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劉永葆 整理:劉迎軍 袁永華
我是海軍工程大學動力工程係一名副教授,2003年1月,我被派遣到德國海軍技術學校艦船機電技術專業學習,2004年年底回國。
德國海軍技術學校始建於1992年,由原來的德國海軍8所院校和訓練中心兼並而成,是目前德國海軍最大和最先進的軍校。它屬於任職培訓院校,倡導“人,技術,係統,我們實現三者的連接與融合”的辦學理念。學校承擔德國海軍普通士兵、士官、高級士官以及所有技術軍官的任職培訓任務,每年開設有139種不同的培訓班,每年在該校的參訓人員大約有4000人,學製從幾天到21個月不等。
讀軍校需先入伍
在德國,選擇成為一名軍官,首先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文理高中畢業;其二,入伍後經過15個月的軍事職業訓練。也就是說,德國軍校的生源不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錄取。在我國高中畢業直接報考軍校被錄取的稱為“地方生”,從部隊考取軍校的稱為“部隊生”。在德國,成為一名軍官,必須是“部隊生”。
這15個月的軍事職業訓練包括輕武器射擊、航海、野營訓練、作戰指揮及帶有海軍戰術背景的體能訓練等方麵的單兵基礎軍事訓練。其中,最初3個月在新兵訓練營進行新兵入伍集訓,以培養學員良好的軍人素養;然後進入初級指揮院校進行9個月的軍官職業訓練和3個月的部隊實習,使其具備初級指揮軍官的基礎常識和體能素質。同時,領導理論和應用、曆史、法律、哲學等領導藝術培養課程也貫穿教育的全過程。
在德國,高中畢業生可以任意選擇就讀一所地方大學。軍校入學也不考數理化,而隻考察作為一名未來的軍官,你的反應能力和思維是否敏捷,對人文素養、個人氣質等方麵進行測試。
在軍校裏,成長為一名海軍少尉的專業培訓“線路圖”為:學曆教育的第一站為聯邦國防軍大學畢業,然後到艦隊擔任實習軍官,到軍官學校進行軍官基礎培訓,到作戰學校學習海空作戰,到後勤學校學習後勤保障基礎,再到技術學校學習艦船技術、裝備網絡係統等專業知識。
其中,地方大學可讀5年至10年後畢業,軍校必須3年零6個月完成學業,其中平均淘汰率達36%,動力工程和電氣工程專業的淘汰率更是高達50%,被稱為“進門容易出門難”。完成學業後,最少需要履行在部隊服役12年的合同。
教員實行聘任製
德國海軍技術學校教員全部采取聘任製,確保“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渠道實現良性循環。學校在引進教員時,都是從部隊挑選軍事業務能力“最強的軍官”擔任軍事教員。對於擔任任職教育的教員,則必須是熟知部隊裝備的技術骨幹,直接從部隊選拔到學校,以保證部隊新裝備、新訓法和新戰法能及時進入教學。比如,那些在艦艇上工作非常優秀的軍官才能夠被調往德國海軍院校任教,一些實踐性強的專業課如發動機操作等基本上都由有著豐富艦艇實際工作經驗的高級士官擔任教員。同時,德國海軍技術學校基礎理論教育的課程設置、內容和實施方式與地方大學完全相同。這部分教員均是通過德國國防部從地方聘請高水平的教授、工程師等專業人員擔任。
在此基礎上,德國海軍技術學校還經常性地讓教員“走出去”,了解和學習新裝備知識。該學校還利用在北約內部實行的交換軍官製度,派遣大量教員和軍官到北約各國軍隊中進行兩年左右的任職或培訓,以最快的速度實現教員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換代。
上課可隨時與教員辯論
德國海軍技術學校教學寬鬆自由,注重學員的參與和互動。一次考試,我的一道題目被教員判答案錯誤,我在課堂上與教員進行辯論。教員隨後把我帶到實驗室,組裝元件後試驗,證明答案正確。教員當場向我道歉,表示“出考題不嚴謹”。
教員在課堂上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和解惑,授課時間很短,上課時學員可以隨時打斷授課,當堂提問和發表評論;教員在授課中多采用小組作業、專題報告、交互式教學軟件、參觀見學、角色扮演等方式。同時,學校也很重視學員的個性培養,幾乎每一門課都有讓學員走上講台表現自我的內容和機會,有些課程甚至將其表現記入考試成績,因此學員非常重視這種展示自我的機會,都能認真準備,積極參與。
