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灣“雲豹”輪式裝甲車(組圖)

(2009-10-30 08:05:01) 下一個


台灣“雲豹”輪式裝甲車
仲崇慧 2009年06月

中國台灣自行研製的“雲豹”8×8輪式裝甲車又稱CM-32,由CM-31型6×6裝甲車發展而來。由於改用8×8底盤構型,所以具備較大的空間和武器承載能力,可以加裝多種武器與炮塔,也可以作為武器運輸車使用。

  中國台灣自行研製的“雲豹”8×8輪式裝甲車又稱CM-32,由CM-31型6×6裝甲車發展而來。由於改用8×8底盤構型,所以具備較大的空間和武器承載能力,可以加裝多種武器與炮塔,也可以作為武器運輸車使用。

 
  “雲豹”裝甲車采用與美國LAV-25類似的雙人炮塔,炮塔上裝有25毫米機炮和配套的火控瞄準裝置。“軍備局”有意以“202兵工廠”通過授權生產該炮塔,需求量約800座,同時由於25毫米彈不是台軍製式彈藥口徑,因此目前“軍備局”也打算在“205廠”建立相應生產線。

 
  在“雲豹”輪式裝甲車此次現身之前,許多人對其外型做出過多項臆測。有人認為“雲豹”裝甲車是CM-31加裝一對驅動輪的直接放大版;也有人認為它是新加坡AV81的“台灣版”,其外型就是將AV81稍加修改而已。不過,通過“雲豹”裝甲車此次首度秀場,使我們發現其外型是全新設計,車身兩側幾乎是垂直結構,配合大斜角的車頭與車尾的大型艙門,外型與CM-31和AV81完全不同,還是很有特色的。

 
   “雲豹”裝甲車戰鬥重量約14.67噸,除駕駛員、車長和炮長外,還可搭乘6名士兵。該車長6.35米,寬2.7米,高2.23米。其雙人炮塔還配備有7.62毫米並列機槍,炮塔上方可加裝1挺12.7毫米機槍或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其動力裝置是與全自動傳動裝置連接的306千瓦柴油發動機。標準設備包括中央調壓係統和獨立的懸掛裝置。在車體後部兩側裝有水上行駛的推進裝置,水上最大速度達8千米/小時。加滿油後,“雲豹”裝甲車在良好道路上可行駛800千米,若在八成良好道路、兩成越野路麵的情況下,總行駛裏程約450千米,最大速度超過100千米/小時。其爬坡度超過31°,越壕寬度為2米,涉水能力超過1米。“雲豹”的回轉半徑約11米,這比目前世界上先進的8×8裝甲車大許多。車底可防12千克TNT炸藥。

 
  最值得注意的是“雲豹”裝甲車的傳動係統。車的8個輪子不但可以各自傳動,更能克服各種地形限製,將大量取代傳統的履帶式裝甲車,成為台灣陸軍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雲豹”裝甲車總計將生產853輛。其中防空型將安裝“中科院”的“捷羚”或“天劍”2防空導彈,同時配備40毫米“天鏢”防空炮,成為台灣第一種自行生產的彈炮結合野戰防空係統。

  美、俄都裝備了此類防空係統,隻是都以防空導彈為主,火炮則配以25/20毫米小口徑機關炮或四管12.7毫米機槍,但“雲豹”裝甲車的防空型則以我國台灣自產的40毫米防空炮為炮塔,四周配備2~4枚自產防空導彈。防空係統還包括“中科院”的CS/MPQ-78低空火控雷達,搜索範圍達45千米,同時可鎖定64個來襲目標,具備野戰預警及火力指控功能,有望成為反巡航導彈的利器。

  此外,台軍方計劃於2006年大量生產並裝備“雲豹”裝甲車,需求量達千餘輛,將裝備台灣本島三個機械化步兵旅、基隆與淡海的兩個衛戍旅、裝甲憲兵營與陸戰隊等部門。

  可以看出,隨著“雲豹”裝甲車的登場,必將帶動台灣的“國防工業”,同時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台灣陸軍的戰鬥能力。







來源: 《兵器知識》2005年第8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