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盟軍對德兩次大轟炸
(2009-11-13 14:10:28)
下一個
李 樂 《兵器知識》 2007年第12期
二戰中,最能體現轟炸機作用的戰例是盟軍對德戰略轟炸 在曆時五年的轟炸行動中,盟軍轟炸機總共出動144萬多架次,投彈270多萬噸(其中136萬噸投在德國本土)、摧毀了大量戰略目標,嚴重破壞了德國的戰爭潛力,明顯縮短了戰爭進程。本文所講的兩個戰例雖然隻是盟軍眾多戰略轟炸行動中極小的一部分,但卻極具代表性。
千機炸科隆
這次空襲的意義正如丘吉爾在給哈裏斯的電話中所說的:“‘千機炸科隆’是向德國傳遞一個信號:從此以後,德國的所有城市在力量日益增長的英國轟炸機部隊麵前將不再安全。”
1942年2月,綽號“轟炸機”的阿瑟·哈裏斯空軍上將成為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的新當家人。他是個狂熱的“轟炸機致勝論”者,主張對德國城市進行戰略轟炸,消減德國的戰爭潛力,並打擊民心上氣,爭取早日結束戰爭。在之後的三年裏,德國人對哈裏斯的霹靂手段體會深刻。
在哈裏斯之前,英國皇家空軍已經對德國進行了兩年多的夜間轟炸,因為夜幕能降低轟炸機被德軍防空火力命中的幾率。但是英軍的這些轟炸行動規模都不大,經常是數十架左右,多的也不過200架。在德軍嚴密的防空網麵前,這種小規模轟炸效果很不理想,自身損失相當嚴重。哈裏斯上台後,決定采取大規模轟炸,而且主要采用燃燒彈,讓德國城市變成火海。
哈裏斯雷厲風行,說幹就幹。1942年3月28日晚至29日淩晨,哈裏斯派出191架轟炸機空襲盧卑克舊城,引發32小時的大火:4月24日至27日夜,哈裏斯又派出468架轟炸機空襲羅斯托克,使舊城區60%以上的建築物燃起大火。眼瞅效果不錯,哈裏斯決定幹票更大的,並美其名曰“千機計劃”,即一次動用1000架轟炸機轟炸一座德國城市。
1942年5月初,哈裏斯找到了副司令桑德比,問他是否能拿出1000架轟炸機。桑德比花了幾天時間劃拉自己的家底,給了哈裏斯一個肯定的答複。當時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共轄37個中型和重型轟炸機中隊(其中16個“威靈頓”、6個“哈利法克斯”、5個“斯特靈”、2個“曼徹斯特”和2個“漢普敦”),裝備400架轟炸機,如果空襲行動為48小時,則能夠使用的後備轟炸機有500架。此外,英國皇家海軍岸防司令部還可提供250架“惠特利”、“哈德遜”和“漢普敦”轟炸機。這樣一來,即使轟炸機司令部用新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代替老舊的轟炸機,總數也能達到1000架。為確保“千機計劃”能夠實施,哈裏斯口沬橫飛地遊說丘吉爾首相,最終獲得強力支持。
但一次動用這麽多轟炸機進行空襲在曆史上還從未有過,麵臨許多棘手的問題。一是空襲必須越過德國“華蓋床”係統,即主要由“維爾茨堡”防空雷達組成的探測、引導係統,以及Bf110G-4a夜間戰鬥機和大量FLAK高炮組成的“康胡貝”防線。在以前的空襲中,英軍轟炸機在這個防線前吃盡了苦頭,損失慘重。而1000架轟炸機對德軍防空火力來說更是異常肥美的獵物。如何才能降低戰損?二是“蘭開斯特”及其它新型轟炸機裝有先進的導航設備,但許多老式轟炸機卻沒有。怎樣對這些不同型號的轟炸機進行編隊,才能避免空中碰撞?三是預定計劃空襲持續1個小時,目的是用短時間的密集轟炸來增大投彈強度。但在這麽短的時間裏,1000架轟炸機能到達目標區並投下炸彈嗎?
