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軍旅生涯的另類宣泄――細說美軍機鼻藝術(組圖)

(2009-10-30 13:36:24) 下一個

機鼻藝術既是體現飛行員個性和自尊的方式,也是對軍旅生活的一種情緒宣泄。

軍旅生涯的另類宣泄――細說美軍機鼻藝術

(美)詹姆斯·格裏菲斯 長弓 編譯




在緊張嚴酷的戰爭環境中,由於飛行員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行良好的飛機,以及具備高超作戰技能的空中戰友,因此也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何要將飛機這種沒有生命的武器,進行人格化處理。從最高層次衡量,機鼻藝術既是對個人形象的反映,也是飛行員表現自尊的一種方式;既是對注重低調和強調集中統一的軍旅生活的一種情緒宣泄,也是對戰爭非人性特點的矯正。 

另類的藝術,複雜的情感

在令人消沉的戰爭背景下,機鼻藝術一直被視為振奮士氣的手段之一。飛行員們認為,把名人(如好萊塢著名女影星)的姓名和圖像,或是某種具有保佑作用的標誌物(如飛行員本人的母親)塗在他們即將麵臨險境的飛機機身上,將使他們產生某種安全感。而一些具有凶猛或防護性含意的名詞和裝飾物,如 “ 強力 ” 、  “ 地獄野獸 ” 、 “ 狂怒 ” 、 “ 滾雷 ” 等,也被視為能驅除噩運並使敵人產生恐懼的標誌。


對於飛行員而言,機鼻藝術的吸引力部分來自其較為輕微的違法特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機鼻藝術得到上級的默許,但軍隊中的相關製度規定,不允許在軍事裝備上塗畫除正式指定標誌之外的其他標記。因此,機鼻藝術始終是集中統一與個人主義之間的對抗,它實際上是那些突出自己駕駛個性的飛行員與強調整齊劃一和嚴守紀律的上級之間的一種抗爭。



機鼻藝術的內容,尤其是性感的女人,對機鼻藝術家而言始終是一種挑戰。飛行員中流行在機鼻上塗畫裸體女性,但這不可避免地與指揮官的願望相悖。對於機鼻藝術為何高度關注性感有幾種解釋。一種解釋是,作戰部隊的主體是未婚男青年,他們大都是第一次遠離家庭並脫離了社會生活的製約。此外,在戰爭條件下,喪命和負傷成為軍人最擔心的問題,道德控製便有所放鬆。飛行部隊距家鄉和指揮部越遠,機鼻藝術的大膽程度就越高。尤其是在二戰期間,社會對那些以生命代價為國家作出奉獻的官兵采取了不同的道德準則。



機鼻藝術的靈感來源多種多樣,如愛國主義思想、英雄人物、家鄉、體育運動、漫畫人物、流行音樂和電影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女性圖像,但大部分局限於好萊塢女影星以及媒體關注的時尚女性。



創造性和幽默感(如在機頭寫上 “ 特快專遞 ” 等字樣)是機鼻藝術中令人興奮的一大特點,能對處於沉悶而嚴酷的作戰環境中的軍人產生某種撫慰作用。一語雙關在機鼻藝術中尤為流行。有時,隻有飛行員之間才能理解一些事物所體現的人格化含義。例如, “ 勇敢的處女 ” 將女性和戰爭兩種事物結合在一起,象征著保持飛機的完整性。 



由於機鼻藝術沒有嚴格規則,因此題材和製作方式多種多樣,表達了人類情感中的各種極端因素以及所有相關事物。題材既可由飛行員本人選定,也可由機長與機組人員或地勤人員協商後確定。創作這些機鼻藝術的既有業餘人員,也有專業人士,但絕大多數都是軍人。付給他們的創作酬勞通常是現金或實物,也很有可能是戰時難得一見的美酒,但有時根本沒有報酬。一些飛行部隊內部已有一些才華出眾的藝術家,而那些缺乏此類人才的部隊則采用對外招募方式引進。雖然部分機鼻藝術有作者本人的署名,但絕大多數藝術畫都沒有作者署名。他們並不重視對個人身份的認同,而是全力以赴為飛行員創作能夠帶來吉祥的畫作。藝術家們通常隻能在顏料、油彩、溶劑、畫筆和畫布等條件都不理想的條件下作畫。他們在創作過程中不得不使用牆壁塗料以及很難用畫筆繪圖的油漆,並用快幹航空燃料取代鬆節油,同時還必須克服機身表麵高溫帶來的不便。因此這些藝術畫作者必須極富創造性。



