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巴拉圭戰爭——近代戰爭與現代戰爭的分水嶺

(2009-08-12 14:25:10) 下一個

青年參考     黃澤


( 19世紀初,世界戰爭話題的焦點是美國南北戰爭以及德國、意大利為國家統一打的局部戰爭,然而就在同時,拉丁美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卻很少被人提起——它就是從1864年~1870年由巴拉圭軍事強人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個內陸小國巴拉圭,對巴西、阿根廷、烏拉圭3國同盟的戰爭,一場迄今為止整個美洲最大的戰爭,一場可能是人類曆史中最慘烈的戰爭。)

  有的曆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稱作近代戰爭與現代戰爭的分水嶺。這場戰爭的一個特點是,使用了步槍、機關槍、高爆炸藥、大炮等現代武器,電報、偵察用的熱氣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後來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已經在這場戰爭中亮相了。

  巴拉圭曾經很強大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總統父親去世了,他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杖,繼任巴拉圭總統。

  在他父親老洛佩斯的苦心經營下,曾經貧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他鼓勵對外貿易,大量引進外資;請來英國和奧地利的工程師幫助修建了鐵路、船廠、鋼鐵廠;延聘歐洲和美國醫生、工程技術人員,開辦工廠和學校;1850年國家大劇院也落成了,一個歐洲化的巴拉圭以強國的麵目出現在拉美。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時,巴拉圭已經成為惟一沒有外債的拉丁美洲國家。

  19世紀初的1810年~1825年,拉美興起的獨立運動,迫使西班牙放棄了對大部分拉美國家的殖民統治。巴拉圭這個西班牙的殖民地,也在1811年6月宣布獨立。

  但西班牙人走後留下了無數的領土爭端的尾巴。隨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的逐漸鞏固,他們也開始把眼光投向鄰國巴拉圭和烏拉圭。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就是他們的一個眼中釘。巴西皇室和阿根廷總統都將洛佩斯妖魔化,說他有領土野心,對烏拉圭、阿根廷北部和巴西西南部垂涎三尺。

  卷入戰爭

  186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烏拉圭國內發生政變,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支持的烏拉圭政府被顛覆。接著,巴西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並與阿根廷聯盟。洛佩斯判斷巴西很快也將對巴拉圭炮製烏拉圭模式,推翻他的統治,於是決定先發製人。同年11月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對巴西宣戰,巴拉圭戰爭由此開始。很快,阿根廷就站到了巴西的一邊,並且和巴拉圭軍隊發生摩擦。6個月後,巴拉圭向阿根廷正式宣戰。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秘密簽訂共同反對巴拉圭的三國同盟條約,並組成三國同盟聯軍。

  洛佩斯沒想到這場由烏拉圭政變引起的戰爭會演變成一場美洲大陸最大的武裝衝突,他準備不足,以為可以速勝。那時候巴拉圭隻有8000多正規軍,麵對數倍於己的三國同盟,一場戰爭怎麽可能速勝?他本希望趁烏拉圭內戰拖住了巴西的主力之際,自己像拿破侖那樣越過阿爾卑斯山遠征歐洲。

  洛佩斯首先向北進擊,殺入巴西的馬托格羅索(matogrosso)省,這個省的麵積比英、法、德三國的麵積還要大,但是人口隻有9萬,防禦虛弱。洛佩斯的大軍如入無人之境。由於地勢險要,巴西援軍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得以接近這一地區。

  但是,漸漸地烏拉圭內戰的格局變得不妙了,巴西人支持的弗洛雷斯新政府開始占上風。為解烏拉圭之危,洛佩斯決定殺到巴西和阿根廷的後方去。他設計了兩條戰線,一條是沿著巴拉那(Parana)河進入阿根廷有爭議的地區科連特斯 (corientes),把阿根廷海軍打個措手不及;另一條是沿著巴拉圭河殺入沿岸巴西人的居住區,擾亂巴西人的陣腳。