哈裏斯把這些問題交給專家們解決。專家不愧是專家,很快就拿出了解決辦法。針對第一個問題,專家們建議轟炸機最好在夜間實行長長的“溪流”式密集編隊,這樣轟炸機群被德軍“華蓋床”係統發現的幾率會大大降低(在當時,德軍每個“華蓋床”一次隻能引導一架夜間戰鬥機進行攔截作戰,在一小時內最多隻能進行6次直接攔截,隻適合對付小規模轟炸。對縱長橫短的條狀密集編隊攔截則力不從心),而德軍高炮又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對大量目標進行集火射擊,因此專家們相信“溪流”式密集編隊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轟炸機損失。第二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是,新老轟炸機分開編隊,分波次攻擊一座城市的三個不同區域,並且飛行時拉開高度,這樣碰撞的幾率將會下降到每小時僅一次。第三個問題更好解決,將空襲持續時間延長為90分鍾,這樣轟炸機群將會飛得更從容,也不會對投彈強度產生太大影響。哈裏斯對專家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很滿意,立即指派參謀長查爾斯·波特爾將軍製定詳細作戰計劃。
現在剩下的唯一問題是確定空襲目標。哈裏斯想轟炸德國第二大城市漢堡,丘吉爾則想轟炸工業中心埃森。但作戰研究室的專家們認為埃森不是一個好目標,因為整個城市被眾多工廠排出的煙霧所籠罩,轟炸機在夜間很難瞄準目標。他們認為魯爾工業區的科隆是個理想目標,因為它相對距英國較近,轟炸機飛臨該城比較容易。更重要的一點在於科隆是德國主要的鐵路樞紐,如果被摧毀,德國境內的物資運輸能力將會遭到嚴重破壞。哈裏斯聽了專家們的建議後,向丘吉爾作了轉述,首相不再堅持己見。這樣,具體轟炸目標將根據行動時的天氣情況而在漢堡和科隆之間選擇一個。
5月20日,波特爾向哈裏斯提交了詳細作戰計劃,哈裏斯看後更堅定了自己的行動決心,隨即拍板將行動日期定在5月27日夜。但海軍部卻在此時突然拒絕參加空襲行動,理由是他們要對付猖獗的德軍潛艇。聽到這個消息,哈裏斯差點抓狂,這意味著他能動用的轟炸機總數將下降到800架。為避免計劃流產,哈裏斯趕緊四處尋找可用的轟炸機和機組成員,甚至動員飛行訓練司令部的轟炸機、教官和學員也參加。盡管從哈裏斯內心來說並不願那些無經驗的“菜鳥”參加,但他別無選擇。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天努力,哈裏斯終於又湊出了200多架轟炸機,包括一些沒有歸還岸防司令部的轟炸機和機組成員。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然而,老天爺似乎故意要刁難一下哈裏斯,西歐的天空連續多天陰雨,行動隻好推遲。5月30日,天氣才逐漸好轉。英軍氣象軍官向迫不及待的哈裏斯報告說第一目標漢堡上空仍被厚厚的雲層籠罩,但第二目標科隆上空已經放晴。哈裏斯立即下令放棄漢堡,改攻科隆。
5月30日夜裏22時30分,1047架轟炸機從遍布英國的53個機場陸續起飛。同時起飛的還有113架其它飛機,任務是壓製科隆附近的德軍夜間戰鬥機基地。飛行員們被告知,一旦機群飛過西歐上空,就開始尋找萊茵河。以它為向標飛往科隆。
