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揭秘美空軍無人機作戰:萬裏之外置人死地 | |
2009年09月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美軍RQ-4 Block 40型“全球鷹”無人機
拉斯維加斯以北45公裏處克裏奇空軍基地裏,克裏斯·錢布利斯(Chris Chambliss)上校在屏幕前操作著電腦,而在7500英裏以外的阿富汗某個山區裏,擠在卡車裏的武裝叛亂人員早已被美軍的無人駕駛飛機瞄準,指揮官一聲令下,這些武裝人員頃刻間便粉身碎骨。美國《華盛頓觀察》報道稱,這就是美軍現代戰爭中的新空軍力量,飛行員根本不用上天,有時候僅需要控製台前輕輕點擊按鈕,便能決勝萬裏之外。
空中的眼睛靜悄悄
克裏斯·錢布利斯上校曾是美國空軍頂尖的F-16戰鬥機飛行員,也是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的成員。現在,在美軍曆史上首個專門飛行無人機的克裏奇空軍基地,他領導著一組不用上天的飛行員。他們平日裏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們“駕駛”的戰機卻赫赫有名:“收割者”(Reaper)和“掠奪者”(Predator)無人駕駛飛機。
在莫哈韋沙漠邊緣的這個基地裏,看不到戰場上的硝煙,也沒有槍林彈雨,但這裏卻是為萬裏之外的戰機扣動扳機的地方。250名飛行員每天輪班在這裏堅守陣地,通過衛星控製在阿富汗或伊拉克起飛的無人機。每名飛行員還需要和一名操作機載攝像頭的成員配合,他們身後是強大的情報分析團隊。
在操作台的電腦屏幕上,飛行員能看到無人機在距離地麵數千英尺高空拍攝的戰場即時畫麵,白天的清晰度自然不用說,夜晚也能通過紅外圖片清楚分辨敵人目標。
借助這些飛機,身處美國的飛行員能幫助阿富汗或伊拉克戰場的戰友們判斷戰場形勢,有時候甚至比身臨戰場的士兵們判斷得更快更清楚,戰友們稱這些無人機為“空中的眼睛”。如果沒有無人機“護航”,許多士兵甚至不想出門打仗。
性能卓越 戰功顯赫
“收割者”是美國空軍最新和殺傷力最強的無人機,目前美國空軍擁有28架這種飛機,每架造價約110萬美元。它能飛到5萬英尺高空,連續飛行15個小時,還可裝備“獄火”導彈和500磅精確打擊武器,不過飛機上最重要的武器其實是價值不菲的攝像機。
“掠奪者”比“收割者”體型小一些,但它能在空中飛行更長時間,一次可連續飛行24個小時。它可以在距離目標數英裏以外的地方進行偵查,在高空中悄悄飛過,而地麵上的敵人絲毫不能察覺。目前美軍擁有116架“掠奪者”無人機。
性能先進的無人機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為美軍立下過赫赫戰功。在2006年擊斃“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頭目紮卡維的行動中,“掠奪者”無人機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美國空軍參謀長諾頓·施瓦茨(Norton Schwartz)將軍介紹,空軍首先用“掠奪者”無人機經過600個小時的偵查,追蹤出紮卡維的下落,隨後出動F-16戰機將其擊斃。
在某種程度上講,無人機還正在改變著戰爭的麵貌。克裏斯·錢布利斯上校說:“當我們有34架飛機,並能全天候飛行,還能偵察到我們想要的情報,這的確是強大的能力,也正因如此,敵人現在也不得不做出與以往不同的改變。他們得更多地躲藏起來。他們不知道我們何時在看他們,也不曉得我們在哪裏。”
毀譽參半 前景廣闊
不過飛機畢竟是機器,而且通過人們遠程操作,難免出現失誤。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界,美軍的無人飛機和戰鬥機常常因誤傷平民而遭到譴責。
即便如此,空軍方麵仍認為,擁有超長飛行時間和極強偵查能力的無人機還是比有人駕駛的飛機攻擊能力更精確。
在克裏斯·錢布利斯上校看來,無人機的巨大能量還僅僅是剛被開發。“明年將是一個分水嶺似的年份。我們將會購置更多無人機,這是在空軍曆史上首次配備無人機數量超過有人駕駛機的數量。”
而隨著無人機數量的增加,也需要更多飛行員來控製這些飛機,空軍已經號召國民警衛隊更多成員加入他們的隊伍。
對於習慣了在藍天翱翔和喜歡速度的一些飛行員來說,在地麵控製飛機是否意味著失去了戰場的激情呢?曾在科索沃戰場駕駛F-16戰鬥機、如今在地麵控製阿富汗戰場無人機的克裏斯·高夫(Chris Gough)中校很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從來沒有比現在更有融入戰鬥的感覺……生理方麵,那種刺激和反映,與在戰場上完全一樣。”他還體會出地麵控製更好
克裏斯·錢布利斯上校也有類似的感受,以至於被問到是否再願意回去駕駛戰鬥機時,他答道:“坦白地跟你說吧,我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