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卡紮拉會戰:\'沙漠之狐\'隆美爾輝煌的頂點

(2009-07-09 11:34:26) 下一個

卡紮拉會戰:"沙漠之狐"隆美爾輝煌的頂點
2009年07月      來源:中國經濟網

 

埃爾溫·隆美爾(Erwin·Rommel)

    卡紮拉會戰是隆美爾運用克勞塞維茨“進攻力學”理論的典範。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他做出了一生中“最為大膽”的決定,擊潰了英國著名的第8集團軍。從此,他聲名鵲起,為世人所矚目。

    會戰背景

    1941年底至1942年初,希特勒加強了在地中海的海空力量,德第2航空隊開始對英軍在地中海的海空基地馬耳他進行狂轟濫炸,德意海軍在地中海積極打擊英國海軍及其運輸船,由意大利開往的黎波裏的運輸船可以暢通無阻地駛過地中海了。1942年1月5日,9艘商船在的黎波裏安全靠岸,給隆美爾卸下了50多輛坦克和2000噸燃油,使德意非洲軍的坦克很快增加到了150多輛。得到這些增援後,隆美爾悄悄地進行著反攻準備,他對自己的計劃秘而不宣,使意大利人和英國人都以為他準備繼續撤退。21日8點30分,隆美爾命令非洲裝甲集團軍發起進攻。英軍戰線拉得過長,遭到突然打擊,隻得匆忙應戰,英第1裝甲師在第一次交鋒中就損失了半數以上的坦克。25日,隆美爾攻占了姆蘇斯。這時,英軍指揮係統陷入混亂,指揮官們正在沒完沒了的爭吵。接著,隆美爾佯裝進攻邁吉利,當英軍兵力被吸引到邁吉利時,隆美爾卻猛攻班加西。29日,班加西再次易主,隆美爾繳獲大批戰利品。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裏奇被迫放棄了邁吉利,退守卡紮拉防線。在隨後三個多月中,德意聯軍與英軍雙方戰線大致穩定在卡紮拉防線上。雙方都在加強力量,積極準備向對方進攻。

    戰前雙方態勢

    卡紮拉防線位於托布魯克以西75公裏的地域,是英軍利比亞防線的最前沿。它北起海岸附近的卡紮拉南至沙漠中的比爾哈希姆,綿亙80公裏,由一係列要塞、大量的野戰工事、大片的布雷區組成,具有相當的防禦縱深。英軍第8集團軍下轄兩個軍:第13軍和第30軍,第13軍負責卡紮拉南部的防禦,第30軍負責卡紮拉北部的防禦。防線的北端由南非第1師防守,南端築有要塞,由自由法國第1旅防守,外圍布有厚密的雷陣。由防線的中央西迪哈夫塔向後延伸10多公裏是“騎士橋”,也是一個堅固的要塞,由英軍1個旅防守。再往東是阿德姆“盒子”,由印度部隊防守。防線的後方是由機動能力強的裝甲和摩托化部隊組成的強大預備隊。托布魯克是整個防線的補給基地。隆美爾在談到卡紮拉防線時寫道,“所有的要塞都擁有強大的炮兵、步兵和裝甲部隊及充足的彈藥。整個防線的構築顯示出優良的技巧和高超的技術水準。所有陣地和要塞均符合現代戰爭的要求……埋設的地雷總數達100萬顆……”然而英軍部署也存在明顯的缺陷。此部署主要是為了一旦準備充分後向西發起進攻,而不是為了坐待隆美爾的進攻。另外,他們在貝勒哈邁德建立了前進基地和鐵路終端站,這是一個很容易受到德軍翼側包抄的明顯目標,那裏堆積如山的物資需要掩護,使得英軍指揮官顧慮重重,作戰時不敢隨意調動部隊,其機械化部隊的威力便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會戰開始前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下:隆美爾以3個德國師和6個意大利師對6個英國師(2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加強旅和2個“集團軍”直屬坦克旅。不過5個意軍步兵師有4個是非摩托化的,在即將開始的機動戰中發揮不了多大作用,而英軍步兵師已幾乎全部摩托化。經補充後,隆美爾擁有560輛坦克,其中230輛是過時和不頂用的意大利坦克;除掉30輛在修理中的坦克和20輛剛運抵的黎波裏的坦克外,再無任何後備坦克;560輛坦克中包括19輛3型特種坦克,裝有50毫米反坦克炮一門。得到加強的英軍有849輛坦克,還有420輛可派來增援的坦克。849輛坦克中有近400輛新近裝備的美製“格蘭特”式坦克,該坦克裝有一門75毫米坦克炮,裝甲厚度和主炮穿透能力均優於德國3型特種坦克。英軍在坦克數量方麵處於3:1的優勢,在火炮數量方麵處於3:2的優勢,特別是反坦克炮方麵,英國新裝備的57毫米反坦克炮質量優於德軍的50毫米反坦克炮。在空軍方麵,雙方的力量比其他任何一次戰役都接近平衡。更準確點說,隆美爾略占優勢。德意方麵擁有704架飛機,英軍方麵擁有近600架飛機。德意軍共9萬人,英軍10萬人。

