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擁有凱迪拉克、別克和雪佛蘭等著名品牌的通用汽車是何等輝煌,如今卻在金融危機的重創下淪落到了申請破產保護的境地。就在全球感歎與惋惜一代汽車巨頭的淪落時,又有多少人會想到當年通用汽車曾與第三帝國密切合作、充當納粹戰爭幫凶的不光彩往事?
納粹國防軍的機械化“功臣”
――通用汽車與希特勒的“戰車”(上)
(美)埃德文·布萊克 李彬 編譯
近年來大量的深入調查和秘密文獻研究揭示的證據表明,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兩大巨頭在二戰期間曾為德國納粹效力並使用戰俘充當廉價勞動力。一個由幾十名曆史學家、律師及研究學者組成的調查小組,甚至還曾表示要對這兩家公司提起一級訴訟。然而,幾十年來,通用汽車一直對媒體有關其支持納粹和破壞美國電氣化公共交通的報道拒絕評論,甚至麵對國會的質詢或調查也一概予以否認。通用汽車辯稱,之所以為納粹生產汽車,是由於他們在德國的子公司受到了脅迫,不得已而為之。通用汽車甚至還資助某著名曆史學家進行調查,並出版專著宣稱這些指控都屬子虛烏有的陷害。那麽事實究竟如何呢?
一次意義特殊的拜會
當天,坦佩爾霍夫機場儼然成了一個閱兵場。任何進出的人或車輛都必須接受嚴格的檢查,以防止違禁物品或可疑人物進入機場。但是,穆尼卻是個特例,他是希特勒的貴賓。他已經收到希特勒辦公室頒發的特別通行證,可以進入機場的任何位置。在閱兵場上,穆尼目睹了納粹德國宏大壯觀的閱兵儀式、聆聽了希特勒極具誘惑力和鼓動性的激情演說。活動時間持續長達數個小時。直到第二天,希特勒才有空閑時間接見穆尼。走進希特勒的辦公室後,正當穆尼還在為應該如何向這位高高在上的德國總理問候而猶豫不定的時候,他沒想到希特勒竟然會離開辦公桌親自迎接自己,而且更令他驚訝的是,這位德國總理並沒有以他標誌性的納粹軍禮表示歡迎,而是代之以一個適當的禮儀性握手。
根據後來對德國納粹時期和美國羅斯福新政時期兩國多份秘密檔案的研究和分析,正是這次不尋常的接見,實現了納粹德國與通用汽車的合作開局。有證據表明,通用汽車極其熱衷於在德國的投資,他們是第三帝國整軍備戰的重要功臣。而正是這次整軍備戰,直接推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造成幾乎整個歐洲淪陷、數百萬人員傷亡。通用汽車不僅僅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機械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也間接推動了希特勒的納粹改革和德國的經濟複蘇。但在美國國內,通用汽車不僅僅對羅斯福新政沒有太多的幫助,而且還對美國電氣化公共交通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使得美國對石油的依賴更加嚴重。
當時,希特勒意識到德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並不是戴姆勒公司,也不是其他德國汽車公司。實際上,當時德國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歐洲實力最強的汽車生產商是通用汽車公司。自1929年起,曆史悠久的德國歐寶公司被通用汽車並購,成為通用汽車在德國最大的子公司,控製著德國汽車工業。歐寶公司得到通用汽車數百萬美元的注資和高效的組裝生產線後,汽車產量占到了德國汽車生產總量的40%以上,占出口總額的65%。
隨著通用歐寶的大規模生產和推廣應運,希特勒漸漸對這種四輪工具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它的機動性、它的曆史、它的功能都引起了這位戰爭狂人的癡迷,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汽車作為戰爭機器的應用前景。雖然德國汽車生產技術不斷創新,生產能力不斷增大,但是由於納粹時期國內經濟蕭條、失業率大增,更重要的是石油供應匱乏,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購買能力。在1928年經濟大蕭條前期,美國平均每五人就擁有一輛汽車,而德國人均擁有汽車的比例僅是134:1。
