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情貴速,乘人不及。”戰略投送在軍隊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排序中,占有極其特殊的地位。戰略投送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的基本標誌,是國家戰略威懾力的重要基礎,是軍隊實施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必不可少的力量支撐。
一支軍隊是不是具有足夠的戰略威懾力,並不在於規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而在於在關鍵時刻、關鍵地點能夠投入多少兵力。
可以肯定的是,“跨越-2009”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次演習,是對我軍是否具備“走得動”、“走得快”、“走得遠”,是不是一支具有快速反應能力、遂行遠程戰略任務的精銳之師的大檢閱。
據新華社5月5日報道,解放軍將於今年下半年,集中兩個月時間,連續組織由4個軍區和空軍參加的代號為“跨越-2009”的跨區基地實兵係列演習。屆時,4個軍區的4個建製師,近5萬參演兵力將進行我軍曆史上首次最大規模的跨區基地實兵係列演習,空軍和陸航部隊也將出動部分兵力和多種機型參加演習。演習計劃動用各種車輛和大型武器裝備之多,部隊機動總裏程之長,都堪稱解放軍曆次軍演之最。
濟南軍區某部重型裝備向集結地域開進。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資料圖片)
鐵路運輸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資料圖片)
戰略投送能力是軍隊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基礎。“跨越-2009”是我軍“走得遠”、“走得快”的時代呼喚
“兵之情貴速,乘人不及。”戰略投送在軍隊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排序中,占有極其特殊的地位。戰略投送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的基本標誌,是國家戰略威懾力的重要基礎,是軍隊實施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必不可少的力量支撐。
一支軍隊是不是具有足夠的戰略威懾力,並不在於規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而在於在關鍵時刻、關鍵地點能夠投入多少兵力。
由於曆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軍注重的是“屯兵駐防”,特點上是“分兵把口,守土有責”,對遠程投送和戰略機動重視不夠,致使我軍戰略投送力量建設明顯滯後。如果連作戰力量都無法投送,那就談不上什麽作戰問題,更談不上打贏問題。所以機動是近年來我軍演習高度關注的課目,而且尤其強調跨區機動。
2006年9月我國陸軍首次組織跨區機動演習;2007年8月,我軍又組織長途機動到俄羅斯境內,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2008年8月,濟南軍區某機械化步兵旅也是長途機動,與北京軍區某部進行了一場對抗演習。而這一次,4個齊裝滿員的作戰師要攜帶大批重型裝備,配合空軍、航空兵部隊進行縱橫萬裏大規模機動,能不能順暢進行,對我軍來說既是一個新課題,也是對戰略機動能力的一次全麵檢驗。
當前,隨著國家利益的不斷拓展,我們迫切需要確保戰略資源和戰略通道的安全,以維護國家發展的戰略利益。這就更需要加強戰略投送能力和機動作戰能力。
去年汶川大地震,盡管我軍在很短時間內就向災區調集了十多萬兵力,初步顯示了我們的戰略投送能力。但與作戰任務不同,這種非戰爭軍事行動部隊是沒有帶重裝備的。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我軍正在循序漸進提高戰略投送能力。從2006年一個旅幾千人,到這次同時出動4個師幾萬人,應該說我軍不僅能夠“走得動”,而且要能“走得快”、“走得遠”。
可以肯定的是,“跨越-2009”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次演習,是對我軍是否具備“走得動”、“走得快”、“走得遠”,是不是一支具有快速反應能力、遂行遠程戰略任務的精銳之師的大檢閱。
武裝奔襲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資料圖片)
當前,聯合作戰正在向戰術級延伸。“跨越-2009”是對我軍陸空聯合作戰進入戰術層次的一大檢驗,具有很強的實戰性,對指揮員能力素質提出了新挑戰
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始終是加強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檢驗核心軍事能力建設水平的最重要尺度。
能力建設隻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戰鬥力標準。它是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直接牽引,標準越接近實戰,就越有利於解決能力建設實踐滯後於實戰需求的問題。“跨越-2009”演習有4個建製師,參演人員近5萬人,還有6萬台車輛和大型裝備參演,這說明參演部隊基本是全員全裝參加演習,是一個很貼近實戰的演習。
