整歸零,覘孔式照門可調風偏。 3.彈藥該槍使用北約5.56mm槍彈。結構特點加利爾步槍主要有以下幾種型號:AR——突擊步槍,ARM——重槍管突擊步槍,SAR——短突擊步槍。開始時隻有5.56mm口徑,在1980年代初為了出口,又研製出7.62mm口徑的型號,1990年代興起研製反恐怖武器的熱潮,
於是又發展出適合近距離戰鬥用的MAR-微型突擊步槍。從外形上,加利爾與FAL步槍有點相似,但也帶有AK-47的明顯的特征,一眼看上去,就是卡拉斯尼柯夫係統的繼承。事實上,加利爾的第一個原型就是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用M62機匣製造的。但後來加利爾的機匣改用銑削,結果重量比起Valmet M62增加不少。在相同口徑步槍中,加利爾是最重的。在內部結構上,加利爾基本上是卡拉斯尼柯夫係統和美國的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的結合。與AK-47一樣,加利爾的自動方式為導氣式,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式。導氣活塞筒內的排氣孔固定,沒有氣體調節器。導氣箍用銷固定於槍管上,導氣孔向後傾斜,與槍管軸線形成30°夾角。活塞頭和活塞杆均鍍鉻,活塞杆在機匣上方運動。活塞頭上有6個排氣孔,可以使火藥氣體後吹以清除零部件上的汙物。活塞杆在機匣上方運動,活塞杆後端的延伸部為機框,機框上半部為中空,容納複進簧。槍機上有一個導柱,在槍機框的定型槽中運動。槍機上的兩個閉鎖突筍在擊發前旋轉送入閉鎖卡槽,完成閉鎖,並牢固地支撐住槍彈。拉機柄與機框連在一起,機柄複進到位,即表示槍機已確實閉鎖。機柄自機匣右側伸出,向上彎曲,左右手均可拉動。加利爾的擊發和發射機構又與伽蘭德M1步槍大體相同,
擊錘上有兩個鉤,扳機連杆帶動兩個阻鐵,即第一阻鐵(擊發阻鐵)和第二阻鐵(單發阻鐵)。AK-47的擊錘簧兼作扳機簧,加利爾步槍則將其縮短,使其不能作為扳機簧,但是增加了一個扳機扭簧。關上手動保險卡鎖後,扳機連杆被卡鎖卡住,兩個阻鐵均不能動作,槍處於保險狀態。打開保險待發時,擊錘由擊發阻鐵掛住。扣壓扳機後,扳機連杆向下轉動,解脫擊錘。但隻有當機框複進到位後,擊錘才能打擊擊針。半自動射擊時,單發阻鐵和擊發阻鐵作用。當槍彈擊發後,機框後座壓倒擊錘,擊錘由帶彈簧的單發阻鐵掛住。隨後,機框和槍機又向前複進,但由於扳機仍被扣住,所以擊錘位置沒有變化。鬆開扳機後,扳機連杆向後上方旋轉,擊錘從單發阻鐵上滑出,但隨即又被擊發阻鐵掛住而成待發。此時,再扣壓扳機便擊發出下一發槍彈。自動射擊時,帶彈簧的單發阻鐵被卡在後方。扣壓扳機後,首發彈擊發,然後機框後座,壓倒擊錘。在機框複進到位之前,不到位保險阻鐵(連發阻鐵)一直將擊錘掛在後方。一旦機框完全複進到位,便立即壓下保險阻鐵,進而解脫擊錘。擊錘向前旋轉,打擊擊針,擊發另一發槍彈。因此,在首發彈擊發後,擊發阻鐵就不起任何作用,隻有在鬆開扳機後,擊錘才重新被擊發阻鐵掛住並停留在後方。結構特點95式自動步槍由槍管、導氣裝置、護蓋、槍機、複進簧、擊發機構、槍托、機匣和彈匣、瞄準裝置、刺刀等11部分組成,還有一套附件。95式自動步槍槍管內的槍瞠分為彈瞠和線瞠。彈瞠用以容納槍彈,線瞠能使彈頭在前進時作旋轉運動,