  機鼻藝術某種程度上更類似於壁畫,都具有暫時性。一般情況下,這些藝術畫的生命僅限於一場戰爭、甚至是一次作戰任務,很少出現參加朝鮮戰爭的飛機仍保留二戰時期機鼻藝術的情況。通常即便飛機得以幸存,飛機名稱在其服役期間也會被多次更改。而在另一些情況下,飛機雖然保留了原有名稱,但機鼻藝術已被塗改。然而,一些機鼻藝術卻從未 “ 毀滅 ” ,即便原畫未能保存下來,但其題材卻經常被複製,尤其是對那些曾取得突出戰績或擁有非凡曆史的飛機而言更是如此。在複製過程中也經常會借鑒原畫的構思,有時也對原畫進行一些修改。例如,二戰時期的裸體畫在越南戰爭時就穿上了泳裝或裙子。



機鼻藝術通常能讓人回想起往事,其最重要的意義也許在於它所講述或隱含的故事。許多與機鼻藝術相關的照片已成為曆史記錄,並經常用於識別在作戰任務中被擊落的飛機。此類照片的數量多得驚人。雖然這些照片可能無法反映事情的全貌,但每張照片的說明都暗示了一段塵封的曆史以及慘重的生命損失。正是由於這些反映機鼻藝術的照片,同時拍攝了站在飛機前麵的機組人員,使得這些藝術畫以個性化方式間接體現了為贏得戰爭而付出的巨大代價,並讓平民和軍人真正認識了參加戰爭的人員。



機鼻藝術還被視為一種民間藝術,因為它是一種非官方的個性化符號,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沒有獲得批準,隻是在參戰飛行員的支持下才得以存在。民間藝術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作為戰時娛樂項目之一的機鼻藝術同樣如此,因為它代表著流行文化中的某個特定群體――參加戰爭的男性青年。



二戰: 為了上帝和祖國

雖然胡亂塗畫的中隊徽章在一戰期間非常流行,但真正的機鼻藝術直到二戰期間才出現。二戰之初,在將圖像直接畫在飛機機身上的構想出現之前,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飛行員通常將《紳士》、《男人》等男性雜誌上的圖片直接貼在 B-17 型 “ 飛行堡壘 ” 轟炸機的機鼻、機身和機尾部位。

到二戰末期,美軍部隊對機鼻藝術創作者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為每架飛機繪製一幅機鼻藝術可獲得 15 美元的報酬,這已發展為一種產業。這種現象在二戰期間達到了巔峰狀態,出現了所謂機鼻藝術 “ 黃金時代 ” 。



機鼻藝術之所以能夠在得到迅速發展,是因為飛行人員能夠更為自由地改變飛機的外觀。軍方從未正式懲罰過這種行為,隻是非正式地默許其存在,並將其視為一種有助於提高士氣的手段。因此機鼻藝術是一種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得以幸存下來的技巧。它正是憑借自身的不穩定性和分散性而長期存在,並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個人的自豪感和激情。



二戰中,機鼻藝術呈現的特點以及這種現象在此期間異常活躍的事實,都屬於時代的標誌。它反映了參戰人們的態度 ── 樂觀向上,這些人既包括在前線作戰的官兵,也包括處在後方的民眾。機鼻藝術的圖案通常體現愛國主義情緒,有時還帶有宣傳色彩,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以及美國各界全力以赴打贏正義戰爭的信心。飛行人員們獲得了萬眾一心的民眾的支持。這是一場目標明確的戰爭,也是一場整個國家與邪惡敵人的對抗。初看起來,機鼻藝術隻不過是在戰爭中湧現出的一些不起眼的名稱和圖畫。但從整體上看,這些圖畫則非常明確地展示了美國消滅敵人的堅強決心。