與以往不同的是,“跨越-2009”是空軍和陸航部隊出動部分兵力和多種機型直接參與演習行動。這樣演習更加貼近實際作戰情況,訓練的合成化程度更高,也有利於我軍訓練和作戰向更高一個層次發展和挺進。特別是陸空聯合作戰進入戰術層次,對指揮員能力素質更提出了新的挑戰。聯合指揮員不僅要籌劃好空中戰鬥力量的使用和陸空戰鬥群隊的精確協同,還要努力掌握空軍等軍兵種的理論知識和作戰原則,這樣才能掌握戰場主動權。
以前,我軍組織陸空聯合演習,受思想觀念、編製體製、指揮手段等多種因素限製,空軍通常隻是派一兩名聯絡員作為“代表”到陸軍指揮所“受領任務”,名為聯合,實質依舊是按照合同戰鬥的方法組織戰鬥,依舊是陸軍“一家獨大”。如今,當兩個以上軍種的戰術兵團,在戰役編成內進行聯合作戰時,戰役與戰術行動交叉兼融,戰術手段往往直接達成戰役目的,因而既有戰役的下延,也有戰術的提升。這種特色鮮明的聯合作戰,顯然就不能簡單沿用以往戰術兵團進行合同戰鬥的方式方法,也不能照搬照套聯合戰役的方式方法,而是有其特定的研究內容。
從實戰需要出發,“跨越-2009”能否打破行政編製,按作戰指揮進行編組,將空軍作戰小組、地麵指揮組和地麵聯絡員等融入陸軍師團營連各級指揮所的指揮中心、情報中心和火力中心等作戰要素中,構建起各級聯合指揮機構,切實實現層層聯合決策,時時聯合行動,共同完成主要戰鬥任務,我們將拭目以待。
實兵演習,是除了實戰外最能檢驗戰鬥力的一種方式。“跨越-2009”與傳統一支部隊的單一演習相比,對戰場組織指揮提出了更高要求
演習,是在想定情況誘導下進行的作戰指揮和行動的演練,是軍事訓練的高級階段。組織實戰條件下大規模的聯合演習,是強國軍隊普遍采取的措施。
目前,世界軍事強國都在進行軍事變革,組建聯合作戰集團,增強部隊聯合作戰能力,適應信息化戰爭。而我國的7大軍區是在以前10大軍區的模式上縮編而成的,從本質上看,是立足於區域防守的理念,部隊力量被分散了。因此,以往我軍的演習大都是各大軍區下屬的單支部隊單兵種的演習,而“跨越-2009”則明顯不同,由於涉及多軍種、多兵種和四大軍區,需要組建類似聯合指揮機構實現跨區指揮,也便於為今後我軍指揮係統的結構性變革摸索經驗,為鍛煉部隊快速反應能力奠定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看,“跨越-2009”將真正演練聯合作戰與聯合指揮能力的生成。因此,與我軍以往的曆次合同戰術演習有著明顯的區別和不同,“聯合”意味、“探索”意味十分濃厚。
另外,如此大規模的實兵演練,對戰場組織指揮要求很高。一是組織工作非常複雜。“跨越-2009”為多軍兵種聯合演習,組織協調工作量相當繁重。部隊拉動的全程都要擔負大量“作戰”的任務,有很多未知的對抗課目。麵對複雜戰場情況,指揮員能否正確決策?麵對電磁幹擾,作戰命令能否及時下達和執行?這些既考驗各級指揮員、指揮機關的臨機應變能力,同時也考驗我軍近年來部隊信息化作戰水平的建設效果。
加之這麽多部隊同時進行遠程機動,不光要考慮人的吃住行的問題,還有車輛裝備的油料、彈藥、維修等很多問題。對原有的保障理念、保障體係也是一次新的考驗。
訓練,是加快戰鬥力生成的基本途徑。“跨越-2009”是我軍落實新一代訓練大綱的重要實踐,我軍整體作戰能力將在檢驗中提升
從今年1月1日起,全軍和武警部隊正式按照新編修的《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組訓。這標誌著我軍推進軍事訓練從機械化條件下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進入嶄新階段。
而“跨越-2009”則是我軍新一代訓練大綱頒布後的首次大規模聯合演習。演習將圍繞貫徹落實新大綱,著眼全麵檢驗和提高部隊信息化條件下整體作戰能力展開,突出指揮決策方式、陸空協同作戰、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機降突擊作戰、模擬對抗、多專業綜合等六個方麵的演練內容,全麵檢驗和提高部隊信息化條件下整體作戰能力。
按照新大綱要求,部隊在演習過程中,演習導演部將組織部隊、院校和科研機構人員組成評估導調機構,全程運用“陸軍部隊演習評估係統”,對參演部隊的首長機關指揮控製活動和部隊戰鬥行動進行量化評估,以準確收集部隊演習的真實數據,檢驗部隊的真實戰力。
應該說,組織跨區基地訓練演習,是適應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要求、創新組訓方式方法的重要實踐活動,是推進軍事訓練轉變、提高部隊全域作戰能力、貫徹落實新的訓練大綱、發揮基地綜合效益的實際舉措和有效途徑。用科學發展的思路,準確把握我軍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新內涵,深入探索新形勢下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鮮明特征和內在規律,把核心軍事能力建設推向新階段,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曆史責任。
“跨越-2009”,是個意味深長的代號。在這裏,我們預祝演習圓滿成功,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實現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