  隻是,這兩個計劃隻有一個得了手。1865年5月,洛佩斯親自率部殺入科連特斯,另一部分人由伊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領,沿著烏拉圭河殺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區。洛佩斯原來估計這兩路進攻的都是兩個國家有爭議的領土,巴拉圭軍隊可以利用當地人的分裂主義情緒,對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但是,伊斯提加力比上校這一路出師不利,當地人對巴拉圭軍隊的反抗此起彼伏,使得巴拉圭軍隊在6月的一場大戰中失利,戰爭以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投降告終。

  伊斯提加力比上校慘敗之後,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洛佩斯不得不將戰爭由進攻轉為防禦。

  10月,洛佩斯開始從科連特斯撤退。1866年三國同盟的軍隊開始沿著巴拉那河進犯巴拉圭,這次,三國同盟動用了16艘當時最先進的鋼鐵炮艦,加上70多艘木質戰艦對付巴拉圭的木質軍艦。在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處的一片湖泊裏,這場美洲最大的海軍會戰以巴拉圭方麵幾乎全軍覆沒告結束。

  海軍會戰之後,洛佩斯率部退到河畔的虎美塔(humaita)要塞,憑借地勢抵抗聯軍的進攻。1866年5月洛佩斯在圖龍蒂(tuyuti)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擊,以2.4萬人的巴拉圭部隊,攻擊3.2萬人的聯軍,在巴拉那河畔,雙方的陣亡至少都達到了18000人以上。成為南美及美洲大陸上最慘烈的戰鬥。曆史學家稱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用盡最大的想像力,使戰爭的慘烈程度達到極限。

  直到現在,巴拉圭還流傳著不少可歌可泣的戰鬥故事:一個個小分隊堅持到最後一個人,在被敵人俘虜之前,受傷的傷員連皮帶肉撕下自己的繃帶,寧死也不願意被俘。庫魯帕提(curupaity)要塞讓阿根廷軍隊損失了1/3,用了 10個月的工夫也沒有打下來。衝鋒的士兵一排排地倒在要塞前麵,令擔任阿根廷軍隊總司令的米雷特顏麵掃地。就在這時,天花開始肆虐,接著霍亂也開始流行,光是這兩種疾病就造成了不少的死亡,也大大地打擊了士氣。

  要塞失守

  巴西剛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的時候,隻動用了1.6萬人,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隨著巴西軍隊的失利,當時的歐洲觀察員對聯軍動作的緩慢非常不滿。這些歐洲人不了解拉美地形的特殊性——由於所有物資都要從幾百英裏以外沿著巴拉那河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德維地亞運到戰場,後勤補給非常困難——他們卻隻管指責指揮官是懦夫,同時,在巴西的工商界也出現了換帥的呼聲。還有一些人認為巴西軍隊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雇用了一大批素質低下的、沒有土地的黑奴,他們強烈呼籲巴西政府招募誌願兵。很快,巴西政府便征召了一支14萬人的軍隊,同時巴西政府也用還以自由身作為獎賞,激勵黑人奴隸作戰。巴西的工商業則加班加點,生產大批的武器和軍火。

  在聯軍苦撐的時候,巴拉圭方麵撐不住了。因為,不論是食品還是武器,運輸線都被聯軍封鎖。1866年巴西換掉了陸軍元帥米特爾,由加西亞接任。在他接任時,巴西軍隊在8個月內僅僅前進了15英裏。加西亞沒有急於進攻,而是用了 8個月做攻擊的準備,同時也讓海軍方麵下決心把最昂貴的艦艇調來專對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個計劃,通過向東大迂回繞過了巴拉圭人的防禦工事。1868年5月,他終於完成了對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圍。洛佩斯不得已率領大部隊突破重圍,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著每天不停地炮擊,聯軍終於在13個月後攻陷了這個要塞。

  損失慘重

  要塞失守之後,洛佩斯開始在巴拉圭首都亞鬆森南部的丘陵地帶構築第二防線,但是加西亞巧妙地通過巴拉圭河上的一處無人區,將部隊帶到巴拉圭人的後方。

  1868年12月經過一係列極端慘烈的廝殺,聯軍終於攻陷巴拉圭首都亞鬆森。加西亞急忙建立一個傀儡政府,接著宣布戰爭終於結束,他隨即告老還鄉。

  但是洛佩斯仍然率領著他的1.3萬人繼續打遊擊,他仍然鬥誌旺盛,他的遊擊戰經常在亞鬆森城外把巴西軍隊的陣地攪得一塌糊塗。不過他的兵力越來越成問題,連8歲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須跟成年人一起作戰。

