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官方揭秘中國海軍相控陣雷達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2009-10-07 08:09:14) 下一個

2009年10月            《科學中國人》


解決海雜波,美國用了2年,俄羅斯用了6年,而周萬幸和他的團隊隻用了6個月!


鑄就“海之星” 翻越千層浪

在希臘神話中,海王波塞冬有一雙神眼,可以看透海洋裏的一切。

1997年,《泰坦尼克號》風靡全球,劇中那顆有著鮮豔深藍色的透明鑽石——“海洋之心”,也隨著電影的熱播而讓無數人垂涎。美麗晶瑩的鑽石,乃是上帝賜予人間的珍寶。具有大海般深藍色的透明鑽石,更是稀世珍品,它藍得清澈透亮,藍得不含一絲雜質,呈現出海洋般動人心魄的美麗。它像王後一樣在鑽石界執牛耳,至今還使人望塵莫及。無獨有偶,與“海洋之心”齊名的,還有一顆被稱為“海之星”的明珠。它們都是為大海而生,像波塞冬神眼洞悉海洋,像“海洋之心”般清澈透亮,守衛著海洋的和平以凸顯它的美麗。

“海之星”,即我國某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此雷達有著國際領先的技術和卓爾不群的品質。

“海之星”,以鑽石切割精確的鏡麵和特有的晶格,比喻它的數個陣麵和數千個單元;“海之星”,以鑽石獨特的折光性能,比擬它快速的跟蹤能力。

打造“海之星”的,便是獨占國內雷達研製鼇頭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在這個團隊中,無愧於“海之星”重大功臣稱號的,是第十四研究所的周萬幸副所長——一個以嚴格、嚴謹、嚴密著稱的人。

一、美國人都不敢用的體製

艦載雷達是裝備在船舶上的各種雷達的總稱,它們可探測和跟蹤海麵、空中目標,為武器係統提供目標數據,引導艦載機飛行和著艦,躲避海上障礙物,保障艦艇安全航行和戰術機動等。

上個世紀70年代,二次大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為了艦隊的防空問題,美國的“宙斯盾係統”應運而生。在美國海軍看來,“宙斯盾”作戰係統可以有效地防禦敵方同時從四麵八方發動的導彈攻擊,它構成了美國海軍艦隊的堅固盾牌;差不多同一時期,前蘇聯也在“海上巨無霸”航空母艦上安裝了相同體製的雷達。美國、前蘇聯艦載相控陣雷達的飛速發展,警醒了中國,18000多公裏的海防線同樣需要這樣的盾牌來守護!

1984年,中國海軍代表團飛抵大洋彼岸的美國,參觀這個軍事強國的部分海軍裝備以及太平洋艦隊聖迭戈軍事基地和海軍工廠。代表團對當時最先進的提康德羅加導彈巡洋艦上裝備的四麵陣相控陣雷達和導彈垂直發射係統豔羨不已。他們深感中國海軍裝備的落後,立誌要研製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裝備!歸國之後,旋即安排專家根據資料向海軍裝備技術部起草了相應的報告,引起了海軍決策層的高度關注。

1989年11月,海軍艦載雷達研討會在秦淮河畔的十四所召開。會上,為了滿足艦載環境和使用要求,使中國海軍裝備上一個層次,十四所艦載雷達科研團隊大膽提出一個全新體製的實現構想。這個構想被不少與會專家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完成,但卻得到了對先進軍事科技具有敏銳嗅覺的海裝電子部專家和領導的認可。這一認可,便造就了日後享譽國際的“海之星”。

周萬幸是最早執行“海之星”任務的總設計師,從標準的製定,大到總體設計,小到零件的選擇,他都關注著。那時,中國海防基礎非常薄弱,要上這樣一個先進的係統,麵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既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可搜集到的國外資料也很有限。但是中國要從戰術需求上解決區域防空的問題,解決全方位飽和攻擊的防禦問題,“海之星”項目迫在眉睫,必須成功。

多功能雷達是一個綜合係統,涉及到多個專業的集成,是電子、武器、製造工藝等等各相關領域前沿科技綜合發展的結晶,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完成方案論證,很是艱難,需要掌握多方麵的知識。在沒有經驗借鑒的情況下,要把這部雷達的方案做透,就隻能依靠知識的積累和對問題認識的深入挖掘。周萬幸作為總設計師,以基礎知識作為一個判斷標準,對問題進行全麵分析和剖析,那時的他,雖然還隻是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但是,在他身上卻看不到許多年輕人的浮躁,他展示給人們的隻有嚴密、嚴謹、嚴格與沉穩。

二、積跬步以至千裏

以嚴格、嚴密、嚴謹與沉穩著稱的周萬幸,是一個在工作中追求完美的人。他要求所有的事情必須要圓滿的解決,在他的字典裏沒有馬虎二字。“海之星”項目僅在前期研製中就分解出了多達18項關鍵技術,這在雷達研製史上是很罕見的。“海之星”項目沒有基礎積累,這18項關鍵技術需要一項一項去驗證。力求萬事盡善盡美的周萬幸要求研製團隊必須克服困難,高質量,完美地完成這個任務。

