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隨著6月30日國際鐵礦石談判最後期限的日益臨近,2009年這一談判正陷入僵局。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5月20日表示,談判結果還無法預料,15天內,中方與三大礦山沒有任何接觸。中方堅持2009年澳礦長協價應降45%,巴西礦價格降40%。
然而,在鐵礦石談判陷入僵局之際,中國開始對鋼鐵業產能過剩進行調整。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關於遏製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首次就鋼鐵業產能過剩問題提出,對不顧市場需求而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商業銀行減少或停止貸款。
時隔4年,鋼鐵業“限產”為何再次走上台前?
淘汰落後產能穩鋼價
“限產令”很容易讓人想起2005年。當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國內50家鋼鐵企業采取“限產保價”的措施,試圖穩定鋼材價格。
與4年前相比,此次的“限產”少了“保價”二字,但在政策意圖上,均有穩定鋼價的目的。
分析兩次“限產”,都在鋼價大起大落的背景下發生,似乎從中可以梳理出這樣一個邏輯:隻有“限產”才能提高鋼價,從而解決現階段較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保證鋼材市場的穩定。
中華商務網華瑞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馬忠普5月21日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通報》出台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穩定鋼材價格,使鋼鐵行業走出虧損。
《通報》稱,當前鋼鐵行業產能已嚴重過剩。2009年產量隻需保持47億噸就能保持供需平衡,產能與國內消費和出口的實際需求相比,約過剩25%~30%。
“限產令”的出台,表明工信部下大決心抑製鋼鐵產量、淘汰落後產能。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曾三次發文逐步落實,《通報》就是國家第三次發文,而這三次發文在內容和落實深度上都逐步升級。
2005年7月出台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首次以國家公文的形式提出,由於亂建廠等原因,國內鋼鐵供大於求,行業很不穩定,並強調要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落後產能。
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較低,鋼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此次《通報》要求淘汰落後產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產業集中度,達到穩定鋼材價格的目的。
而2009年3月出台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細則,進一步要求要嚴控鋼鐵總量,加快淘汰落後,並規定淘汰高爐、電爐,落後煉鐵能力7200萬噸、煉鋼能力2500萬噸。
最近的《通報》明確,要依法關停落後產能,並嚴格執行《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中有關淘汰落後產能的規定。
5月21日,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薑謙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說:“‘限產令’的出台與其說是限製鋼鐵過剩產能,不如說是糾正其發生偏離的運行軌跡。”國家出台一係列政策,是為了促進國民經濟盡快從金融危機的創傷中走出來,但鋼鐵行業的運行卻與之相背離。
(來源:投資者報 )
消息人士稱中國將堅持鐵礦石至少降價40%要求
2009年05月
鳳凰網財經訊 據外電報道,一位行業消息人士周三表示,中國鋼鐵業將拒絕接受力拓與新日鐵剛簽訂的鐵礦石降價協議。
該消息人士表示,中國鋼鐵協會將最快於今日發布聲明,拒絕接受該降價協議。
中國鋼鐵企業希望,鐵礦石能至少降價40%。
礦業巨擘力拓周二發表聲明稱,已與新日本製鐵就鐵礦石基準價格達成協議,將本出貨年度鐵礦粉合約價格下調33%。
知情人士周三表示,韓國浦項鋼鐵將接受鐵礦石合同價格的33%下調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