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國產殲教-1噴氣機研發到首飛僅用百日 沒有入役

(2009-10-12 08:22:36) 下一個


國產殲教-1噴氣機研發到首飛僅用百日 沒有入役

2009年10月          解放軍報


殲教-1飛機是我國沈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也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種飛機。

1956年8月,在沈陽飛機製造廠內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該室由航空工業局直接領導,徐舜壽同誌任主任設計師,黃誌千和葉正大同誌任副主任設計師,陸孝彭同誌任主管設計師。設計人員共92人,平均年齡隻有22歲。

1956年10月,設計工作正式開始,飛機當時被命名為“紅專-503”。同時,與其配套的“噴發-1A”發動機也開始研製。1958年3月,生產圖紙繪製完畢,4月開始試製飛機。

1958年7月,殲教-1完成了試飛前的一切準備工作。7月26日,飛行員於振武首次試飛殲教-1。指揮塔台升起一顆綠色信號彈,飛機快速滑向跑道,輕盈地躍上藍天。當時,許多設計人員和工人都在跑道上觀看。看著飛機在藍天翱翔,大家激動地使勁鼓掌。

新中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製造的噴氣式飛機勝利試飛的消息,隨後報告了周恩來總理。當時,有的同誌建議,在當年國慶節時駕駛殲教-1飛過天安門,後經過通盤考慮,感覺還不宜公開。周總理說,告訴這架飛機的設計人員,要他們做無名英雄。新華社為這架飛機發了一條內部消息。葉劍英等同誌特地從北京趕到沈陽參加了慶祝會,並觀看了殲教-1的飛行表演。

殲教-1的設計博采國外成功的經驗,而沒有沿襲蘇製米格飛機的模式。從飛機研發到飛機上天,隻用了100天時間。殲教-1的首飛時間比捷克生產同類型飛機L-29早了8個半月,主要性能指標超過了後者。

1958年國慶節後,2架殲教-1飛機在北京進行飛行匯報表演。在11月中旬飛回沈陽時,其中1架的發動機出現故障。此後,因空軍的試驗體製改變,殲教-1的研製工作沒有繼續進行。該機型隻生產了3架。雖然殲教-1沒有在實際中使用,但是它代表了我國航空工業發展階段上的技術水平,是我國航空工業史上的一個重要機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