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揭秘我國空軍研製預警機坎坷路
(2009-10-15 10:37:46)
下一個
2009-10
來源:瞭望
一支現代空軍如果沒有預警機,基本就是“眼瞎”的空軍
文/焦國力
預警機在此次國慶閱兵中的高調亮相相當於向世界宣告,中國空軍已經由一支單純防禦型的空軍轉變為一支具有攻防兼備能力的空軍。
預警機的特殊威力,首先要從現代戰爭的發展說起。戰爭的開始,往往伴隨著警報的拉響。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有組織地使用烽火、狼煙等作為警報信號來傳遞敵情。
在高技術軍事裝備迅猛發展的今天,作戰區域早已從地麵擴展到海上和空中。高速飛行的戰鬥機可以3分鍾跨越一百多公裏。能夠提前發現敵人,哪怕提前幾十秒,對作戰雙方都至關重要。號稱“千裏眼”、“順風耳”的空中預警機就是這樣應運而生。
預警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的一個非常特殊的機種。為了讓雷達“看”得更遠,1945年,美軍把當時最先進的雷達安裝在一架小型飛機上,改裝成世界上第一架預警機。
從曆次實戰來看,現代預警機實際集合了“遠程偵察”、“空中導航”、“空戰指揮”、“統一各參戰單位”的功能於一體,堪稱用各種高技術裝備武裝起來的“空中指揮所”,已經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機種。如果說雷達是國防的眼睛,預警機就是空軍的眼睛。一支現代空軍如果沒有預警機,基本就是“眼瞎”的空軍。
國外的實踐經驗和模擬計算表明,一架大型預警機對空中目標的搜索、監視能力相當於10部左右的大功率、遠程地麵警戒雷達站,能為己方提供30分鍾以上的預警時間。批量配備預警機後,大約可節省2~3個地麵雷達團的兵力,使整體的防空效率提高15~30倍;把敵軍空襲自己後方要地的幾率降低15%~55%;將成功攔截和擊落來襲目標的概率增加35%~150%,在不降低戰鬥力的前提下,可大大減少戰鬥機、截擊機的數量。
在預警機的各部分技術中,最關鍵的是雷達技術。因此,雷達成為評價預警機的主要標準。
從外形上看,美軍兩種主要預警機的天線都在飛機背部,直觀的形象是背了個“大蘑菇”。這種雷達天線在工作時需要不停轉動,才能進行不間斷地全方位掃描,這種掃描方式屬於機械式掃描。
以色列和瑞典研製的預警機則采用電子掃描技術,也就是相控陣雷達技術,所以在預警機上看不到“大蘑菇”,更顯眼的是“平衡木”(瑞典)和“大鼻子”以及機身兩側的天線艙(以色列)。
相比較而言,采用相控陣技術的預警機要比采用機械掃描技術的預警機更先進。不過,有的預警機雖然機背上也有“大蘑菇”,但是這個“大蘑菇”並不轉動,因為裏麵安裝的是相控陣雷達天線。
由於預警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實戰中的出色表現,盡管十分昂貴,但不少國家仍不惜重金發展本國的空中預警力量。目前大約共有200架預警機在我們這個星球上飛行。
美國是世界上研製和裝備空中預警機型號最多的國家,共裝備約140架空中預警機,其中包括24架E-3B、10架E-3C、大約95架E-2C。
前蘇聯防空軍裝備圖-120“苔蘚”預警機共12架,A-50(又叫伊爾-76)“中堅”預警機(又稱A-50)約12架。俄羅斯仍舊在使用前蘇聯時期留下來的預警機。
日本航空自衛隊已裝備十餘架E-2C空中預警機。從本世紀初開始,日本又在試飛一種新型的E-767預警機。
沙特阿拉伯於1987年向美國購買並裝備了5架E-3A預警機。此外,埃及也擁有5架E-2C預警機。新加坡、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十幾個國家都已訂購E-2C或P-3反潛機。
我國台灣地區的空軍也裝備了E-2T預警機,這種預警機是在美國E-2C預警機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
我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製預警機,由於種種原因,預警機的研製“擱淺”了一段時間。但是,幅員遼闊的國土、邊境的不安定因素,注定中國需要建設更完備的雷達預警體係。研製預警機是我國國土戰略防空的不二選擇。
至今,預警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不斷成熟的相控陣雷達技術標誌著第三代預警機的發展方向。目前以色列、瑞典、美國等國家都在研製新一代相控陣雷達預警機。未來采用成熟有源相控陣技術的預警機將看不到巨大的雷達天線罩,體積會更小,機動性更好,其係統性能將更完善,可靠性更高。
預警機雖然神通廣大,但也有致命的弱點。它體積大、飛行速度慢,是一個容易受到攻擊的目標,盡管有些預警機配備了自衛幹擾設備,但通常仍需一組專門的護航戰鬥機來負責其安全。
隨著隱身技術發展,以及自衛幹擾設備的重量和體積減小,效率增加,新一代預警機將具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我國的預警機研製成功之後,科研人員又在緊盯世界預警機的發展方向,不斷改進和發展我國預警機的技術。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董瑞豐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