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軍事專家:“中國特色”武器裝備形成體係

(2009-09-23 10:35:23) 下一個

軍事專家:“中國特色”武器裝備形成體係
2009年09月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8年9月25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礪兵--2008”演習在塞北大漠展開。演習中,北京軍區某裝甲團射程達1800米的新型主戰坦克,與濟南軍區機步旅射程是1000米的主戰坦克交戰。 中新社發 宋吉河 攝

    “即將來臨的新中國六十周年國慶閱兵大典上,中國軍隊將展示反映其現代化建設成就的一批新型戰鬥機、預警機、戰鬥裝甲車、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等中國自主研發製造的武器裝備。這表明,六十年來,富有中國特色的武器裝備已形成體係。”

    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王新俊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六十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建設始終以滿足防禦性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需求為目標,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發展出多係列、成體係的進行防禦戰爭的堅盾利器以及與其使用配套的戰略戰術。這些成就極大地縮短了中國同世界軍事強國的距離。

    “從這次閱兵可以看出,六十年來,解放軍武器裝備發展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他說。

  第一,以防禦性武器為主,進攻性武器為輔。這是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確定的、至今仍指導著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根本原則方針。中國限製發展的進攻性武器,完全是為了達成有效反擊侵略戰爭的目的,而非用於對外侵略和擴張。在未來戰爭或衝突中,解放軍可以運用積極進攻或還擊的戰術手段打擊對手。因此,中國有限的“撒手鐧”武器,既用於戰前威懾對手,懾止侵略,也用於控製戰爭升級。

  第二,以輕型武器為主,重型武器為輔。這一特色是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相配套的。近些年來,中國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維持一支開支不大的軍隊。而解放軍一貫的傳統就是在武器和人的結合上富有創造性,利用簡便武器不斷創新的實用戰法。

    第三,以近中程武器為主,遠程武器為輔。中國從不設想對外擴張戰爭,因此毋需裝備大量昂貴的遠戰兵器,研發武器裝備的重點集中一直在近中程武器上,武器的殺傷力也控製在較小數值範圍,大威力的遠程武器隻占很小的比例,隻是用於威懾對手,遏製戰爭的發生和衝突的升級。但作為世界大國,中國肩負國際安全的責任將會越來越重,加之其國家利益也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而向外迅速拓展,因此,中國也麵臨著一些遠程裝備的緊迫任務。

  第四,以常規武器為主,核生化武器為輔。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獨立自主發展出來自己的原子彈、氫彈和導彈,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同時也用事實向世界證明,中國在核生化武器方麵的政策是極其謹慎、克製和負責的。

    王新俊強調,解放軍武器裝備的這些特點來自於中國“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這是解放軍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物質基礎和自信心的重要來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