單元模塊是“海之星”的核心之一,1990年,在僅有幾塊單元模塊外文資料的情況下,周萬幸帶領著研製團隊艱難地開始了單元模塊的攻關。由於時間緊迫,設計不允許有反複,為了一次成功,周萬幸以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循循善誘,打開了設計人員的思路。在優化設計的過程中,天線陣麵內的單元模塊,由於數量多,所占重量比例較大,受到了特別關注。周萬幸和設計人員對著樣件一一提出優化要求,按照總重量分配給各個設備的重量指標,1克拉1克拉地扣,最終減重2.1噸。由於陣麵骨架在陣麵重量中所占的比例較大,為了給陣麵骨架減重,在設計上,經過計算機優化設計,周萬幸和設計師們創造性選用了獨特的結構形式,並使用了航空航天所采用的輕型複合材料,最終成功減重40%!

2001年12月下旬,“海之星”雷達進入某基地。那是北方最寒冷的季節,雷達必須盡快安裝完畢,並按計劃完成恢複兩個階段的檢飛試驗和武器係統的進場驗收與測試。這是“海之星”第一次直接與導彈武器係統配套磨合!為了保證武器係統的成功,便要求必須完成真目標試驗,而且是連續十次全部試驗成功才可以通過。

對於周萬幸來說,2002年4月的一天,是特殊而又令人難忘。天氣預報顯示,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按照計劃,試驗於6點30分開始,所有參試人員淩晨4點開始做準備工作。“海之星”在磨練了十多年之後,終於要利劍出鞘了!

他在緊張中期待著那一刻的到來,徹夜未眠!

4點,他準時來到了試驗場,無暇觀賞迷人的海景和已泛紅的海平線還有那繁星點點的夜空,他為“海之星”做起了最後檢查。

5點30分,雷達顯示正常!

6點,雷達顯示正常!

6點20分,雷達顯示正常!

倒數開始!5!4!3!2!1!

目標發射!

隨著轟鳴聲,飛機騰空而起。

雷達截獲目標,跟蹤正確!

隨著飛機的呼嘯聲一次次劃過長空,十次全部截獲成功!

勝利啦!

巨大的狂喜淹沒了試驗室,參試人員興奮的擁抱著,擊掌慶賀。

突然,警報器發出“滴滴”聲音,像是一道刺耳的警笛聲,瞬間凝固了大家的快樂!試驗室猛然寂靜了。

本次試驗無效!係統總師毫不留情的表達了他的意見。

怎麽了!怎麽了!

試驗室如同死一般的寂靜,所有參試人員的眼神都凝固了,死死的盯著電腦屏幕,僵硬的肢體,難以置信的表情,大家一時間都回不過神來,到底出了什麽事!

原來,就在試驗完成,飛機返倉,雷達準備關機的最後一分鍾,進場五個月來從沒有發生的故障發生了,雷達竟然停止掃描!

失敗了?!

巨大的挫敗感蔓延了試驗室,大家仿佛坐在雲霄飛車般,在這短短幾分鍾時間內,經曆了從人間到天堂,又從天堂到地獄般的巨大落差。

怎麽辦……

麵對巨大考驗,周萬幸冷靜的宣布 ,突擊隊取消五一長假,留下解決障礙,杜絕隱患。已經連續五個月堅守在第一線的他不顧別人的勸說,和大家一起留了下來。而此時,他正飽受疾病的困擾。在之前五個月的高強度工作中,他患了嚴重的眼疾,視線模糊,為了“海之星”,他卻抽不出多一點的時間到大醫院去診治,每天隻能到基地附近條件簡陋的小醫院做簡單的治療,他無法離開,因為這裏有著令他魂牽夢繞的“海之星”,那是他的“孩子”,他忍受不了骨肉相離的痛苦。

從程序中尋找漏洞,從現象中分析原因,經過四個小時的分析,周萬幸初步理出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接下來是如何驗證,不可能再找出現故障的場景,就是有場景,實機運行幾個月後怎樣再來一次類似的故障?故隻有采用加速模擬的辦法。經過兩天兩夜的不懈努力,故障現象終於被複現了,而且重複性很好,十五分鍾複現一次,找到啦!試驗室一陣歡呼,一掃之前的陰鬱,大家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事不宜遲,周萬幸帶領著突擊隊來到了試驗場地,在反複的調試和試驗後,連續幾十次捕捉目標成功!雷達終於恢複了往日的神勇。

幾個月後,“海之星”重披盔甲,再次出戰,迎接檢驗!在緊張的期待中,“海之星”沒有辜負周萬幸的期望,像是海王波塞冬的神眼一般,探視著海天之間的一切。試驗從頭至尾,完美至極。

成功了,終於成功了!