上世紀 40 年代,機鼻藝術的構思主要有四個方麵的來源。首先是廣為流行的男性雜誌《紳士》,該雜誌的日曆頁在當時的流行程度,類似於 60 年代《花花公子》雜誌的中間插頁,當時流行的性感女郎畫像大都被畫在飛機機身側麵。連環漫畫中的人物則是機鼻藝術的另一個重要來源。當時漫畫中常見的形象包括:米爾特 · 坎尼夫的漫畫《特裏與海盜》中的緬甸、蘇蘇夫人和龍夫人,以及他為美軍報紙創作的連載漫畫《陽剛呐喊》中的蕾斯小姐。狗眼罩和月光豬取材於阿爾 · 卡普的漫畫《裏爾 · 阿博納》。第 56 戰鬥機大隊以及第 15 戰鬥機大隊所屬第 47 戰鬥機中隊的綽號都是 “ 狗眼罩 ” ,它們都有一整套基於《裏爾 · 阿博納》創作的機鼻藝術。 



由於美國電影業為戰爭進行了不遺餘力的宣傳,加之電影一直是對美國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因此電影中的形象以及女影星理所當然地成為當時流行藝術創作靈感的來源。麗塔 · 海華斯曾在 40 年代的一部電影中演唱過一首名為《責怪媽媽》的歌曲,她在此片中扮演的角色則被畫在 1 架綽號為 “ 生氣的媽媽 ” 的 B-24 型 “ 解放者 ” 轟炸機上。好萊塢經常在飛機前麵與飛行人員一起舉行慶典活動,從而使兩者的關係變得更為密切。



象好萊塢一樣,迪斯尼也是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從多個方麵對機鼻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由於迪斯尼的卡通人物形象適於表現幽默和愛國主義主題,因此經常成為飛行人員摹仿的對象。迪斯尼的影響還包括畫室藝術家,他們加入軍隊並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於機鼻藝術的創作之中。當二戰於 1939 年爆發時,沃爾特 · 迪斯尼以及該公司的藝術家們為美軍設計和繪製了中隊和部隊徽章,當他把一戰時期形成的單調的軍隊徽章轉變為鼓舞人心的卡通標誌後,有效地激發了軍隊的士氣。到二戰結束時,迪斯尼公司的五人設計小組已為美軍的 1200 多支部隊設計了徽章,而且從未向軍隊收取任何費用。

與那些在任務間隙繪製機鼻藝術的飛行人員相比,迪斯尼藝術家們則在飛機製造階段即開始繪製多種多樣的機鼻藝術。迪斯尼位於伯班克的創作室與洛克希德公司的飛機工廠相距不遠,這也有效地促進了美國政府與迪斯尼公司的合作。當飛機在生產線上完成總裝時,畫室藝術家們也在機身上繪製了激勵美國參戰的機鼻藝術。與飛行人員創作的機鼻藝術相比,這些專業人士的作品對敵方領導人進行了更為猛烈的抨擊,甚至不排除采用種族主義和貶損言論。



隨著性感女郎圖片與戰爭努力融為一體,它也很自然地成為機鼻藝術的核心內容。二戰時期機鼻藝術中的性感女郎體現了精神自由和意氣風發的特點。在上世紀 40 年代,機鼻藝術創作者所處的美國文化氛圍對性問題更為寬容,他們當時不會受到後來那種較為嚴格的審查。雖然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通常對飛機標誌作出了嚴格規定,但美國陸軍卻為機鼻藝術作者提供了表達個人意誌的空間。 1944 年 8 月,美國陸軍部長簽署了陸軍航空隊 35-22 號條令,允許在航空隊武器裝備上繪製個人設計的圖案,這實際上是在鼓勵將機鼻藝術作為提高士氣的手段。在距指揮部和公眾視野越遠的地方,機鼻藝術也愈加生動活潑。例如,與部署於英格蘭的戰機相比,在南太平洋執行作戰任務的戰機上更有可能繪製裸體畫。



