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揭秘:一次空難摧毀前蘇聯太平洋艦隊(圖)

(2009-07-14 08:45:53) 下一個

揭秘:一次空難摧毀前蘇聯太平洋艦隊
2009年07月    來源:四川在線

1981年2月7日,一架編號為USSR-42332的圖-104A型客機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附近的普希金城軍用機場剛剛起飛,就一頭栽向機場跑道,機上52人全部遇難。更令人震驚的是,罹難者中包括了太平洋艦隊司令在內的16名海軍將領和一名陸軍將軍,以及太平洋艦隊的其他核心領導。規模龐大的前蘇聯太平洋艦隊一時竟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2月7日也成為蘇聯海軍曆史上最沉重的一天,要知道,就是在戰火紛飛的二戰中,蘇聯海軍也隻損失了4名將領。近代世界航空曆史上發生過很多大空難,事後大都會將相關資料和信息公布於眾,供專家學者研究參考。但是前蘇聯發生的這起大空難,至今仍是疑雲密布。

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圖片來源:環球網

    不祥的“二月花”

    1981年2月初,前蘇聯海軍每年一次的海軍聯合作戰指揮演習照常在列寧格勒海軍基地舉行,在時任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的主持下,海軍四大艦隊司令以及主要軍事主官雲集列寧格勒,參加了這次海軍司令部對各艦隊司令部指揮能力的考試。按照海軍的要求,太平洋艦隊司令及其下屬主要軍事主官於1月30日乘坐太平洋艦隊的圖-104專機,從弗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啟程飛往列寧格勒。經過一周考核後,他們準備返回太平洋艦隊駐地,此時傳來喜訊:太平洋艦隊在這次考核中被戈爾什科夫評定為優秀。就在將領們歡欣鼓舞的時候,一場災難卻在向他們逼近……

    在2月7日的返航飛機上,乘坐著太平洋艦隊司令安杜爾特·斯比利德諾夫海軍上將、艦隊航空兵司令戈奧爾基·巴甫洛夫海軍中將等總計16名太平艦隊艦隊的將領,濱海軍區的一名陸軍將軍也搭機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其他人員還有太平洋艦隊的主要軍事主官和一些政府要員,其中包括濱海地區蘇共黨委書記拉馬科金及其夫人。

    對於即將到來的災難,遇難將領的親屬們卻好像未卜先知。遇難的丘爾科夫少將的遺孀後來回憶道:“他們即將乘機離開的時候,我和丈夫住在一起,我丈夫匆匆收拾行裝準備出發,當他走出屋後他的同事驚呼:‘少將同誌,你怎麽不戴軍帽呢?海軍將士必須帶軍帽的!’,這時他才反應過來,又匆匆跑回家來取軍帽,一下子我就感覺要有什麽禍事發生”。當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太平洋艦隊濱海分艦隊司令瓦西裏·基哈諾夫少將的遺孀也在事後回憶道:“我們家中當時有一盆仙人掌,通常在每年五月總會開花,但是那個仙人掌的一個分枝卻突然在二月開花了,更讓人難以琢磨的是,當花開一天後我得知丈夫要回來時,那朵花竟凋謝了。我憂心忡忡地對兒子說,如果明天我能見到你爸爸,那我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隨後那一切都發生了……” 

    海軍總部奠基於1704年。1806—1819年間,由建築師紮哈洛夫設計修築。塔樓正麵寬度為400多米。塔樓的基座部分為一個設計成類似凱旋門的拱形六門。門上裝飾有以海洋及俄羅斯海軍為主題的各種雕像及半浮雕。

   驚魂8秒鍾

    圖-104噴氣式客機,是世界上第二種噴氣式客機。它是在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為蘇聯空軍研製的第一種噴氣式轟炸機的基礎上研製開發的。圖-104A在1970年到1980年間是前蘇聯最高級的噴氣式客機,是蘇共政治局主要成員的指定專機,同樣也曾經作為勃羅日涅夫的專機。1981年其改進型的圖-104A發生的空難造成的損失,不但很快讓圖-104徹底退出現役,而且深刻地改變了蘇聯太平洋艦隊的命運。