  巴西人開始了14個月的清剿,洛佩斯被迫撤退到巴拉圭東北部山區。在這裏他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他懷疑很多人在出賣他,開始處決他最親密的追隨者。1870年他被包圍,但他拒絕投降,還下令將他的母親和姐妹也處決掉。兩天以後他被巴西兵俘獲。士兵們用大刀將他砍死,亂葬在叢林中,那天是3月1日。盡管洛佩斯以慘敗告終,但是在南美,他是男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以少勝多的勇氣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仿效,連古巴總統卡斯特羅也很崇拜他。

  巴拉圭戰爭導致了阿根廷和巴西對巴拉圭的長期占領,此外還吞並了5.5萬平方英裏的巴拉圭土地。有資料顯示,經過這場毀滅性的打擊,巴拉圭的人口由133萬減少到22萬,其中男子不到3萬;同時巴拉圭還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額賠款,當然,三國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戰爭中死傷士兵10萬人以上。這是人類曆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慘烈戰爭。

  另外的一些研究顯示,洛佩斯瘋狂的領導作風,也導致了大批的巴拉圭人死亡,尤其是在從城市向山區轉移的過程中。




互動百科

1864年4月,烏拉圭爆發了紅黨和白黨之間的內戰。同年9月,巴西與阿根廷采取聯合行動,以金錢武器支持紅黨領袖、前總統V.弗洛雷斯將軍奪權。巴拉圭獨裁者F.S.洛佩斯認為巴西武裝幹涉烏拉圭威脅到巴拉圭安全,於11月12日對巴西宣戰。巴拉圭戰爭由此開始。12月,巴拉圭軍隊攻入巴西境內。1865年 1月,占領巴西馬托格羅索省南部地區。2月,烏拉圭紅黨軍隊開進首都蒙得維的亞,建立以弗洛雷斯為首的新政府,並追隨巴西對巴拉圭作戰。同年 4月13日,阿根廷政府以巴拉圭軍隊未經允許擅自通過阿根廷領土進攻巴西為由,對巴拉圭宣戰。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秘密簽訂共同反對巴拉圭的三國同盟條約,並組成了三國同盟聯軍。阿根廷總統B.米特雷將軍任聯軍總司令,巴西海軍中將塔曼達雷任海軍總司令。英國也積極支持三國同盟反對巴拉圭的戰爭。

  1865年,戰爭在巴西和阿根廷境內進行。巴拉圭多次發動大規模進攻,但由於指揮失誤,收效不大。1865年 6月,巴拉圭艦隊與巴西艦隊在巴拉那河的裏亞丘埃洛附近會戰中遭到失敗,隨後,巴拉圭的陸軍也接連失利,被迫退守巴拉圭河防線。1866年 4月,三國同盟軍在米特雷指揮下,攻入巴拉圭本土。5月24日,在圖龍蒂戰役中,巴拉圭部隊遭到慘敗。1867年6月至1868年8月,同盟國軍隊從水路和陸路對巴拉圭河防線發起進攻,攻陷烏邁塔要塞。1869年1月,同盟國軍隊攻占巴拉圭首都亞鬆森。洛佩斯率領殘部退入北部山區繼續戰鬥。1870年3月1日,洛佩斯陣亡。1872年1月9日,雙方締結條約正式結束了這場戰爭。但同盟國軍隊對巴拉圭的占領一直延續到1876年。

        巴拉圭在這次戰爭中受到毀滅性打擊,人口由52萬減少到22萬,其中男子不到 3萬。巴拉圭向巴西、阿根廷支付了巨額賠款,並割讓了 5.5萬平方英裏即約占全國一半的領土,巴拉圭河、巴拉那河與烏拉圭河對外開放。同盟國也付出巨大代價,在戰爭中死亡士兵達10萬人以上。這次戰爭使英國資本在南美洲的勢力進一步擴大,並加強了它對這一地區的控製和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