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黃橋決戰及皖南事變
(2009-09-14 10:18:55)
下一個
春秋中文網
發布: 2008-1
說起“皖南事變”,都說是因為懲罰“新四軍”的黃橋決戰。然而,搞笑的是,黃橋決戰本身就是國軍韓德勤部主動進攻新四軍,結果反被新四軍給擊潰了,損失慘重。因此說,因為黃橋決戰來懲罰新四軍本身就是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於是又有些曆史知識“深厚”的人,又往前考證,說韓德勤進攻新四軍是因為新四軍攻打友軍何克謙部,搶占友軍地盤。並因此大勢宣揚,說新四軍“不打日本鬼子,專搶友軍地盤,專打友軍”。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新四軍又為什麽要去打何克謙部?難道真的是如同某些人所說,是去為了“搶占地盤,發展自己”嗎?對於這個問題,某些人諱莫如深,隻是簡單地說什麽“當然,在此之前,還有些雙方‘摩擦’的爛帳”一語避之。而我,卻對新四軍為什麽要去打何克謙非常感興趣,也對於新四軍與國軍之前的所謂“摩擦爛帳”感興趣。而有些人明明對於這些事情清清楚楚,卻刻意隱瞞,我個人覺得,就有些不道德的味道。而明明知道前因後果,還公然宣稱新四軍“專打友軍”,就有些無恥了。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黃橋決戰之所以發生,是新四軍“北上”發展方針的結果。然而,新四軍為什麽要北上,是否就是某些人所說的是為了搶占地盤嗎?現在讓我們來找找新四軍北上發展的原因。
(一)新四軍為什麽要北上?
1939年,新四軍剛剛正式成立一年多,當時新四軍所麵臨的形勢是怎樣的?“從全局看,新四軍所處的戰略態勢仍然不利。 日本侵略軍占領武漢以後,把7個師團和1個獨立混成旅團部署在長江中遊地區,武漢、南昌周圍的一些主要城市相繼被日軍占領。盡管日本侵略軍的主要意圖是針對那些地區的國民黨軍隊,但是,新四軍主力駐紮在皖南,日軍在南麵對新四軍構成了威脅。長江下遊的蘇浙皖地區,還有日本侵略軍的4個師團又3個獨立混成旅團,這也是一股威脅力量。 蘇北敵後,國民黨軍隊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指揮的約10萬人,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排斥和迫害蘇北地區的抗日力量。國民黨軍第三戰區司令部也駐在新四軍軍部的南麵。新四軍主力的左右兩側也部署了許多國民黨軍隊。新四軍的活動區域實際上被限製在東起蕪湖、宣城,西至青陽、大通之間地域,橫寬約100公裏,縱深約50公裏。”(注:引自《新四軍征戰實錄》,作者:蔡仁照 孫科佳)。這段話什麽意思?實際上是說明了一個情況:新四軍當時正處於國軍和日軍的包圍圈的中心。為了跳出這一包圍圈,新四軍最終才作出了向北發展的方針。
有人說了,你這麽說,不是心裏有鬼嗎?不正是說明新四軍把國軍也看作潛在的“敵軍”嗎?坦率地說,雖然當時國共兩黨已經達成了合作的協定,然而雙方心裏卻依然對對方有所防備。這是曆史事實。然而,新四軍之所以作出向北發展的方針,卻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
新四軍成立之時,國軍對於參加新四軍的遊擊隊員的攻擊暫時就不提了。我們從新四軍成立之後開始說起。
新四軍於1938年初集結以後,對於國軍的作戰還是多有配合的。然而,國軍對於新四軍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來看看黃橋決戰之前的一些事件吧:
1 1939年4月30日,發生博山血案;
2 1939年6月11日,發生深縣血案;
3 1939年6月12日,發生平江血案;
4 1939年9月1日,發生鄂東血案;
5 1939年11月11日,發生確山血案。
其中確山血案是針對新四軍的傷員和軍屬的大屠殺,共有200多名新四軍的傷病員及新四軍軍屬被殺害。這些事件,就是某些人嘴裏的“摩擦爛帳”!這些事件究竟意味著什麽?
讓我們切身處地想一想當時新四軍的境況吧。前麵是實力強大的日軍,身後及左右是實力比自己強的麵和心不和的“友軍”。處於這種包圍圈之下,任何人心裏都會有點防備之心,更何況,當時友軍已經在開始向自己開槍了!為此,新四軍不得不考慮跳出這一包圍圈了。綜合衡量之後,采取了北上發展,跳到敵後地區發展的方針。而黃橋決戰就是新四軍北上發展的序幕。
然而,有人又要問了,北上發展,新四軍為什麽要攻打何克謙?