    2月7日,列寧格勒下了一場雪。下午,普希金軍用機場接到消息,稱一場不小的暴風雪即將來臨,但讓人疑惑的是,竟沒有人命令取消這次航班。

    蘇聯時期所有物資都很匱乏,中心城市的供給要比邊疆地區好的多,即將返回駐地的太平艦隊軍官們趁著演習間隙,瘋狂采購邊疆地區買不到的緊俏物資,有些軍官甚至將在列寧格勒購買的彩色電視機 (80年代初蘇製彩色電視機剛剛投入生產)、捷克和波蘭生產的組合式家具拚裝板,全部帶上了飛機。除了官員們隨身帶的個人行李外,為了參加這次聯合指揮演習,太平洋艦隊代表團還攜帶了繪圖儀、標尺和大量作戰海圖等保密物資。這些東西本身並不沉,但因屬於保密物資,全部由厚重的大鐵箱封裝。此外,太平洋艦隊司令還通過海軍的關係在列寧格勒搞到了幾噸重的優質印刷紙,也被送上了飛機。

    空難發生後,蘇聯當局組成的空難調查組曾對飛機殘骸附近遺落的各種物品進行了稱重,結果表明,這些物品的重量超過了圖-104A理論設計的最大載重極限,飛機實際上已處於超載狀態。飛機裝載的大量貨物都堆放在機艙尾部,飛機的重心偏向尾部,嚴重破環了飛機的氣動性能。

    塔台在向太平洋艦隊專機發出起飛指令後,飛行員僅僅滑行了不到幾百米的距離,甚至沒有滑行到跑道邊緣就匆匆起飛了。飛行員機組都是太平洋艦隊航空兵部隊的優秀飛行員,他們駕駛類似機型已經超過10年。他們的起飛動作,采用了當時剛引入蘇聯的國際流行的平衡法,可使飛機迅速飛離地麵,但這樣做卻使飛機離災難更近一步:迅速爬升使飛機的升力迅速下降,而升力和飛機重量比值也隨之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飛機的平衡性降到了極限。

    剛剛升空的飛機僅僅飛行到50米高度時,就遇到了強大的側翼氣流。飛行員為克服這股氣流,便習慣性地將飛機向右側氣流方向壓了過去。沒想到,極其不穩定的機身遇到了強大的氣流,飛機頓時像斷了線的風箏向地麵一頭栽去,從起飛升空到最後墜地僅僅用了8秒鍾。

 

    5月9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的閱兵式上,“白楊-M”機動式導彈車駛過紅場。新華社/法新

    能否蓋棺定論?

    空難發生幾個星期後,蘇聯當局才成立了特別調查小組展開調查,從恐怖襲擊到技術論證,各種可能性都在排查之列。在調查過程中,圖波列夫設計局、海軍司令部、蘇聯國防部以及圖-104A的試飛員陷入了激烈的爭辯。但是空難必須有人來承擔責任,最後這一艱巨的“重擔”都被推諉到了遠東航空師運輸機團團長雅克列夫上校身上,雖然空難發生與他的辦公所在地相距幾千公裏之遙,但是那架飛機卻屬於他管轄的飛行團,作為官方定罪的依據已經足夠了。調查組的專家調閱了出事當天塔台和飛行員的無線電通信記錄及飛行資料,最終確定事故原因是飛機襟翼開啟的不對稱性導致機體傾斜所致。盡管官方對這起空難有了定論,但是關於飛機失事的原因仍是眾說紛紜。

    雖然蘇聯軍隊內部有著嚴格的飛行規章製度,例如,在飛行時任何級別的軍官都必須服從飛機駕駛員的指揮,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卻難度很大。太平洋艦隊的專機也同民用客機一樣規定每名乘客隻能攜帶20公斤行李,超載必須得到艦隊司令的批準。但是飛行員安東·伊尤欣中校卻沒有嚴格按照這一規定執行,原因很簡單,空難發生時他離退休還差兩個月了,他已經習慣了將領們趾高氣昂地向他申辯,況且又有誰會願意去阻擾並得罪艦隊領導呢?

    而昔日不可動搖的太平洋艦隊,自那次元氣大傷的空難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經過蘇聯後期的沒落以及俄羅斯時期的不受重視,雖然太平洋艦隊在遠東擁有天然良港,但在海軍中的競爭力急劇下降,始終無法走入俄軍政領導層關注視線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