留學期間,考試非常頻繁,5門主課考了24次考試。每次考試對我的要求與德國同學一樣,唯一的例外是學校因為我寫字慢,破例延長15分鍾答卷。
新型裝備首先列裝軍校
德國海軍技術學校現役新老裝備隨處可見,新型武器裝備配備部隊時,也同時裝備到學校,使院校的培訓接近於實戰狀態。少數新裝備即使未配發,也有相應的訓練模擬仿真設備,使教學內容接近實際、形象直觀,任職教育所需的教學設施、武器和武器係統基本上都與艦上的實際情況一致。
由於新裝備更新速度較快,學校沒有固定的教材,教員每次上課前,把每堂課需要講解的內容打印給學員,每次近20頁。有的教員甚至不發教材,結合自身在艦艇工作的經曆,講解積累的經驗,學員邊聽邊記錄邊整理。
在世界最先進的護衛艦實習
德國海軍4艘薩克森級導彈護衛艦分別由4個造船廠建造。首艦“薩克森”號(舷號F129)由布洛姆·福斯造船廠1998年3月動工建造。 圖片:德國布洛姆·福斯股份有限公司(Blohm + Voss GmbH Photo) |
在德國海軍技術學校留學期間,我從當地媒體上獲知世界上最先進的“薩克森號”護衛艦已下水試航。恰有一天,海軍分艦隊司令來校視察,得知我作為一名中國學員到德國海軍技術院校學習,特意邀請我一起共進早餐。當分艦隊司令問我學習期間有什麽要求時,我提出能否到“薩克森號”護衛艦參觀,能否參加海上演習。分艦隊司令當場答應可以參加海上演習,對參觀護衛艦的請求略為停頓了一下,他告訴我,由於護衛艦剛下水,正在調試,等聯係後再答複我。
一個星期後,一名上尉找到我,轉告了分艦隊司令的答複,下星期五可以參觀新型護衛艦。盼望已久的願望終得實現,原本短暫的參觀,經過我申請後,艦上同意延長為兩天,變成了實習。其間,我主要在機電部門了解機電裝備,同時兼顧作戰係統。“薩克森號”護衛艦排水量5600噸,作戰控製全部為數字化。德國同學告訴我,我是近距離接觸世界最先進的護衛艦的第一位外國人。
參與多國聯合海上演習
不久後,一次分艦隊組織海上對抗演習,我被任命為編隊裝備保障專家組成員,參加驅逐艦和掃雷艦與潛艇對抗,全過程參與演習計劃的製訂和海上演習。
第一次對抗在德國的海域進行,隨後駛入丹麥和瑞典兩個國家的海域。其間,在丹麥停泊一個星期。在演習期間,德國艦艇對抗演習到丹麥和瑞典,兩國海軍艦艇隨即在海上直接參加對抗,聯合演習執行指令“輕車熟路”,從編隊的指揮到各個情節的處置,不僅火藥味濃,而且配合默契。
聯合演習期間,多國聯合演習非常務實。艦艇停靠丹麥碼頭後,沒有迎接德國艦艇編隊的人員,隻有一名軍官登艦後,對演習的過程進行了討論。
同時,我發現,在演習時穿的防火衣為舊軍裝,經了解,這是一名退役艦員留下的。原來,他們的軍裝不被列為個人物品,隻要退役,所有軍裝全部收回。
海軍上校的榮譽
學習期間,我突然收到一封請帖,邀請我參加分艦隊司令官的退休儀式,教員和同學十分羨慕我,稱隻有貴賓才會被邀請。
退休儀式讓我感慨萬分,政府官員、波蘭駐德國的海軍少將武官、軍屬、新聞記者等100多人齊聚一堂。儀式中,海軍艦隊司令主持,列舉他取得的功勳,感謝他為海軍作出的貢獻。
告別儀式中,9名中校劃船,船沿著分艦隊司令官曾管轄的艦艇前行,艦艇全部實行掛滿旗的最高禮儀,艦員列隊,接受分艦隊司令的最後一次檢閱。
分艦隊司令稱我是中國的友好使者,從我身上,他看到了中國軍人的優秀,他還送給我一本他撰寫的著作《國際海洋軍事法》。
學曆不等於能力
在我的27名同班同學中,有24名德國學員,他們的學曆有博士有碩士。在德國海軍,學曆與勝任工作的能力相互分開,不係統學習艦艇專業,不能到艦艇上任職。他們認為學曆不等於能力,經曆為任職的硬件。因此,德國每名海軍軍官都有到艦艇任職的經曆。
在這裏,學員隻要表現優秀,每獲得一次嘉獎可休息一天。留學結束時,我以全班第四名的成績畢業,係主任非常驚訝和自豪,我也是當年同期外國畢業學員中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