以保持飛行的穩定性。槍口裝置用來減小發射時槍口的跳動和火焰,並可作為榴彈發射器及刺刀連接座使用。 導氣裝置由氣體調節器、活塞及活塞簧組成。氣體調節器用以調節火藥氣體的大小,標有“0”,“1”,“2”的數字,分別表示閉氣、小孔和大孔位置。通常裝定在“1”上,當武器過髒來不及擦拭或在嚴寒條件下射擊時裝定在“2”上。發射槍榴彈時,必須轉到“0”的位置,以防損壞槍內活動機件。活塞用以承受火藥氣體的壓力,推動槍機向後。活塞簧用以使活塞回到原來位置。護蓋由上護蓋與下護蓋組成。上護蓋上有提把,用以提槍前進。下護蓋有握把、扳機護圈、小握把、護蓋鎖孔、掛合杆,主要用以操持武器和射擊。握把內為附件筒巢,用於容納附件筒,前端小握把有通氣孔,用以及時散熱和冷卻槍管。槍機由機體和機頭組成,用以送彈,閉鎖、擊發和退殼,並能使擊錘向後成待發狀態。機體上有圓孔和導筍槽,用以容納機頭,並引導機頭旋轉進行閉鎖和開鎖,機體上還有解脫凸筍、機柄和複進簧巢。擊針,用以撞擊槍彈底火;拉殼鉤,用以從膛內抓出彈殼(或槍彈)還有導筍、送彈凸筍、開閉鎖凸筍、導槽和彈底巢。機頭有3個閉鎖突筍,機頭與槍機框的連接以圓柱體進行,在此圓柱體上有一個連體的開閉鎖及前後運動的帶動凸起。開閉鎖作用麵設計在凸起的頂部,後坐帶動麵設計在凸起的根部。
複進簧的作用是儲存槍機、槍機框的部分後坐能量,以便賦予槍機、槍機框向前複進及完成推彈、抓彈、閉鎖、解除不到位保險等所必需的能量。擊發機構由扳機、扳機拉杆、阻鐵杠杆、擊發阻鐵、單發阻鐵、不到位保險機、解脫杠杆、快慢機、擊錘、
擊錘簧、擊錘簧導杆、頂頭及擊發機座組成。用以控製待發、操縱擊發及保險。快慢機上的“0”、“1”、“2”分別為保險、單發和連發位置。機匣用以容納槍機,固定快慢機和彈匣。機匣外有彈匣卡筍和彈匣結合口,用以結合彈匣或彈鼓;機匣內有閉鎖卡槽,能保證槍機閉鎖槍膛;撥彈凸筍,剛以撥出彈殼(或槍彈)。槍托用以保證機匣內部免汙汙垢和便於操作。槍托右側有拋殼(或槍彈)口,槍托內有杠杆式緩衝器和後端的變剛度托板組成雙緩衝機構,可降低活動機件後坐時的撞擊。95式自動步槍一般使用彈匣供彈,必須時也可使用彈鼓供彈。可實施短點射(2~5發),還可實施長點射(6~10發)和單發射擊。點射時射速為每分鍾100發,單發時射速為每分鍾40發。槍管壽命為1萬發。95式自動步槍每支槍配有5個彈匣。彈匣由彈匣體、托彈板、托彈板簧、卡板、彈匣蓋組成,用以容納和托送槍彈。彈匣體後端有三個觀察孔,分別對正第10發、20發和30發槍彈的底緣,用以觀察槍彈的餘量。附件用以分解結合、擦拭上油、攜帶和排除故障。附件有通條頭、通條連接杆(7根)、銃子、銃杆、準星扳手、油刷、油壺、背帶和彈匣袋。使用時,將通條連接杆與通條頭或油刷擰結在一起,用以清除槍管內髒物及塗油;銃子用以拆卸擊針銷、拉殼鉤軸等;準星扳手用以校槍時調整準星高低;銃子用以清除槍管導氣孔的火藥殘渣。
扣扳機後,扳機拉杆拉下擊發阻鐵,擊錘平移向前打擊擊針,擊針撞擊槍彈底火,點燃發射藥,產生火藥氣體,推送彈頭沿膛線向前運動;當彈頭經過導氣孔時,部分火藥氣體通過導氣孔,湧入導氣箍,衝擊活塞,推動槍機向後,壓縮複進簧,
白光瞄準鏡用於對600m內(配於自動步槍時)或800m內(配於班用機槍時)的目標實施瞄準射擊和戰場觀察。當目標寬度為0.5m時,可概略測定目標距離。
白光瞄準鏡主要由物鏡組。分劃調整機構。目鏡組。眼罩、照明機構和與槍配合的鎖緊機構等部分組成。微光瞄準鏡是一種輕便的被動式夜間瞄準器材,可有效地進行夜間精確瞄準;觀察發現敵人所使用的紅外光源或其他光源的位置。在無月星空、中等對比度、背景不透亮的條件下,能識別200m處站立的人員。微光瞄準鏡主要由鏡體、成像係統、分劃調節機構、低溫外接電池及罩具等組成。刺刀(匕首)用以刺殺敵人,也可作為格鬥匕首和野戰工具用。多功能刺刀由刺刀和刀鞘組成,刺刀上有剪刀部位、剪刀軸孔、銼削部位、刀環、刀柄座、砍削部位和鋸割部位;刀鞘上有掛帶、帶扣、磨刀石、平口起子、剪座和軸。(注:戰鬥中如需用刺刀刺殺敵人時,應將刺刀裝在槍上,其要領是:將刀環套入槍的瞠口裝置前端,刀柄座的T形槽對準槍上刺刀座的T形凸筍,向後拉到定位。卸下刺刀時,左手握護蓋,右手用力按壓刀柄左右凸筍(刻有直紋處),然後將刺刀向槍口方向抽出,並裝入刀鞘內,掛在腰帶上)。