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小飛機為何大受追捧 盤點世界無人直升機(組圖)

(2009-08-26 07:25:35) 下一個

小飛機為何大受追捧 盤點世界無人直升機
2009年08月21日 09:33:25  來源:中國國防報

 

美國RQ-8A“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

    製勝的懸停絕技

    一股恐怖分子逃進一片街區裏,那裏樓房高低摻雜,街巷又窄又彎,反恐特別部隊乘裝甲機動車追剿恐怖分子遇到了困難,決定分幾個突擊小組下車搜索。指揮部派出的無人機在街區上空飛來飛去,但幾個小時過去了,它仍不能提供恐怖分子隱藏的位置。地麵突擊小組進展也很慢,因為街區障礙物太多了,他們還要用偵察機器人去偵察每一個可疑的地方。

    又一架無人機飛來了,它是種無人直升機,可在街區上空不時轉換位置懸停,用較長時間居高臨下觀察。

    它的“眼睛”有識別目標的能力,且盯住可疑點時就一直盯下去,它終於發現了目標位置。地麵突擊小組接到無人直升機傳來的信息後,立即合圍過去,這股恐怖分子隻頑抗了一陣就頂不住了,有的死,有的受傷當了俘虜。

最大起飛重量達3噸,美國“蜂鳥”成為當今無人直升機的巨無霸。

    這是一個電腦推演的城市反恐故事。在這場反恐戰中,無人直升機立了大功。

    但無人直升機在反恐作戰中的地位不是電腦推出的,那是由它在一係列作戰進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決定。

    無人直升機具有震顫小、噪聲小、可靠性比較高的飛行品質,它構造比較簡單,價格比較低,更為重要的是沒有起飛場地及跑道要求,能垂直起降,特別是能自由懸停,有高超的機動靈活性,遙控或自控方式多樣化,利於完成各種任務。

 

QH-50A無人直升機

    越戰檢驗未過關

    無人機投入作戰有幾十年時間。但直到20世紀60~70年代的越南戰爭,無人機才大量使用,總共出動3435架次。

    正如直升機晚於固定翼飛機出世一樣,無人直升機的出世也晚於固定翼無人機。

    美海軍在上世紀50年代,將一種單人駕駛的微型直升機改裝為QH-50艦載無人直升機,這也是美國第一種無人直升機,主要用於反潛。

    在越南戰場進行了實戰檢驗。它有效載荷517公斤,活動半徑50公裏,可以利用自身攜帶的魚雷發射平台發射魚雷或施放深水炸彈。

    按作戰要求,它接到指揮中心的指令後對敵方潛艇活動區域進行偵察,發現目標後發射魚雷,並在發射後返回母艦。

    然而,QH-50的失事率太高。美海軍在越戰期間相繼派出780多架QH-50無人直升機,竟然有411架在執行任務時失蹤,生產商始終找不到原因。

    美海軍對QH-50失望了,認為唯有有人駕駛直升機,才能有效擔負反潛任務。

    1970年,QH-50的發展計劃正式取消,大批退役的QH-50改作靶機使用。

 

美國“蜂鳥”無人直升機

    借伊拉克戰爭“鹹魚翻身”

    QH-50項目的挫折使無人直升機的發展在美國陷入低穀,此後20餘年間,五角大樓和美海軍都對無人直升機缺乏重視。直到伊拉克戰爭,美軍的直升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遭到各種反美武裝擊落,五角大樓和美海軍才似乎猛醒一般想到:要保持直升機的低空作戰優勢,並有效降低直升機駕駛員和任務人員的死亡率,最管用的方法還是軍用機器人上天,也就是使用無人直升機。

    此間,美海軍曾試圖將幾種性能優良、技術成熟的固定翼無人機改裝上艦,也曾投資5200萬美元專門研發“先驅者”艦載無人機,但都在試驗階段一一遭到否決。

    這些固定翼無人機在艦上駐泊和降落占據空間偏多的缺點,幾乎無法克服,很多相關技術試驗也大都不成功。而艦隊和海軍陸戰隊對無人直升機提出急切的需求,且無人直升機的造價又僅是同體量的有人直升機的一半左右。美海軍高層還是期待無人直升機。

    諾-格公司首先嚐到了甜頭,該公司研發的MQ-8A“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在2002年測試結束後因資金斷檔而暫停。

    當美軍直升機遭襲損失慘重後,五角大樓的目光首先轉向了它。於是“火力偵察兵”“鹹魚翻身”,而且發展出新型別MQ-8B“火力偵察兵”,單是美海軍首次就采購192架。

 

美軍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裝備了多種武器。

    “火力偵察兵”將參戰

    讓諾-格公司高興的是,美陸軍在2005年決定將“火力偵察兵”作為“未來戰鬥係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還成為美海軍和陸軍共同發展項目,投資到位後,項目進展速度加快。

    MQ-8B“火力偵察兵”是美軍新型無人直升機。一套“火力偵察兵”係統由4架無人直升機和兩個發射控製站組成,最大有效載荷317公斤,滯空時間最多可達8小時。它配備合成孔徑雷達,就像一架小型預警機,可執行預警、監視、偵察和通信指揮任務。它使用監視與地雷偵測係統,可拍攝土壤與植被的多頻紅外線影像,能發現地雷。

    在美陸軍裝備“未來戰鬥係統”的步兵旅,將編配16架,它們輪換升空,能對半徑75公裏、麵積6800平方公裏的戰區實行72小時監控。美海軍已決定在新型瀕海戰鬥艦上部署“火力偵察兵”,可執行反艦任務。