哈裏斯的第一攻擊波是裝備最好的第1、3大隊,包括290架“威靈頓”和88架“斯特靈”轟炸機,上麵都裝有先進的GEE導航設備,它們轟炸的具體目標是科隆舊城區的新市場,空襲時間為15分鍾,轟炸方式是將大量燃燒彈投在新市場南麵和北麵一英裏範圍內,把該處變為“火炬”,作為後續轟炸機的識別地標。第二攻擊波是第4、5大隊,包括131架“哈利發克斯”、9架“威靈頓”、7架“惠特利”、73架“蘭開斯特”、46架“曼徹斯特”、34架“漢普敦”轟炸機,任務是轟炸科隆市中心。第三攻擊波是第91、92大隊,包括303架“威靈頓”、21架“惠特利”、45架“漢普敦”轟炸機,任務是進行補充轟炸。
5月31日零時47分,第一波轟炸機飛到科隆上空時,機組成員們借助月光清晰地辨識到目標區。科隆的防空部隊反應慢了一拍,當空襲警報響起的時候,英軍轟炸機群已經開始投彈。15分鍾內,數以千計的燃燒彈如雨點般落下!科隆舊城區開始熊熊燃燒。德軍防空部隊倉促應戰,隻擊落了4架轟炸機。
在火光映照下,後續飛來的英軍第4、5、91、92大隊的轟炸機群很容易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區域並投下炸彈。密集轟炸如此恐怖,以致當最後一架英機返航時,從160千米外也可看見科隆燃燒而映照的火光,濃煙更是直衝4600米高空。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濃煙,許多人心中久久難以平靜。 此次空襲,英軍轟炸機共投彈1455噸,其中三分之二是燃燒彈。科隆共有2.43平方千米區域被炸(其中市中心1.2平方千米),在非居民建築中,3300棟完全被毀,2090棟遭嚴重破壞,7420棟被輕微破壞。在住宅建築中,13010棟被毀,6360棟遭嚴重破壞,22270棟輕微破壞。在空襲中,469人被炸死,5027人被炸傷,45132人無家可歸。空襲過後.近70萬的科隆市民中有15萬左右的居民逃離了該城。
英軍1047架參戰的轟炸機中,有43架損失,其中16架被德軍高炮擊落,4架被德國夜間戰鬥機擊落,2架相撞墜毀,21架因機械等原因在科隆附近或上空墜毀,損失率4%。與以前的6%損失率相比,這次的損失率明顯下降,證明了哈裏斯的大規模密集轟炸方式是正確的,並由此成為此後英軍轟炸機的標準空襲方式。
燃燒的漢堡
漢堡戰役的意義極大,它不但是鋁箔條首次用於幹擾雷達,而且還是盟軍首次進行“大規模連續轟炸”。另外,德軍漢堡防空戰的失利促使其將軍需重點放到國土防空上來,並從東線抽調大量航空兵力加強本土防空,從而有力地支援了蘇軍對德作戰。
1943年5月,轟炸德國城市上了癮的哈裏斯決定對漢堡發起一場凶猛的空中戰役,代號“罪惡城計劃”,試圖將這座有著750年曆史、集中了德國重要造船廠的古老城市徹底摧毀。
1943年5月27日,哈裏斯簽署了“轟炸機司令部第173號令”,“罪惡城計劃”正式啟動,行動時間定在7月下旬。為加大轟炸力度,哈裏斯還把美國陸軍第8航空隊下屬的轟炸機部隊也拉了進來。但因美軍此時入歐的轟炸機力量還下是很強,而且對這種麵積轟炸興趣也不大,所以這場空中戰役的真正主角還是英國轟炸機部隊。
此時的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實力已非1942年可比,威力強大的四發重型轟炸機“蘭開斯特”已開始大量服役,先進的H2S機載導航雷達能讓轟炸機群輕鬆找到德國城市。更重要的是英國人還擁有了一種對付德國“華蓋床”係統的秘密武器,隻要破壞了“華蓋床”,部署在漢堡的那些令人心驚膽戰的德軍防空火力——54個重型高炮中隊、26個輕型高炮中隊以及6個夜間戰鬥機中隊將全變成“瞎子”。雖然德軍在漢堡還部署了22個探照燈中隊,但它們隻能盲目對空照射,不能為高炮提供射擊諸元,對英軍轟炸機群的威脅並不大。
1943年7月24日21時55分,劍橋附近歐金頓機場,一架架“蚊”式輕型高速轟炸機怒吼著從跑道上快速滑跑、拉起,爬上漆黑的夜空,飛向德國第二大城市漢堡。這批“蚊”式裝有H2S導航雷達,攜帶有目標指示彈,主要任務是充當先導機,為後續的重型和中型轟炸機領航和指示目標。