實際上,早在穆尼拜會希特勒的兩個月前,這位德國總理就曾在柏林國際汽車和摩托車展覽會上表示,“這是一種最先進、最新潮的交通工具,是我們悠閑時刻最好的享受方式。但可悲的是,我們的普通民眾竟然無力購買。”雖然當時普通德國民眾很少能夠買得起汽車,但通用公司還是為許多有工作的德國人大批量生產了這種最新型的交通工具,而且向德國人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希特勒敏銳地認識到,與其他德國汽車生產商完全不同的是,通用汽車已經實現了大批量生產線和生產技術。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除了穆尼急於推介通用汽車的“德國計劃”外,希特勒也希望能夠充分利用通用汽車。在會見時,希特勒特別感謝穆尼和通用汽車為德國所做的貢獻。通用汽車為德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大大緩解了民眾的就業壓力。此外,隨著通用歐寶的出口量大幅增加,也為德國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而這正是德國為再生產購買原材料和整軍備戰所必需的資金來源。有了這筆收入,希特勒開始著手推行更大規模、更具威脅的整軍備戰計劃。在這一過程中,通用汽車應該是德國軍事武器快速實現現代化和機動化奇跡的“重要功臣”。
在會見穆尼時,希特勒估算如果德國能夠擁有美國的生產效率的話,那麽德國將可能擁有1200萬輛汽車。但希特勒也承認,在當時的條件下,更實際的目標是300萬輛。即便如此,這也是德國汽車生產的巨大進步。1932年,德國汽車生產量僅為10.4萬輛。穆尼向希特勒保證,如果德國能夠頒布一條法令來限製經銷商的代理權和控製原材料價格的話,通用公司願意為德國大批量生產一種質優價廉的汽車。通用汽車承諾將采用大規模生產技術,生產一輛汽車僅需1400馬克。當時,德國許多汽車生產商都希望能夠爭取到這一機會,以實現希特勒的“平民汽車”或“大眾汽車”的夢想。但是,隻有通用汽車獨家擁有這種大規模生產技術。通用汽車的保證令希特勒非常興奮,並當場向穆尼谘詢了許多問題。穆尼的回答更讓希特勒堅定了大規模發展汽車的信心。
為了促進汽車在德國的發展,希特勒對於汽車的關注更是細致到了相當繁瑣的程度,他還承諾要爭取在德國建立世界上首個高速公路網絡。希特勒向穆尼暗示,德國政府還可能會降低油價和燃油稅。他甚至還詢問歐寶公司能否給他提建議,以降低汽車保險費用和普通民眾的養車費用。雙方會麵原定時間為15分鍾,實際上他們總共探討了將近90分鍾。會麵的第二天,希特勒指示其經濟顧問威廉·科普勒,要與通用汽車公司多加接觸,以了解更詳細的情況。而穆尼也於當天專門匯總了希特勒的各種疑問。
很明顯,希特勒把汽車的大規模應用看作是第三帝國強大的一部分。而穆尼和通用汽車也對與納粹德國的戰略合作關係的前景充滿樂觀。會麵數周後,通用汽車全球公司發表了一份熱情洋溢的聲明,對希特勒大加吹捧:“希特勒是一位強人,非常適合帶領德國人民走出經濟蕭條的困境。他不是通過武力或恐嚇,而是通過聰明的計劃和對政府原則的有效執行來領導人民。”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希特勒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帶領德國人民走出經濟困境的能力,甚至後來通用汽車上層也在懷疑是否能夠真正得到希特勒在會談中所做的承諾。而且,歐寶公司已經得到了通用汽車的生產線並投入運營。穆尼後來甚至都不得不承認,他不願意做任何激怒希特勒的事情。
偏執的汽車狂人
對於穆尼以及通用公司德國子公司來說,他們與第三帝國的合作,首要目標就是賺錢。他們全然不顧納粹的真正用意,盡管全世界都知道德國人的重整軍備可能會給歐洲、美洲乃至世界帶來一場浩劫。但是,當時通用汽車全球公司的決策權事實上並不在穆尼手中,而是在更為冷酷無情、善於精打細算的艾爾弗雷德·斯隆之手。作為通用汽車全球公司總裁,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師出身的斯隆天生就是一位商業巨人,一位戰略思想家。他在1964年出版的《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一書中宣稱,“故意停止(公司的)發展等同於窒息死亡。我們已在美國取得了偉大的成功。我總是相信偉大的計劃,我從不會限製公司的進步。”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斯隆才會認為法西斯的軍隊機械化正是通用公司下一個偉大計劃和目標,是通用公司接下來取之不盡的利益之源。