朝鮮戰爭:純真不再

美軍向日本投下的原子彈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誕生,美國國會此後批準組建了作為獨立軍種的空軍,該軍種隨即製定了嚴禁未經批準在飛機上繪製圖案的規定(精銳部隊除外)。 1950 年,當美國介入朝鮮戰爭後,雖然機鼻藝術有所恢複,但已沒有了二戰時期的那種盛況。



雖然距二戰結束僅過了 5 年,但機鼻藝術的特點已出現了細微的變化,這反映了公眾和軍隊對戰爭的態度都發生了變化。與二戰不同,朝鮮戰爭期間的機鼻藝術並未將表現重點置於擊敗實力強大的敵人,這主要是因為戰爭威脅缺乏現實性。也體現了美國從總體上對這場戰爭缺乏激情: “ 愛國主義被執行聯合國賦予的任務所取代。 ” 與二戰期間有以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為代表的明確的敵人不同,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則是在遙遠而又完全陌生的外國領土上與籠統的共產主義勢力進行對抗。被稱為 “ 紅色橡皮 ” 的飛機即反映了這種情緒。美國人對參加朝鮮戰爭的目的逐漸感到迷茫和捉摸不定。以 “ 聯合國 ” 和 “ 紫箭 ” 為標題的具有反戰情緒的機鼻藝術就反映了上述態度,並與當時仍在使用的愛國主義題材(如 “ 星條旗 ”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二戰時相比,朝鮮戰爭機鼻藝術的另一個特點是很少用當時的流行音樂為飛機命名,這是因為用了這些歌曲的名稱會提醒所有人,他們並不想來到朝鮮作戰。

與二戰一樣,朝鮮戰爭機鼻藝術的主題仍然包括擔負的任務、家鄉、好運氣和女人等,但表現形式已不像以往那樣吸引眼球或精心繪製了。新的內容,如電影《鄰家小鬼》以及當紅影星(簡 · 拉塞爾和瑪麗蓮 · 夢露),已開始出現。少數經曆過二戰考驗的飛機及其機鼻藝術(如第 35 戰鬥機大隊的 “ 荷蘭女人 ” )在朝鮮戰爭中重新參戰。一些名稱和畫作(如 “ 沙漠之鼠 ” )表明飛行員曾於二戰期間在北非戰場服役。與二戰時期一樣,除非被公眾看到,否則機鼻藝術表現的裸體不會成為問題。雖然朝鮮戰爭期間機鼻藝術的性感特征已不如二戰時期那樣普遍,但裸體女性圖像卻表現出一種新的直率感。除吉爾 · 伊夫格倫製作的日曆圖片中的女性圖像之外,機鼻藝術的內容變得更為直接,缺少了浪漫情調和理想主義精神,幾乎 “ 沒有任何想象空間 ” 。機鼻藝術內容的這種變化是否也反映了美國社會在二戰後的十年中已經失去了曾經擁有的純真情感和理想主義精神?

越南戰爭:玩世不恭壓倒愛國熱情

朝鮮戰爭結束後,機鼻藝術在美軍中日趨式微,而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又標誌著它的複蘇。雖然越南戰爭從 1965 年一直持續至 1973 年,但機鼻藝術的壽命則較短,隻是從 1967 年延續至 1970 年。其中的原因除了相關規章製度比過去更為嚴格之外,美軍各部隊的飛機也比過去少多了,飛行員很難再“獨享”一架飛機。因此,飛行員與飛機之間的身份聯係不再像以往那樣緊密了。 

