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複仇還是俠義:軍閥張宗昌在濟南火車站被刺內幕

(2009-11-10 11:16:33) 下一個


2009年11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32年9月3日傍晚6時許,山東濟南火車站內爆發出一陣混亂的槍聲,軍閥張宗昌遇刺身亡。

兩名刺客鄭繼成與陳鳳山被捕。鄭繼成在車站月台上高呼:“我名鄭繼成,鄭金聲是我叔父,我過繼給他為兒子。我殺死張宗昌,一為革命增光,二為黨國增榮,三為山東和全國除害,四為我父報仇!”當時乘客對鄭繼成報以熱烈掌聲以表讚賞。

鄭繼成等二人被隨後趕來的韓複榘軍隊逮捕並押往第三路軍軍法處,9月24日轉送山東省高等法院,旋又交濟南地方法院。鄭繼成承擔了所有責任,陳鳳山不久獲釋。此事一時成為全國的頭號新聞,各大小報紙競相采訪,連續報道。社會輿論對鄭繼成報以一致的支持和讚譽,並掀起了“援鄭運動”。被張宗昌殺害的胡信之、邵飄萍、張誌等人的親屬更是奔走呼號,抨擊張宗昌的罪惡。《大公報》、《中央日報》、《山東民國日報》等報紛紛撰文說明張宗昌實在禍魯不淺,鄭繼成殺他是人民公意。社會各界、各民眾團體也紛紛發表電文希望特赦鄭繼成。此時南京方麵的蔣介石、陳立夫也分電國民黨山東省黨部,為鄭繼成說情,認為“法律不外人情”,而鄭繼成應該“俟法院判決後,如科罪過重,再援特赦條例辦理。”至1933年1月,鄭繼成被特赦。

隨著鄭繼成被特赦,這件被沸沸揚揚地鬧了五個月的事情終於順理成章地塵埃落定了。但是事實的真相卻遠非如此。

根據當時法院屍檢報告,張宗昌頭部致命一彈,為步槍子彈,而鄭繼成等二人拿的均是手槍。張宗昌練過武功,槍法很準,他若有一槍在手,應不至於喪命,但張那天竟沒有帶槍。

過了一段時間,隨著此事內幕被逐漸披露,真相最終大白於天下。張宗昌被刺,不是鄭繼成為父報仇,也不是俠義之士的義憤之舉,而是由當時的山東省主席,張宗昌的盟弟韓複榘一手策劃並組織實施的。韓複榘之所以要殺張宗昌,要從張宗昌自日本回國說起。“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方麵希望正流亡日本的張宗昌出麵組織力量與日本合作,但張宗昌和吳佩孚一樣,不肯做漢奸。與此同時,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相等人也寫信與張宗昌聯係,希望他能回國抗日。張宗昌於1932年春到達北平,住在鐵獅子胡同,並由張學良每月供給8萬元生活費。

8月,張學良以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名義,在北平召開各省將領的軍事會議。在此期間,韓複榘曾在石友三的陪同下去拜訪張宗昌,並邀請張宗昌去山東發展。後來在石友三的撮合下,張宗昌與韓複榘拜為把兄弟。張宗昌對韓複榘的邀請十分感興趣,一方麵他想動用在山東的存款,另一方麵他想招納舊部,東山再起。張宗昌督魯三年,敗走時的確有一部分兵力散落各地。至於張宗昌有沒有笨到對韓複榘說出一些帶有卷土重來意味的話,已不可考。韓複榘作為一名從士兵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新軍閥,終於有了山東這塊地方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自然是十分重視,不容許有任何人打它的主意。他對張宗昌表麵上十分親切,並在返回山東後再次邀請張宗昌到魯麵商擴軍事宜。張宗昌得到消息後,不顧張學良、吳佩孚等人及母親的勸阻,坐上了通往濟南的火車,誰知早已落入韓複榘精心布置的圈套之中。

韓複榘為了穩固自己在山東的地位而設計殺死張宗昌,在當時已為社會披露,不再是什麽秘密。但韓複榘又是如何掌握張宗昌的心思又是如何下定決心殺掉這個失勢的軍閥呢?在這裏就不得不提到前麵說過的石友三。石友三在張宗昌回國的時候在天津做寓公,正積極尋找出路,聽說張宗昌回國,便去北平與之聯係。兩人相識後,彼此發現對方有可利用之處,便成為親密好友。之後,石友三便向張介紹了時任山東省主席的韓複榘。