斯隆絕對不會去考慮法西斯的軍隊機械化將會給歐洲帶來一場災難性的血腥戰爭。與其他和納粹合作的商家所不同的是,斯隆不僅僅是冰冷的金錢利益追求者,他還有一定的政治意圖。因為他非常痛恨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卻對希特勒充滿了羨慕和崇拜之情。羅斯福新政旨在建立起社會保障製度、加強政府管製力度、支持工會。斯隆認為,這種新政就是在為美國的壟斷企業敲響喪鍾。在1934年致羅斯福總統工業谘詢委員會的一封信中,斯隆抱怨新政試圖改變當時的企業規則,指責政府不應該擁有對企業的最終決定權。在斯隆看來,通用汽車公司應該比政府權力更大,企業的決策權應在企業手中。
斯隆對於美國政府的蔑視已經超越了通常的政治異議。他非常憎恨羅斯福總統,甚至組建一個充滿敵意的反羅斯福組織。此外,斯隆還向通用汽車公司高層施壓,要求公司高管們不得在政府部門任職。在斯隆的影響和壓力下,當時通用汽車甚至威脅要放慢生產速度以對抗政府的經濟複蘇計劃。當然,也有許多人並沒有聽從斯隆這種偏激的要求,而是忠誠地站在了政府的一邊。
在反對美國政府的同時,斯隆和通用汽車不僅沒有放慢與納粹德國的合作步伐,甚至對德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最關鍵的推波助瀾作用。事實上,斯隆認為通用汽車應該確立自己的外交政策,即使美國政府不支持德國,但通用公司可以自己支持德國。1936年4月,斯隆宣稱,“企業應該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企業不應該再將自己的功能局限於單純的生產之中,局限於貨物和服務的銷售之中。它們應該向前更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思想和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團體利益。”
不顧一切地賺錢
對於幫助納粹德國生產汽車之舉,斯隆完全清楚他不僅僅是在生產汽車。他和希特勒都明白,通用汽車在為德國創造財富和降低失業率的同時,還在支持著希特勒政權。斯隆曾經驕傲地宣稱,“汽車工業給美國創造的財富比農業多得多,汽車工業是一個創造財富的產業。”他的理論在美國確實是事實,對於德國來說也同樣適用。隻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通用汽車選擇希特勒作為戰略夥伴是要冒很大風險的,甚至會威脅到他們在國內以及全球的處境。1933年,就在希特勒上台幾天後,一場全球範圍的抵製納粹行動爆發,抵製的目標就是破壞德國的經濟,阻擋德國經濟的複蘇。抵製者誓言不僅僅要抵製德國貨,甚至還會附帶抵製所有在德國或與德國合作的美國產品。雖然,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抵製歐寶汽車其實就是在抵製通用汽車,但兩者實際上是一回事。
到1933年春,全世界都已經開始意識到納粹政權的反動和暴行,開始感受到第三帝國毀滅猶太社會的決心和侵略臨國的威脅。
斯隆當然清楚德國境內的法西斯暴行,通用汽車官方當然也知道希特勒政權正處於發動戰爭的邊緣。當時的媒體、電台和新聞影片的廣泛報道已使得這一事實越來越清楚,但通用汽車仍然始終不渝地堅持與納粹德國的商業戰略夥伴關係。
於是,歐寶公司成為了納粹德國整軍備戰和軍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環節。為了實現徹底征服歐洲的夢想,德國的武器裝備需要更新換代,徹底告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馬拉戰車時代。德國需要摩托化、需要“閃電戰”。歐寶公司於是專門為希特勒生產出一種名為“閃電”的卡車,並成為“閃電戰”的殺手鐧。後來,德國“閃電式”入侵波蘭、法國和蘇聯時就大規模使用了這種“閃電”卡車。
斯隆和穆尼很快意識到,德國的摩托化部隊正是通用汽車在德國最理想的消費群體。將汽車銷售目標麵向軍隊比麵向平民,每輛汽車有著更大的利潤空間,甚至可以將利潤提高40%。通用汽車當然更願意為德軍服務,他們似乎從沒有考慮過德軍的機械化正是在為發動世界大戰而準備。
《現代艦船-軍事廣角》2009年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