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俄空軍計劃在2015年前采購48架蘇-35戰機,作為下一代戰機T-50服役前的補充
簡氏:俄別無選擇 隻有繼續售中國最先進武器
環球時報駐美記者徐甜甜報道,據8月5日出版的《簡氏防務周刊》稱,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的一位官員表示,俄羅斯已提出向中國出售蘇-33和蘇-35戰機的建議。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該公司副總董事長亞曆山大·米赫耶夫8月初的話說,俄羅斯已表示願意向北京出口蘇-33和蘇-35戰機,目前正等待答複。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進口了蘇-27SK戰機,隨後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國產重型第三代(中國戰機劃代方法)戰鬥機,采用國產的先進航空電子係統與飛控、武器係統。盡管俄羅斯對“非法複製”蘇-27SK戰機感到不滿,但中國和俄羅斯繼續就出售艦載飛機展開談判。
據稱,根據中俄兩國在2008年12月簽署的一項協議,北京承諾停止複製俄羅斯軍事技術的行為。而中國本國沒有生產艦載固定翼戰機的經驗,渴望恢複與俄羅斯的關係,以便能夠獲得蘇-33艦載戰鬥機。
文章稱,中國購買蘇-35戰機對該項目的未來至關重要,迄今為止俄羅斯空軍僅訂購了48架蘇-35戰機,而且尚未有其他海外訂單出現。
雖然北京在繼續研發高性能戰鬥機,但它在2000年至2004年間購買的100架俄製蘇-30MKK戰機,仍然是其空中力量的重要資產。因此,如果北京增購技術更尖端的蘇-35戰機,將標誌中國航空兵俄係裝備水平向前又邁出了一步。
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曾經披露,自2001年以來,它已向中國出口了價值160億美元的武器。中國國防工業發展使得其收入受到威脅,為此莫斯科別無選擇,隻有繼續向中國提供俄方最先進的係統,否則未來可能會失去中國這個市場。
報道稱,殲-11B裝備有先進的數字化控製係統,比蘇-27SK的機械操縱係統更加靈活可靠。
蘇-35BM編號為901的首架原型機
蘇-35BM編號為902的第二架原型機
中國空軍殲11B戰機模型
同蘇-27SK相比,殲-11B的機體設計進行了優化,雷達和座艙設備到了90年代後的標準。
蘇-35型單座多用途戰鬥機,主要改進在於矢量推力發動機和有源相控陣雷達。
蘇-35增大了尾錐以安放後視雷達
蘇-27SK仍使用早期半主動雷達中距導彈,在空戰中已難以取得優勢,必須進行火控係統的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