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作戰效能:勢隨時移的“集中”

(2009-08-18 08:47:06) 下一個

作戰效能:勢隨時移的“集中”
2009年07月31日 10:21:25  來源:中國國防報

集中作戰效能就是聚集作戰效力和能量,是信息化條件下集中作戰力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它要求部隊在作戰中充分集中信息、火力、兵力的整體效能,對敵要害目標實施重點打擊。較之傳統意義的集中作戰效能,信息化條件下的集中作戰效能呈現出如下新的變化。

    集中作戰效能的方式凸顯動態性。以往作戰,由於受戰場感知能力、決策籌劃周期、指揮控製手段、機動轉移速度的影響,戰前部署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各作戰力量都被提前賦予一定的配置地域、作戰區域和相應的作戰任務,並主要按照預先明確的計劃遂行任務和實施協同,力量集中的變化性不大。信息化條件下,隨著部隊作戰力量一體化程度的提高,戰場流動性不斷增大和突變性的增強等,作戰效能的集中僅僅通過戰前的力量部署已難以實現,而要根據戰場變化適時組織力量的投送和機動,聚能將更多地依賴於動態的集中。因此,信息化條件下的集中作戰效能,要求指揮員必須根據戰場情況的變化實時做出調整和部署,在變化中把握戰機,在動態中完成聚能。近期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空中待命的飛機適時接受新的攻擊任務、地麵部隊根據當麵敵情適時調整進攻部署等,都是這種快速、動態聚能的體現。

    集中作戰效能的空間凸顯多維性。信息化條件下,戰場包含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心理空間急劇擴大,交戰雙方的對抗將在超大、多維的戰場同時展開。為此,集中作戰效能的對象不僅正從以往集中軍隊內部力量向動員國家各部門的整體力量轉變,強調通過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種途徑達成戰爭目的;而且集中作戰效能的表現形式,亦從以往的平麵機動向陸、海、空、天多維一體的立體機動轉變;集中的內容則從傳統的兵力、火力向兵力、火力、信息、心理等方麵擴展。如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不僅把飛機、艦船、坦克等作戰力量有效地集中到重點方向、重要目標,而且還向作戰地區秘密滲入了大量的特種作戰力量,並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傳單、網絡甚至撲克牌通緝令等對伊軍民發動心理攻擊,使多維作戰力量實現了有效的聚合。

    集中作戰效能的手段凸顯精確性。以往,由於作戰指揮和控製手段的相對落後,作戰效能的集中亦被打上了“粗獷”的印跡。而信息化條件下,由於C4ISR係統的廣泛運用,指揮員對戰場目標的選擇、行動規模的控製、投入力量的大小等都能進行相對適時和精確的控製,因此,集中作戰效能已不是投入兵力、兵器越多越好,而是集中的作戰效能有效、夠用就行,強調通過效能的精確使用和控製,達成控製戰局、奪取勝利的目的。(中國國防報 張春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