周萬幸終於卸下了壓在身上的重擔。

他的眼睛模糊了。他猛然想起,該去醫院治治眼睛了。

三、非典與海雜波

2003年春節過後,防治非典的工作在全國展開,周萬幸和他的團隊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考驗。四月,裝備經過兩個多月的測試,航行開機,設備運行正常。就在這個當口,基地所在的城市因為發現一例非典疫情,而被宣布為非典疫區,整個城市,包括基地在內都籠罩在非典的恐懼中。每天登記檢查工作打亂了試驗隊的正常工作秩序,禍不單行,讓他們寢食難安的設備也像染上了非典病毒似的,每天開機都有大量的雜波,嚴重的影響了目標的發現和追蹤,有時候甚至會造成通道深度飽和導致設備死機而無法工作。這個問題,國外研究了幾十年。由於白天要做試驗,周萬幸隻有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搜集國外的資料,一看就是一個通宵。為了捕捉雜波數據,他和科研隊頻繁出海,不管是狂風驟雨,還是冰天凍地,都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熱情。

一次,他們在海上漂了五天五夜。瞬息萬變的大海,時而蔚藍平靜,海天一色的美景讓人失神,霎時又狂風大作,電閃雷鳴,船體劇烈搖擺,物品全部都被晃到了地板上。人也是東倒西歪,身體佝僂著,完全直不起腰來。在強烈的擺動下,大家忍不住都劇烈嘔吐。即便這樣,他們克服了身體的不適,在嘔吐的間歇,硬是撐起虛弱的身軀,記錄下了各種氣象條件下的雜波數據。事後,他們對這些數據進行仔細分析,終於逐步摸清了雜波的特性和規律,並摸索出對抗雜波的有效措施。

解決海雜波,美國用了2年,俄羅斯用了6年,而周萬幸和他的團隊隻用了6個月!

四、冰火兩重天

2004年6月,“海之星”進入最後調試階段,周萬幸與研製團隊再次起航,駛入茫茫大海。

6月的空氣,悶熱的像能擠出水。海風夾雜著鹹腥味,狂嘯地吹向他們。不到3天,周萬幸的臉上便被吹破了皮,一碰都疼得厲害。

“6月份,孩子該期末考試了吧。”周萬幸坐在甲板上,遠眺星空,明媚的月亮也在提醒他,這樣的日子,他應該陪在孩子身邊。然而,家庭與國家相比,何其渺小,“海之星”正處於緊張調試階段,怎能離開!正想的入神,試驗隊的隊員來叫了,他隨即精神一振,在這本該與家人相聚的日子裏,他們在茫茫大海中,與“海之星”相伴。

夏天,本是海邊度假,放鬆精神的好季節,但對於周萬幸來說,海洋不是度假的地方,而是他的辦公地點。茫茫大海,望不到盡頭,除了海水,看不到任何陸地,像是與世隔絕。荒涼、寂寞,加之暈船、水土不服,試驗隊士氣低迷。

周萬幸察覺到這一情形,忙開導大家,帶領大家唱歌以鼓舞士氣,跳舞來驅除寂寞。在他的努力下,試驗隊士氣大振,又精神抖擻,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難熬的夏天終於過去了!在海洋上,冬天尤其寒冷。零下的低溫,對於南方人來說,尤其不能適應,5分鍾,掛在屋子的毛巾都凍得硬邦邦的。在沒有暖氣的情況下,周萬幸帶領著試驗隊在甲板上跑步驅寒,暖和點了就趕緊工作。時間不等人啊。

十年磨一劍,十年光陰造就的“海之星”,不僅讓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擁有自主創新艦載多功能雷達的國家,還被美國中情局評價稱,該雷達是中國真正自主創新研製的相控陣雷達。它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第一部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的研製已達國際領先水平。十年間,周萬幸經常忙的飛機、火車接力趕場,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仍然不願離開場地。多少個日夜他奮戰在荒漠中,大海上;多少個五一、國慶、中秋,他奮戰在基地,無法與家人團聚。在他心中,使命高於一切,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除了“海之星”,周萬幸還參加和主持了多個重大項目的研究。其中某三坐標相控陣雷達的研製,獲得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研製了某固態遠程警戒雷達,解決了多項關鍵技術,該雷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榮獲電子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95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組織了某固態相控陣三坐標雷達的研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由於他的出色工作,他還先後榮獲了部優秀科技青年、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

蒼茫大海,見證了他不畏艱險的征程;茫茫戈壁,見證了他艱苦奮鬥的足跡;一排排挺拔的胡楊林,見證了他勇擔風險的氣魄。摘下“海之星”,實現了他的一個夢想,而他心中還有更多顆星想要去采摘,更多的抱負想要去完成。

漫漫長路遠冷冷幽夢清

雪裏一片清靜

有我美夢作伴不怕伶仃

讓我實現一生的抱負

摘下夢中滿天星

抬頭來向青天深處笑一聲

這首詞,也許就是周萬幸的內心獨白吧。(出處:《科學中國人》2008年第十二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楚有才 回複 悄悄話 向科研工作者致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