多用途刺刀綜合了砍削、剪切、銼削、開啟瓶口和磨刀等功能,既可用於自動步槍,也可用於班用機槍。95式槍族發射5.8mm普通彈係列,必要時還能發射5.8mm機槍彈係列。步機槍還能實彈發射標準接口尺寸(Ф22x125mm)的槍口榴彈,也能安裝快速拆卸的35mm口徑下掛榴彈發射器。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國反複研討了獨自研製狙擊步槍和實現國產化的可能性,最後決定廢除已成為舊型的莫辛·納甘M1930非自動狙擊步槍,仿造前蘇聯的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中國仿造的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於1979年以“79式7.62mm狙擊步槍”的名稱為中國軍隊製式采用,中國軍隊在使用過程中對該槍提出了一些改進要求。
根據軍方的要求改進局部經過的最終型於1985年以“85式7.62mm狙擊步槍”的名稱被中國軍隊追加采用。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79式和85式狙擊步槍的出口型通過北方工業公司開始出口到國外民間市場。中國軍隊追加采用的85式狙擊步槍雖然在79式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進,但後坐力大,槍全長很長,並不適合於身軀較小的中國軍隊使用,缺乏機動性。1971年,使用DBP87式5.8mm ×42小口徑高速槍彈的新型無托式突擊步槍開發計劃起步後,開始研討與新型突擊步槍使用相同槍彈的新型狙擊步槍的開發計劃。但是DBP87式5.8mm ×42小口徑高速槍彈與以往的85式狙擊步槍用的53式7.62mm ×54R槍彈相比,不論是射程,還是遠距離殺傷力,都不如後者,因此將新開發的DBP87式5.8mm小口徑高速槍彈采用到狙擊步槍上的做法遭到了強烈的反對。新開發的DBP87式5.8mm小口徑高速槍彈的彈頭重為4.15g,初速為940~960m/s(中國方麵公布的數據是910m/s),槍口動能為1952焦爾(用QBZ87式自動步槍發射時);相比之下,85式狙擊步槍使用的53式7.62mm槍彈的彈頭重為9.6g,初速為830m/s。這種上、下機匣結構不僅保證了表尺座、瞄準鏡座使用時的一致性,而且全槍分解結合也非常方便。閉鎖機構仍為槍機回轉式,對稱的兩閉鎖支撐麵可在槍機框上實現長導引。拉機柄在右側,複進機為複進機座、套管、複進簧導杆三節組件,前部裝入槍機框複進簧孔內,後部頂在上機匣後端麵上。導氣係統采用活塞短行程,活塞頭與活塞杆采用分離式結構。
擊發機構有別於95式的平移式擊錘,而是采用掛鉤回轉式擊錘,擊錘直接裝入下機匣內。03式5.8毫米自動步槍在定型之前,照門座設置在上機匣的中間部位,並采用了我軍傳統的缺口式照門。在部隊試驗時戰士反映有“虛光”。經我實際使用發現,所謂“虛光”實際上是缺口式照門與射手眼睛的距離過近,仍處在“虛視”範圍以內。若堅持采用缺口式照門,則其位置必須向前移50~80毫米以達到“明視”距離。這不僅會使瞄準基線縮短,降低射擊精度,而且瞄準鏡導軌的布置以及槍的整體美觀協調性也會受到不良影響。這次看到03式5.8毫米自動步槍的照門座和瞄準鏡導軌前後倒了一個個,並采用了後置布局的規孔式照門。這一創新之舉,不僅大大優化了槍的技術性能,使瞄準基線大為加長,全槍美觀協調性大為改善,而且與它的“兄長”95式無托步槍統一了照門樣式和瞄準方法,為部隊訓練和戰鬥使用大開了方便之門。我們在讚譽這把好槍之餘,不禁對設計師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