緊跟“蚊”式之後,英國南部各機場每隔半分鍾便有一架滿載炸彈的重型或中型轟炸機起飛。不久後,相繼起飛的791架轟炸機(其中包括346架“蘭開斯特”、246架“哈裏法克斯”、126架“斯特林”和73架“威靈頓”)到北海上空進行集結,隨即編成寬32千米、長320千米的“溪流”式密集隊形,以363千米/小時的速度浩浩蕩蕩向漢堡飛去。
幾乎在英軍轟炸機起飛的同時,位於德國易北河下遊城市施塔德的德軍第二航空師司令部正在進行夜間的交接班。在所謂的“康胡貝戰鬥歌劇院”大廳裏,一塊畫有德國地圖的巨大毛玻璃板占據了整個牆壁。上麵標有各防空戰鬥部隊負責的防區,當敵機來襲時,瞬息萬變的戰鬥情況被幻燈投影到上麵。在毛玻璃板的前麵,整齊地坐著一排戰鬥引導軍官。在他們背後稍高一點的地方,坐著通信軍官,負責與師長、夜間戰鬥機基地和雷達站取得聯係。在更高的頂層座位上,還有一些標圖員負責把己方戰鬥機的位置投影到玻璃板上。在毛玻璃板的對麵坐著一些女標圖員,每人麵前都有一部直通雷達站的電話,海岸警戒雷達一發現英軍轟炸機就會立刻通知她們。她們一邊調試幻燈機,一邊等候著戰鬥警報和有關敵情通報,所有人的眼睛都緊盯著那塊毛玻璃板。
7月25日零時20分左右,第一次敵情通報傳來:“敵機80架,位置‘古斯道夫·凱撒5'(比利時奧斯坦德附近),航向東,高度7000。”女標圖員們熟練地把這些數據用兩部幻燈機投影到和那幅顯示戰況的大地圖相應的防區上。幾分鍾後,德國西部、荷蘭、丹麥境內的Bf110-4a/r夜間戰鬥機開始起飛,在“華蓋床”係統的引導下進入待機區域。
零時40分,德軍雷達熒光屏上開始出現可怕現象——英軍轟炸機越變越多,幾百架、幾千架,最後變成1.1萬多架。施塔德地下指揮所的德軍指揮官們驚呆了!沒人相信這個數字,很明顯,英國人使用了特殊武器讓“維爾茨堡”雷達“神經錯亂”了!
德國人的猜測沒有錯。就在10分鍾前,英軍轟炸機群最前麵的數十架轟炸機開始以一分鍾間隔向外投擲一捆捆銀色物體,這就是英國人的秘密武器——代號為“窗口”、專門用來幹擾“維爾茨堡”雷達的鋁箔條。每捆有2000根鋁箔,每根鋁箔條寬1.5厘米,長30厘米,約是“維爾茨堡”雷達波長的一半,可以將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反射回去。每根鋁箔條在空中飄留的時間約15~20分鍾。
在“窗口”的幹擾下,“華蓋床”係統完全失效。德軍地麵和空中夜間戰鬥機的電台通話充滿了焦躁和驚恐:“敵人正在繁殖!”“敵人太多了廣‘我不能指揮你了,你在沒有地麵指揮的情況下作戰吧。”失去地麵引導的德軍夜間戰鬥機如同無頭蒼蠅,到處亂飛。
1時03分,728架滿載燃燒彈和炸彈的英軍轟炸機群在不斷投撒鋁箔條的轟炸機掩護下飛臨漢堡上空。由於炮瞄雷達像預警雷達一樣被幹擾,所以德軍高射炮手們隻能聽見英軍轟炸機馬達轟鳴聲,無法知曉敵機準確位置,探照燈光柱則是徒勞地在夜空中掃來掃去。在一片抓瞎中,氣急敗壞的德軍高射炮手們開始胡亂對空射擊。
“蚊”式先導機用H2S雷達發現目標後,迅速投下桔黃色目標指示彈。其它轟炸機根據指示彈標出的位置投下炸彈。在50分鍾內,上千噸燃燒彈和高爆彈落到漢堡市中心方圓5千米區域內。漢堡城裏熊熊的大火照亮了方圓近百千米的夜空。
此次轟炸,漢堡市中心和城市西北部,特別是阿爾托納、埃斯布圖勒、霍赫勒夫特街區幾乎成為廢墟,1500人被炸死。而英軍在9200萬根鋁箔條(總重約40噸)的掩護下,僅損失了12架轟炸機,1.5%的損失率清楚地向人們展示了“窗口”的巨大功勞,從此以後。一種全新的作戰方式——電子戰登上曆史舞台。