(二)新四軍為什麽選擇了何克謙
新四軍向北發展,就必須先找到落腳之處,建立根據地。陳毅等人所選擇的對象就是黃橋的何克謙部。為什麽要攻打何克謙部?這也是某些人不願深究的地方。
讓我們先來看看何克謙同誌的事跡吧。前麵引用《新四軍征戰實錄》的原文中,有這麽一段:“蘇北敵後,國民黨軍隊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指揮的約10萬人,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排斥和迫害蘇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這是有事實依據的。
何克謙“排斥和迫害蘇北地區的抗日力量”可是不分國共的。
季愷,字壽慈,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初三日出生於地主家庭,如皋縣夏堡人。青年時代在北京平民大學攻讀法律,曾親聆李大釗教誨。民國15年(1926年),北京三一八慘案後,參加國民黨。後南歸,在如皋發展國民黨組織,迎接北伐軍。民國16年任國民黨如皋縣特別委員會委員兼農工商部長。日軍侵占如皋時,他組成如皋抗日自衛隊第2 大隊,並邀共產黨人輔助。不久,被國民黨南通常備第1 團何克謙繳械。
祝惟幹(1903-1982),江蘇省靖江市東興鎮旺稼村人。從無錫第三師範學校畢業後,在無錫、靖江任教師,後任國民黨靖江縣政府督學及八區區長。1937年任上海青浦縣金澤區區長。上海被日軍占領後回靖江,自籌槍支,組建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及地方匪霸進行鬥爭。1938年1月,祝惟幹組織成立了一支抗日武裝——抗日自衛隊。這支隊伍共有100名隊員,活躍於沿江的10多個鄉,使得土匪、流氓和幫會不再像從前那樣胡作非為,大為收斂。這支隊伍也於1938年5月被何克謙部包圍繳械。
陳玉生,泰興縣陳家莊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為謀生,30年代初到上海做工。1938年2月16日,在泰興縣常周鄉龍王殿張之仙家的大院裏,陳玉生宣布成立“抗日救亡大隊”,並自薦任大隊長。陳玉生即通過商借的方法,先後向泰興的鵝湖、洋港、八井等近10個鄉借得長、短槍100餘支。抗日救亡大隊成立以後,附近的年輕人慕名而至,幾天時間,部隊發展到200餘人。1938年3月初,國民黨南通專署保安司令袁國寶與何克謙聯手,將這支抗日隊伍誘騙至南通繳械。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剛剛將陳玉生隊伍繳械的第二天,正好日本人入侵南通,繳械的人不戰而逃,陳玉生得以重新組織起隊伍。然而,當陳玉生1938年7月進攻日軍,後撤到黃橋進行休整之時,再一次受到何克謙的圍攻。
何克謙部以前的常駐地是南通,因此而得以在黃橋立足。
正是由於何克謙“排斥和迫害蘇北地區的抗日力量”引起了公憤,陳毅等人才決定對何克謙部下手。由此引發了1940年10月上旬的黃橋決戰,新四軍陳粟等人,經六千餘人,打敗國民黨數萬的韓德勤部,占領了黃橋地區。
有人說了,新四軍占領了黃橋,可是三個月後的1941年1月,卻又被日本人出動日偽3000人攻占了黃橋,根本就沒能守住。可是再想想,1941年1月還發生了什麽事情?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沒有做多少準備,在葉挺、項英率領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
也就是說,在1941年1月,新四軍在江北受到日本人攻擊,江南的總部卻受到自己的“友軍”的攻擊,雙麵夾擊的情況下,想守住黃橋真的是很困難。而兩麵同時受到“友軍”與強敵攻擊的形勢,更加是讓人生疑。
(三) 綜述
皖南事變的事變的根源,是國共雙方的互不信任、互相防備的結果。這種雙方互不信任的根源,就是十年前的內戰。
皖南事變的直接導火線是黃橋決戰——然而黃橋決戰之所以發生,並不能簡單地用“新四軍搶占‘友軍’地盤”所能概括的。
一方麵,國軍實力強大,加上之前的敵對曆史,因此對於新四軍的態度是盡量能“溶共”,如果不能,則將他們趕向前線,與日本人拚消耗;而新四軍的方麵,一方麵堅持獨立自主,另一方麵還要抗日,最後還要麵對來自於自己友軍的威脅,可是說是夾縫中求生存。
1939年這種情況達到了最高潮。國軍先後多次襲擊新四軍,於1939年製造了確山慘案等等多次摩擦事件。並與日本人“一起”,組成了對於新四軍主力的戰略包圍態勢。為此,新四軍作出了向北發展的策略。派出陳毅等人跳到江北發展,並消滅了當時激起民憤的何克謙部,占領了黃橋。
而何克謙所屬的韓德勤部為此決心報複。1940年9月30日,韓德勤糾集了26個團共三萬多兵力分三路進攻黃橋,結果招致慘敗。
國民黨內部及高層表麵上不好說什麽,心裏卻因此非常痛恨。由此堅決要求新四軍北上。但是由於新四軍內部及共產黨高層彼此之間的認識不同,最後沒能按照中央政府的命令在限期內過江。最終國軍表麵上是以“違抗軍令”為由,實際上是因為黃橋決戰而報複,於1941年1月順勢剿滅了新四軍總部。
這就是皖南事變的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