與美國此前參加的戰爭相比,越南戰爭具有截然不同的特點,美國社會對這場戰爭的態度也大相徑庭。無論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越南前線,人們都已缺乏對國家的奉獻精神。這種情況也反映在機鼻藝術上,它們傳遞的主要信息不再是敵人,而是國內的民眾。例如,當時出現了 “ 和平特使 ” 和 “ 沉默的大多數 ” 等新的標題內容。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第 91 轟炸大隊的 1 架 B-17 型轟炸機被命名為 “44 年精神 ” 號,它象征著機組人員高昂的參戰熱情。越南戰爭期間的機鼻藝術,如 “ 抗議者的保護者 ” ,反映了美國公眾對這場戰爭的不滿情緒。有時,美軍參戰部隊也會產生類似於美國國內公眾的心態,並用反戰抗議標誌取代原來塗在機身上的愛國主義標誌。一些機鼻藝術作品采用了令人恐懼的內容,如題為 “ 談判者 ” 的畫作內容是一具戴著大禮帽和白手套的骷髏;另一幅機鼻藝術則是以死神為主題。以死亡為主題的圖案並不是新鮮事,它們也曾出現在此前的戰爭中,但在越南戰爭的時空背景下,這些圖案具有非常濃厚的諷刺意味。而戰爭期間更普遍的情況是,機鼻藝術的內容完全回避了與戰爭有關的事物,而隻是以當天流行的短語、卡通形象(史努比取代了兔八哥)、音樂、電視和電影作為主題。

另一種引人注目的轉變是用搖滾樂取代了裸體女性,這種情況反映了美國當時對女性社會地位的態度有所轉變。一位曾參加過越南戰爭的飛行員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飛行員的受教育程度提高(當時絕大多數飛行員已擁有大學學曆),以及飛行員年齡相對較大(平均年齡為 32 歲)。成熟男性更感興趣的是用他們妻子、孩子或女友(而不是某個影星或模特)的姓名為自己駕駛的飛機命名。

當時美國軍隊對機鼻藝術(尤其是與性內容相關的作品)作出了更為嚴格的規定,這不僅導致機鼻藝術的主題出現調整,也使它在整體上處於衰退態勢。在以往的戰爭中,美軍官員們可能對機鼻藝術還不太在意,但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總體上更趨保守。 1968 年,部署於東南亞的美國空軍第 7 航空隊司令威廉 · 莫姆耶上將下令將首批部署的 F-4E 型戰鬥機上的鯊魚嘴標誌全部擦除,這種舉動無疑體現了上述保守心態。當時有人還以為這些規章製度是在鼓勵以創新方式運用機鼻藝術。而到了 1970 年 7 月,第 7 航空隊又頒布命令,宣布所有繪製在飛機上的個人標誌均屬非法。然而,表達個人意誌的強烈意願難以被完全壓製,飛行員們雖然按照上述指令擦除了戰鬥機和轟炸機上的機鼻藝術,卻將繪製藝術畫的位置轉移到了不易被發現的起落架艙門。美國空軍的某支部隊也一直對上述命令置若罔聞,直到上級通知它們美國空軍參謀長要在 11 月視查該部隊後才有所動作。

第一次海灣戰爭:新瓶裝舊酒

越南戰爭結束後,機鼻藝術的創作曾長期處於中止狀態,這可能是和平時期嚴格實施的相關規章製度所致。另一個因素是戰略空軍司令部所屬飛機經常在各部隊之間輪換部署,而且每次部署都要重新噴塗機身標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對機鼻藝術的創作造成了不利影響。

從 80 年代初到 1991 年,機鼻藝術的發展又處於上升態勢,它先是起源於少數幾個經過選擇的部隊,隨後擴展至美國空軍各種型號的飛機。機鼻藝術的複興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美軍官方的認可,這種苗頭實際上在 70 年代就已顯現,當時美國空軍開始實施一項旨在紀念飛機曆史的代號為 “ 勇士計劃 ” 的項目。根據該項目的安排,第 380 和第 509 轟炸聯隊開始在所屬飛機上繪製機鼻藝術,雖然此舉與當時規章製度的要求相悖,但仍被允許繼續實施。到了 80 年代初,戰略空軍司令部又作出規定,允許具有特殊曆史意義的部隊在飛機上繪製反映曆史情況的機鼻藝術。出於提高士氣的考慮,戰略空軍司令部於 1985 年又作出了允許其它飛機繪製機鼻藝術的規定,前提條件是這些畫作必須保持高雅品味,不準出現裸體形象。即便獲得了官方的正式批準,但並非所有部隊都允許個人在機身上繪製機鼻藝術。例如,直到 1992 年,第 384 轟炸聯隊聯隊長仍隻允許在機身上繪製名稱,但不允許繪製圖像。對機鼻藝術的反感也從未消失。 1988 年,戰略空軍司令部司令再次發布了經過修改的規定,批準在繪製機鼻藝術和機尾標誌時使用 8 種較淡的色彩。