7月25日下午2時40分,美國第8航空隊235架B-17重型轟炸機對漢堡的軍用設施、軍工廠、船廠等目標進行了空襲。7月26日早上,美軍330架B-17又一次空襲了漢堡的軍用目標。
7月27日夜,受到轟炸行動成功鼓舞的哈裏斯又派出787架轟炸機轟炸漢堡。7月28日零時57分,英軍轟炸機群在“窗口”的掩護下來到漢堡上空投下燃燒彈和炸彈。這次是英軍轟炸機投彈最集中的一次,在半個多小時內。共有500~600噸燃燒彈和炸彈落到市中心以東方圓1.6~3.2千米內。
當年夏天,漢堡地區一直幹旱少雨,而7月27日白天的氣溫又特別高,熾熱的太陽把漢堡古老的木頂建築曬得已如同一捆捆幹柴,在燃燒彈的攻擊下,立刻燒了起來。由於漢堡的消防係統在7月24、25日的空襲中已遭嚴重破壞,沒有水的消防隊員們隻能望火興歎。
火越燒越大,各處火焰在短時間內凝成一團,吞噬著周圍的建築物和一切能燒得著的東西。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漢堡市區21平方千米區域在很短時間裏化為一片火海。燃燒速度和空氣流速越來越快,大火成了一個吸盡周圍空氣的無底洞,在哈默布魯克、哈姆、伯格費爾德街區形成風速達240千米/小時的“火焰風暴”,溫度高達1000℃。
狂烈的“火焰風暴”吸盡了周圍的氧氣,許多躲在防空洞、地窖裏的漢堡市民難忍窒息跑出藏身之地,旋即被熾熱的狂風卷進火球。那些在地下室、水池、池塘邊想躲避烈焰烘烤的人們則因缺氧一個接一個的靜靜死去。幸存者麵對這種從未見過的“火焰風暴”,失魂落魄,踩著已死者和瀕死者的身體,沒命地逃亡。
這場肆虐了整整3個小時的“火焰風暴”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漢堡大火。英、美軍在看到“火焰風暴”的威力後。在後來的轟炸中不斷蓄意製造這種令人恐怖的大火。
7月28日淩晨的空襲和大火共造成漢堡市16000多棟建築物被摧毀和30200人死亡(主要是被大火燒死或因缺氧窒息而死)。被大火和轟炸嚇丟了魂的120萬漢堡市民(約占漢堡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從7月28日早上開始紛紛逃離該城,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
7月29日夜,哈裏斯下令進行漢堡戰役的第三次轟炸,共派出777架轟炸機。原定計劃是在前麵兩次沒有觸及過的漢堡城北投彈,但因地圖錯誤飛到了已被轟炸過的城區以南。30日零點32分、英軍轟炸機群飛臨漢堡投彈,將萬茨貝克、邦貝克居民區以及烏蘭豪斯特、溫特胡德街區化為廢墟。轟炸毫無例外地引發了大火,但沒有形成28日那樣的“火焰風暴”。此次行動中,英軍共有28架轟炸機被擊落,損失率約3.6%。
8月2日夜,哈裏斯發起了漢堡戰役的最後一次轟炸行動,共出動740架轟炸機。但由於當天漢堡上空有厚厚的雲層,隻有不到一半轟炸機飛抵漢堡進行投彈。此次行動中,英軍共有30架轟炸機被擊落,損失率4.1%。
最後兩次轟炸行動中,英軍轟炸機損失率重新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德軍給“維爾茨堡”雷達找到了對抗“窗口”的辦法,而是調整了戰術——調集晝間戰鬥機,在防空監視哨的無線電通報以及探照燈的跟蹤照射下,飛行員憑借肉眼發現目標進行攔截。
在10天的漢堡戰役中,英軍共出動轟炸機3000多架次,投彈9000噸:美軍出動565架次,投彈2000噸,造成漢堡市5萬人死亡,25萬棟建築被毀或遭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