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02年中美“鋼鐵貿易戰”的啟示

(2009-09-18 07:41:40) 下一個

“鋼鐵貿易戰”的啟示(每周經濟時評)

    上周,我國首次動用世貿爭端解決機製,應對美國築起的鋼鐵貿易壁壘。雖然這場“鋼鐵貿易戰”可能充滿艱辛,卻也給我們提供了加入WTO背景下解決爭端的學習機會,為中國鋼鐵業加快結構調整提供了外部動力。更重要的是,分析美國鋼鐵業麵臨的危機可以發現,政府的過分寵愛可能是企業變革的最大障礙。這對我們的國企改革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上周四,加入WTO不滿3個月的中國,首次動用世貿爭端解決機製捍衛自己的權利。這一天,中國政府正式向世貿組織提出就美201鋼鐵保障措施案與美國進行磋商,要求美方盡快確定磋商時間和地點。

    眼下,全球一場大規模的“鋼鐵貿易戰”開始“白熱化”,而挑起事端的是美國。3月5日,美國總統布什宣布進口鋼鐵201保障措施調查案的最終救濟方案,對鋼坯、鋼材、長板等進口的主要鋼鐵品種,實施為期3年的關稅配額限製或加征高達30%的關稅。美國“大棒”揮舞之下,日本、歐盟、韓國和中國等國的鋼鐵業深受其害。可以肯定,這是全球鋼鐵業遭遇的最大一宗貿易壁壘案。而對於中國來說,則意味著我們遇到了加入WTO後的貿易“第一戰”。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戰”場地。因為要對付這類貿易壁壘,加入WTO前後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若是以前,我們隻能進行雙邊貿易磋商,往往曠日持久,且容易演化成一場沒有規則可循的“拳擊賽”。現在,則必須按照WTO的規則尋求解決方案,而且受害方還能抱團合作。這是加入WTO的變化,也是加入WTO的優越性,當務之急是適應變化和用好規則。

    不過,這還隻是從解決貿易爭端的角度看問題。在筆者看來,應高度關注隱藏在“貿易戰”背後的東西。美國鋼鐵業目前麵臨的深層危機,以及美國政府對該行業的所作所為,其實正在成為一部頗具警示意義的“反麵教材”。

    說來有趣,就在美國政府宣布即將提高進口鋼關稅後,麵對如此重大的“利好消息”,位居美國鋼鐵業龍頭地位的美國國家鋼鐵集團卻於第二天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僅過去4年,就有28家美國鋼鐵企業向政府申請破產,占美國鋼鐵業的一半多。危機之嚴重可見一斑。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鋼鐵業的現狀,隻是全球鋼鐵產業全麵疲軟的一個“縮影”。去年全球鋼鐵的需求,出現了自1986年以來的首次衰退。由於需求減少,一些國家的鋼鐵價格跌至20年來的最低點,直接導致更多鋼鐵公司破產或尋求合並以降低成本。但是,美國鋼鐵業的危機並不能全歸咎於大背景,而有其自身結構上的深層矛盾。由於長期受到政府保護,美國一些傳統鋼鐵企業疏於變革,而退休人員的負擔卻日益加重,以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嚴重缺乏市場競爭力。

    看上去,這似乎有點像我國國有企業的“常見病”:政府的過分寵愛成了企業變革的最大障礙。筆者手上的一份資料顯示,近幾十年來,鋼鐵業一直是美國最受保護的工業。1999年前美國提起的286件反傾銷案件中,110件是鋼鐵方麵的,占總數的37%。然而,盡管對外國進口鋼鐵的反傾銷指控屢獲成功,美國鋼鐵業的病態卻日趨嚴重,實在具有十足的諷刺意味。

    現在,美國鋼鐵業正站在曆史性的十字路口,一條路是向效率高的小鋼鐵企業學習,走向改革,另一條路是墨守成規,繼續尋求政府保護。讓人遺憾的是,美國人又一次選擇了後者,而這可能導致這個國家的鋼鐵業滑向更深的危機。因為,讓已經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自然破產,對整體經濟發展更有好處,即使淘汰過程是殘酷的。

    因此,雖然這場“鋼鐵貿易戰”可能充滿艱辛,但我們還是應當注意它的積極意義:這不僅是學習解決爭端的絕佳機會,也是推動我國鋼鐵業加速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調整的一大動力,更對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本欄作者  高淵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2年03月18日第一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