    “火力偵察兵”的最大改進是由單純的無人偵察直升機升級為無人戰鬥直升機,其編號也由RQ-8B改為MQ-8B。

    它配置先進的火控係統,具有使用戰術通用數據鏈的能力,能提供實時戰場視頻圖像。可攜帶70毫米“九頭蛇”航空火箭、“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或反艦導彈、反潛導彈和激光製導航空炸彈。

    自2006年6月以來,“火力偵察兵”已進行了多次帶彈飛行試驗,並進行了數次發射導彈試驗。按計劃,美海軍MQ-8B“火力偵察兵”將在2009年投入作戰使用。

 

德國Sharc無人直升機。

    “西莫”和“蜂鳥”的挑戰

    還在諾-格公司為試驗中的“火力偵察兵”性能力捧的時候,德國海軍就要求軍火商提供性能不亞於“火力偵察兵”的艦載無人直升機。

    這因為在2008年年末前,德海軍訂購的5艘K-130級輕型護衛艦全部服役了,還缺乏合適的艦載直升機。

    K-130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輕型護衛艦之一,德海軍認為,好馬應配快刀。結果,EADS集團德國公司研發的“西莫”(SEAMO)無人直升機被選中。

    它采用共軸雙旋翼結構,機身全長2.89米,高2.5米,最大起飛重量1125公斤,其中包括350公斤燃料和180公斤任務載荷。在測試中,“西莫”借助激光跟蹤導航係統,準確降落到正在波濤洶湧中穿行的艦艇甲板上。

    它配備有監視雷達/前視紅外雙傳感係統,可探測60公裏遠的快速運動目標。

    它的光電傳感器能在典型的海戰環境中穿透薄霧,辨識方圓4公裏範圍內樹林中的建築物和偽裝車輛。

    “西莫”巡邏範圍達180公裏,比美國“火力偵察兵”要大很多。以14.5公裏時速巡航可續航4.5個小時,其滯空時間要遜於“火力偵察兵”。德海軍計劃為“西莫”配置武器及火控係統,但其機載武器狀況至今未見公布。

    美國波音公司不願讓諾-格公司的“火力偵察兵”獨搶無人直升機發展風頭,去年也推出了A-160T“蜂鳥”無人直升機,其機身采用大量複合材料製造,巧妙布設油箱,增加燃油攜帶量,從而使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噸,成為現今世界無人直升機中的“巨無霸”。

    它配置電子控製的雙速齒輪箱,可降低螺旋噪音,提高飛行性能,又因采用高燃油燃燒率的渦輪發動機,將把滯空時間延長40小時。它的重230公斤的莢艙內,裝置先進的機載雷達與電子偵察係統,探測目標和傳輸圖像的能力強。

    波音公司還計劃把“蜂鳥”發展為無人戰鬥直升機,設兩個外掛點,共掛8枚“地獄火”導彈,攻擊力顯然要超過“火力偵察兵”。

 

以色列“鬥牛士”無人直升機外形科幻。

    發展熱方興未艾

    近些年,世界上興起了無人直升機的研發熱。

    這主要表現在:新研發的無人直升機在各大洲競相出現,可謂奇觀;在近年國際航展或無人機展上,參展無人直升機越來越多,呈現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著名國際航空業商紛紛用心打造自己的無人直升機品牌,也有一些小科技公司異軍突起,亮出引人驚奇的無人直升機新作;較早出世的無人直升機按反恐作戰要求改進,展現了新的麵貌。

    英國較早亮相的“斯普賴特”無人直升機,由名不見經傳的穆拉德公司研發。“斯普賴特”雖小,旋翼直徑僅為1.6米,最大起飛重量也隻有36公斤,但它采用兩副上下同軸不同向的雙葉槳對轉式旋翼,非常成功地解決了飛行中直升機駕駛平衡問題。它的任務載荷總重才6~8公斤,卻能執行偵察、監視和指引攻擊目標等多種任務。

    奧地利西貝公司研製的S-100無人直升機受到了阿聯酋的歡迎,訂購了80架,並命名為“軍刀”。“軍刀”有效任務載荷25公斤,滯空時間達6小時;能適應沙漠高溫環境,可以185公裏時速飛行。其缺點是最大起飛重量僅是“火力偵察兵”的1/5,這限製了它完成任務的能力。

俄羅斯卡-137無人直升機。

    世界球形體無人直升機有兩大怪,一個是加拿大CL-227“哨兵”無人直升機,另一個是俄羅斯卡-137無人直升機。“哨兵”外形好似一顆立姿的花生,以旋翼移位機身中部而出名。它最大起飛重量隻有190公斤。

    卡-137的球形機體分上下兩個功能部分。上部裝活塞式發動機,下半部裝置任務係統。它最大起飛重量280公斤。

    隱身效果好的是新西蘭的“蛇鯊”無人直升機,隻要超過225米的距離,地麵人員就聽不到它飛行中的噪音。它是全球唯一使用柴油發動機的無人機,耗油量非常低,最大飛行速度為280公裏/小時,可持續飛行30個小時。

    以色列的無人機發展水平僅次於美國,所以曾發生過14公斤重的無人直升機在試飛後被人盜走的案件,以情報官員說:間諜可能看上它無須遙控、可自主飛行的技術。

    但以色列無人直升機的發展成績遠不如固定翼無人機。引人注意的是外形怪異的“鬥牛士”無人直升機,計劃於今年底前進行全尺寸技術驗證機飛行。

    “鬥牛士”設計機長6.58米,最大起飛重量為720公斤。其配有偵察和監視係統,巡航時速203公裏,續航時間8小時。

    還有一種在研發中的“快騾”救援無人直升機,外形很像一個橢圓形圓盤,配有專門的智能擔架,一次最多可運送4名傷員。

    此外,瑞典V-150、瑞士X-240、德國Sharc、法國和南非合作研發的“警惕”等無人直升機,也引起了各國的注意。(田龍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