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軍突然封鎖空間隕石情報 終止與科學家合作(組圖)

(2009-07-20 07:55:42) 下一個

2009年07月19日 09:59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作為星球大戰技術的重要一環,導彈預警衛星也可以發現地球軌道上的各種不明飛行物。圖為美國導彈預警衛星示意圖。

近10多年來,美軍導彈預警衛星掌握的大量隕石數據,一直是天文學家開展研究的好助手。然而,美國《Space.com》網站6月初透露,五角大樓已經終止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停止提供隕石衛星數據,此舉令科學家們大惑不解。有分析認為,這與美國軍方正在秘密打造的新一代天基預警係統有關。

隕石情報曾被當“垃圾”

據6月18日出版的美國《自然》雜誌報道,隕石數據原本是美國“國防支援計劃衛星係統”在監測導彈發射或核爆過程中的“副產品”。據原美空軍上尉布賴恩·威登介紹,美軍的導彈預警衛星能捕捉穿越地球大氣層的熱源體,可偵測隕石進入大氣層的時間、位置、高度和亮度。按照他的說法,軍方曾認為這些數據沒多大用處,不將其看作什麽機密,“就那樣把它們丟在地上”。

不過,這些軍方曾不屑一顧的數據,卻一直是天文學家眼中的“香餑餑”。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員彼得·布朗對《自然》雜誌表示,自己從1994年開始搜集相關資料,根據當時的非正式協議,研究隕石的科學家們可以拿到有關數據,軍方會以匿名電郵形式向他們發送隕石的坐標、高度及大小等情報。

布朗指出,雖然這些信息很簡短,但仍然幫了科學家們的大忙。正是根據軍方提供的隕石數據,他和同事於2002年開始計算每年墜落地球的隕石數量。同樣是得益於這些數據,布朗在2008年成功發現了當年TC3小行星墜落在撒哈拉沙漠的殘骸。

美軍方為何立場突變?

此次五角大樓突然立場大變,對依靠軍方衛星情報追蹤隕石的科學家們來講,無疑是個沉重打擊。在布朗看來,軍用預警衛星涵蓋的範圍及其所提供的信息是無法替代的;更讓他不解的是,軍方迄今不願解釋終止合作的具體原因。

軍方的反常行動,引起《自然》雜誌的極大興趣,但掌控預警衛星的美國空軍,沒有對該刊的質詢作出回應。

美國的預警衛星已經發展多代,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熟悉相關技術的原美空軍上尉威登認為,軍方此舉與新一代預警衛星的部署有關。他推測說,國防部之所以遲遲不願公開新衛星提供的隕石數據,可能是因為目前還沒有開發出能同時處理機密及非機密數據的軟件,對外披露這些資料的難度太大。

反導“天眼”悄然成型

威登所說的新一代偵察衛星,是指逐步成型的美國國家導彈防禦係統(NMD)中的天基紅外預警係統(SBIRS)。該係統是NMD實現早期預警的關鍵,也是地基攔截導彈的“天眼”。它由兩顆大橢圓軌道衛星、4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23顆低軌道同步衛星構成,可滿足對戰略與戰術導彈預警的需要。

其中,首顆大橢圓軌道衛星及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已分別於2006年、2007年發射升空,低軌道同步衛星也在2007年開始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與美軍現役預警衛星不同,新一代天基預警係統能在來襲導彈的推進劑完全燃盡、彈頭與彈體分離後繼續實施跟蹤,從而更早地完成彈道估算。這與現有的預警係統由地基雷達進行彈道估算相比,顯然是一大突破。此外,由於它能提供更精確的跟蹤數據,因而能使攔截導彈在目標進入地基雷達的探測範圍前就發射出去。有消息指出,這套天基預警係統將特別“關照”亞太地區的導彈發射。

軍事觀察家指出,盡管不能完全排除威登所說的新預警係統存在“技術問題”的可能性,但從目前情況看,美國軍方突然封鎖隕石情報,更大程度上是為加緊打造反導“天眼”做掩護:一方麵,該係統本身就屬於高度保密的項目,隨著國家導彈防禦計劃的推進,美國軍方不願冒因民用而泄密的風險;另一方麵,NMD係統已經超出了單純防禦的範疇,遭到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不少國家的反對,五角大樓在新一代天基預警係統上保持低調,多少會降低外界的批評聲音。

導彈預警是太空攔截導彈技術中的重要一環,但也可以在民用方麵對隕石研究提供很大幫助。圖為太空攔截洲際導彈彈頭的模擬圖。

科學家對外太空飛行物的探測手段,難以和軍方衛星相比,因此利用導彈預警衛星的數據,可以大大提高民用太空領域的研究效率。

哈勃天文望遠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