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十字重劍: 德國荷蘭“拳擊手”8×8輪式裝甲輸送車(組圖)

(2009-10-30 07:56:48) 下一個
 


德國“拳擊手”8×8輪式裝甲輸送車

德國“拳擊手”8×8輪式裝甲輸送車

德國“拳擊手”8×8輪式裝甲輸送車

德國“拳擊手”8×8輪式裝甲輸送車


德國“拳擊手”8×8輪式裝甲輸送車

德國“拳擊手”8×8輪式裝甲輸送車

(新華軍事博客/jiwonu的博客)




德國“拳擊手”裝甲運兵車 

德國“拳擊手”裝甲運兵車
德國“拳擊手”裝甲運兵車

 

德國“拳擊手”裝甲運兵車-概述

“拳擊手”裝甲車名字有氣勢,有力量,但它出場亮相卻不那麽順當。還在1990年2月,德國就提出了一種新型多用途輪式裝甲車戰術概念。由於經費不足,德國尋求與其他國家合作研製,共擔風險。起初沒什麽反饋,德國隻好自己先投入研製工作。直到1999年11月和2001年2月,英國和荷蘭才加入德國的合作研製計劃,但3家對聯合研製計劃的命名卻各有不同。2002年12月,位於德國慕尼黑的克勞斯瑪菲公司研製出第一輛原型車。歐洲武器聯合采購組織為了表現歐洲大一統願望,為這種新型的輪式裝甲車起了3個國家都同意的名字——“拳擊手”(Boxer)裝甲車。

正當“拳擊手”進入開發新階段時,英國卻退出了。英方認為,車重達33噸,C-130運輸機運不了,用A400M一架一次隻能運一輛,無法部署。隻剩德、荷兩國了,這意味著要減少原來英國計劃需求的775輛,隻生產1384輛,成本顯然會增加。

然而,“拳擊手”的優良性能讓德、荷兩國堅持了下來。“拳擊手”最抓人眼球的優點是不變的車體與模塊化設計的結合。車體用高硬度裝甲焊接。模塊化設計包括駕駛模組和任務模組兩大部分。它保持車體不變,後車廂則被分成一組一組的模塊。後方空間有14立方米,也便於改造。根據需要,通過調整模塊,可把原來的人員輸送車變成裝甲救護醫療車、後勤補給車或裝甲指揮車。而更換後車廂模塊僅用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目前,“拳擊手”能變10種車型,顯示了很突出的“組合速變、多用途性”優點。

它的裝甲防護也采用了模塊化裝甲,那是由鋼和陶瓷組合成的裝甲板塊,由螺栓加以固定。這種模塊化裝甲在頂部可抗攻頂導禪,在底盤可抗地雷破壞。“拳擊手”外形光滑,結構平整,有助於降低雷達信號強度。車上還有減低紅外特征措施。

“拳擊手”之所以力氣大,跑得快,主要靠它的駕駛模組模塊化設計。它裝置有MTU公司的8缸機械增壓柴油發動機,功率達530千瓦;配裝精密的艾利森自動變速箱和先進輪胎,備有兩種懸掛和行走裝置模塊可供選擇。因此,它戰術機動能力很強,公路最大速度達103公裏/小時,最大行程1000公裏。當然,它重25~33噸,確實存在戰略機動性受限的不足。不過,德、荷兩國對“拳擊手”的戰略空運能力似乎沒有看重。

互動百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