機鼻藝術從 1985 年開始複興,再經曆第一次海灣戰爭直到今天,仍然沿用了二戰時期的一些內容和名稱,如裏爾 · 皮奇二世、佩蒂三世和奧奇塔小姐三世等等。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空軍第 2 轟炸聯隊的轟炸機被命名為 “ 屋外老鼠 ” ,而這正是 1944 年 8 月 16 日 首次遭受德軍 ME-163 型火箭戰鬥機攻擊的 1 架 B-17 的綽號。其他例子還包括,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的 FB-111A 戰鬥轟炸機使用的是二戰時 B-24 型 “ 解放者 ” 轟炸機的綽號,如 “ 幸運打擊 ” 、 “ 狂暴之夜 ” 等。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並非所有機鼻藝術都是老舊題材的複製品。與 40 年代的情況相似,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流行文化。當時,電視劇演員和歌星已比影星更受歡迎,例如在電視連續劇《夜晚情人》扮演主角的埃爾維拉以及搖滾樂組合 “ 槍炮與玫瑰 ” 等。在 1991 年的 “ 沙漠風暴 ” 行動結束後, F-117A 、 F-16C 和 B-52G 除了展示新一代任務和戰果標誌之外,還在飛機上繪製了振奮人心的新機鼻藝術。不知是出於偽裝考慮還是因為總體上的保守主義傾向,在實施作戰行動期間,以前使用過的一些豐富多彩的圖案設計要麽進行了柔化處理,要麽被完全覆蓋了。

雖然與越南戰爭相比,繪製機鼻藝術的自由度有所提高,但與二戰時相比卻存在差距。飛行人員一度將戰略空軍司令部於 1988 年製定的規章製度理解為隻能使用淡色繪製機鼻藝術。後來上述規章製度的修訂版澄清了有關問題,並且確保了圖案設計以及顏色使用的自由度,但前提條件是飛機在執行部署任務時必須將機鼻藝術擦除。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在美軍飛機部署至沙特阿拉伯之前,為避免冒犯當地民眾,具有性挑逗含意的機鼻藝術均被擦除,比基尼泳衣被換成了黑色長裙。戰後,機鼻藝術作者根據飛行人員的要求又將圖案恢複原狀。當公眾得知一些飛行員將二戰時期的性感女郎圖片繪製到飛機上後,曾出現了抗議的聲音。《時代》雜誌也曾刊登題為 “ 為轟炸機準備的蕩婦 ” 的文章,讀者在寫給該雜誌的信中紛紛對這種現象提出批評。在海灣戰爭結束以及公眾的批評聲浪過後,美國軍方作出了嚴禁在機身上繪製女性形象的規定。 1992 年,第 319 和 382 聯隊所屬飛機的機鼻藝術被全部擦除。一架被命名為 “ 女王之心 ” 的飛機雖然保留了名稱,但卻沒有了圖案。與 50 多年前相比,在機身繪製圖案需要履行更為嚴格的手續。飛行員必須向中隊長提交方案,再由後者向聯隊長呈報。但飛行員仍能從飛機的命名和機鼻藝術中體驗到某種自豪感和身份認同。

總之,機鼻藝術有著輝煌的曆史, 甚至在內容、題材、創作目的、形式和繪畫材料等方麵都保持了半個多世紀的連續性。創作者們善於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使其具備了符合民間藝術標準的特點。無論它是否受到限製,都注定會在將來以某種方式實現複興。

《現代艦船-軍事廣角》2009年刊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