原來,石友三有兩個旅被韓複榘收編,他想再抓住這兩個旅重新出山,但又擔心兩個旅的兵力未免太過單薄,於是就想利用張宗昌在山東的舊關係,企圖由此擴大勢力,東山再起。而張宗昌也想利用石友三和韓複榘的情誼與這可能抓到的兩個旅,實現再次插足山東,恢複舊業的目的。石友三為了這件事曾多次到濟南與韓複榘洽談,韓複榘表麵應承,實際上知道此二人居心叵測,心裏早已有了準備。張宗昌卻不知這石友三是反複無常之人,在關鍵時刻又和韓複榘站在一起,要走了自己的手槍,使自己在遇險之時竟手無寸鐵。另外當時隱居泰山的馮玉祥對張宗昌也並無好感。

1927年,張宗昌率直魯聯軍大舉進攻河南,與馮玉祥的西北軍大動幹戈。10月11日,西北軍旅長薑明玉倒戈,並誘擒西北軍第八方麵軍副總指揮鄭金聲,將其解送至濟南向張宗昌“獻俘”。後來張宗昌兵敗,於逃離前下令將鄭金聲處死。這鄭金聲是馮玉祥的結義兄弟,又是他的心腹愛將,二人相識多年,情誼深厚。張宗昌殺死鄭金聲,自然招來馮玉祥的憤恨。前麵所說的鄭繼成為父報仇的說法即源於此。馮、韓計劃成功後,便開始收集輿論,拿了長江各省來電,為鄭說情,並讓山東政府人員陸實君負責請人寫民謠,寫張禍魯的各種文章,在各大報紙連篇刊登。這也是張宗昌被殺一事能引起如此軒然大波的重要原因。在這些文章中,以王慰農寫的小冊子《鄭繼成為父報仇》流傳最廣,成為當時的暢銷書。

張學良是推動張宗昌回國的主要力量,他也曾對張宗昌說“你想東山再起,須忍耐一個時期才成,我一定成全你就是。”既然如此,張宗昌為何不老實呆在這個海陸空軍副總司令的麾下等待時機而偏要去涉險呢?原因之一是張宗昌對自己招納舊部重整舊業的期望,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張宗昌對張學良深懷戒備。張宗昌曾投靠張作霖,並得到提拔。但在軍中他曾受到郭鬆齡、楊宇霆等人的為難,張學良則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幫助張宗昌擺脫困境。所以張宗昌與張學良是有舊誼的。張學良東北易幟之後,張宗昌不願被改編,終在灤州被張學良繳械,這是他們之間的過節。其實對張宗昌觸動最大的,還是張學良槍決楊宇霆、常蔭槐二人。此二人是張作霖舊部,同時也是看著張學良長大的長輩。張宗昌對此事非常擔憂,他曾對人說:“張學良這小夥子,心太狠,手太黑,真是翻臉不認人!”

對於這一點,孫傳芳也有同感。孫傳芳在張學良槍殺楊、常後,應邀參加張召集的東北軍政要人緊急會議。會後,他不辭而別,跑到大連,他後來說:“我一輩子沒害怕過,那回,我可真的有點害怕了。說話瞪眼就殺人,一點情麵不留!”張宗昌回國前,曾通過母親和李藻麟多次與張學良接觸,試探張學良的態度。雖然張學良態度誠懇,也明確表態歡迎張宗昌回國抗日,但張宗昌心中對張學良還是懷有戒心。這不能不說是張宗昌孤身涉險的原因之一。

張宗昌被刺一事與蔣介石有無關係已無從可考。1943年,鄭繼成在商丘做了漢奸頭目張嵐的座上客,後來公開做了漢奸。王慰農那時也在張處鬼混,二人成為好友,無話不談。後來,王慰農問鄭繼成:“這個案子背後有沒有‘二統(中統、軍統)’指使?”鄭繼成堅決不承認。

張宗昌被刺一事其中牽涉的人與事大抵如此,各方功過是非,自有世人評說,在此不做贅述。(中國政協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