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英街的武裝對峙(組圖)

(2009-07-27 20:03:57) 下一個

 中國邊防警察網  www.chinagabf.com


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大鵬灣畔沙頭角鎮內的“中英街”,長不足一裏,寬不盈兩丈,街心以“界碑石”為界,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戰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1899年6月9日李鴻章在和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規定將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次年3月16日,中英兩國的勘界人員來到了沙頭角,他們從海邊開始沿著河道進行測量和勘界,在測量好的點位豎立了木質界樁,界樁上書寫著:“大清國新安縣界”。3月18日,沙頭角勘界結束。界樁在沙頭角一條幹涸的河道上一字排開、向前延伸著,把沙頭角一分為二,變成了“新界沙頭角”和“華界沙頭角”。勘界後不久,有人在河床兩側搭建房屋,還出現了擺攤做生意的鄉民,這裏逐步形成了一條小街的雛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前身。

  1899年3月18日,中英雙方進行的“新界”北部陸界勘界結束。沙頭角的土地和居民被“劈”成了兩個部分,有了“英界”和“華界”之分。其中有一段處於河道上的邊界,被當地人稱為“鸕鶿徑”的用麻石鋪成的沿河小道,即是後來形成中英街的地方。

  1905年,英方在沙頭角這一段邊界豎立了20塊界碑,並編了號碼,中英街上的第3號至第7號界碑由此而來。

  1949年10月,解放廣州的戰鬥打響,參加解放廣州的解放軍主力是陳賡將軍的二野4兵團及四野13、15兵團,再加上由曾生同誌任司令員的兩廣縱隊。當時蔣匪軍倉皇逃跑,潰不成軍,鄰近香港的深圳(寶安)是邊陲之地,國民黨的力量薄弱,粵贛湘邊區縱隊早已在惠陽寶安一帶活動。當解放廣州的戰鬥打響後,當地部隊也接到命令:組成兩廣縱隊南路軍,迅速解放惠(陽)東(莞)寶(安)順(德)中(山)等地。

  當時,南下的解放軍的主力部隊正在廣州一帶激戰,尚未下來。南路軍,主要是由一直在惠、東、寶一帶堅持鬥爭的東江縱隊北撤後,留下的400多人的武裝力量發展起來的。此時已發展到5個團,達3.8萬人,再加上地方民兵,聲勢十分浩大。

  1949年10月16日,沙頭角解放,中英街成為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對壘的前沿。“當時中英街的高音喇叭經常放著激動人心的政治口號1951年2月15日,省政府開始實行邊境管理,所有人員均須從正式口岸憑公安機關簽發的《出入境通行證》進出境。“中英街”非正式口岸,因而開始限製人流往來。加之建國初期中英關係仍比較緊張,中方開始執行政治邊防和軍事邊防政策,港英政府則在“新界沙頭角”實行“宵禁”,中英街變成了邊防禁區。

粵贛湘邊區縱隊的我軍戰士與英國警察在界碑附近相遇

雙方好像並不友善

附近群眾正在圍觀

雙方的身體姿勢很有意思,據說是動手拔槍的預備式



事態好像要升級

粵贛湘邊區縱隊在解放前一直在沙頭角一帶活動,痛恨英國警察

張大機頭的駁殼槍,這是個標準的拔槍動作 

好帥的小夥子,打扮時髦,穿了雙現在都很流行的高腰球鞋

大家拉拉手

英國警察離開後還不斷回頭看,是找交的新朋友呢,還是心裏不服氣?



 帥氣的小夥子,解放了,再也不用害怕帝國主義咯




《邊防警察報》、《中國邊防警察》雜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主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邊防部隊主辦的黨委機關報刊。中國邊防警察網  www.chinagabf.com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邊防部隊·邊防警察報社主辦,刊登的新聞信息和專題專欄資料,均為邊防警察報社版權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