隆美爾的“進攻力學”

    麵對英軍的防線,隆美爾一直在思考著最佳作戰方案。他重新改編了自己的裝甲集團軍,謹小慎微地避免向敵人暴露企圖,使對方摸不清他究竟是在加強防禦還是在準備一次新的進攻。由於英軍沿著防線,自與大海毗鄰的卡紮拉一直到比爾哈希姆,已埋下了一百萬枚地雷,隆美爾感到震驚和沮喪。因為英軍的這條防線恰好切斷了所有理想的沙漠小道,使得隆美爾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他既不能直接發起正麵進攻,也不能做漫長的迂回運動以越過比爾哈希姆盡頭的沙漠。

    隆美爾思來想去,克勞塞維茨著名的“進攻力學理論”浮上了腦海。進攻力學,也稱“杠杆”戰術。這種戰術的核心內容是正麵佯攻敵人,而將主力迂回到被攻擊方的後方或一側,給敵人以致命打擊。為什麽稱為“杠杆”戰術呢?可以這樣理解,同樣的力,作用力臂不同,產生的力矩的大小也不同。假如把整個戰場看作是一個力臂的話,以進攻某個山頭為例,從正麵進攻這是一個力點,從山的一側進攻或從背後進攻都是一個力點。一個戰場分三個力點,正麵、一側和後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置在正麵,就好比把力用在杠杆貼近支點上一樣,對作戰戰鬥力發揮得很小。可是如果把一部分兵力從正麵移置敵人的一側或後方進行迂回,那麽所發揮的力就不一樣了。對於敵人而言,因為後路被堵死了,就很可能陷入完全無法退卻的困境,從而喪失了他原有的優勢。

    於是,隆美爾製定了一個極為冒險的作戰計劃:以一部兵力佯攻英軍正麵,拖住英軍主力;集中全部裝甲部隊從卡紮拉防線南翼實施突破,然後北上機動到英軍防線背後,這樣可以切斷英軍機動部隊與其一線部隊之間的聯係,從防線背後進行突破。其具體部署是:由4個意大利步兵師於進攻當天下午2點對卡紮拉防線北部發起進攻,並插入敵方陣地約20公裏處,隨後由德軍一個坦克營和一支由繳獲坦克裝備的部隊發起坦克進攻。目的是將英軍裝甲部隊吸引過來。至黃昏時德軍坦克營便撤出戰鬥加入主力向南的迂回行動。由非洲軍的第15和第21裝甲師、意軍第20軍的阿雷艾特裝甲師、的裏雅斯特裝甲師及德軍第90輕裝師構成的主力部隊於進攻之日當晚9點出發,向南運動到進攻出發陣地,次日4點30分在卡紮拉防線南端發起進攻。突破後即向托布魯克方向攻擊前進,截斷英裝甲部隊退往托布魯克的後路。

    隆美爾曾對他的將領講過這麽一句話,他說,這次做戰的關鍵必須造成我們不是向南進行一側包圍,而是向北實施正麵突破這種假象,隻要這種假象沒有被英國人識破,我的“杠杆”就能撬動敵人的堅固防線,殲滅他。這是隆美爾一生中“最為大膽”的決定。許多德意軍官提醒隆美爾:“你這是拿自己的全部榮譽去冒險!”因為一旦迂回突破失利,德意聯軍將全線失敗。他的參謀長阿爾曼雷德·高斯於1957年寫道:“他讓軍團的全部坦克迂回到南端。這種進行翼側包圍的決定是十分大膽和罕見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隆美爾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也必須從那個側翼繞道而行。如果他的這次戰鬥失利,他將麵臨失去整個非洲的危險。”

會戰經過

    英軍最初計劃於1942年5月中旬發動進攻,但由於隆美爾裝甲集團軍的實力明顯增強,英國軍方認為尚不具備發動進攻所必須的強大優勢,遂決定把進攻推遲到6月中旬。這是個致命的決定。

    隆美爾決定搶先動手。1942年5月26日下午2時,4個意大利步兵師對卡紮拉防線發起正麵進攻,一個德國坦克營開著大汽車,汽車後麵拖著砍倒的大樹,在沙漠上兜圈子,卷起了滾滾沙塵,以迷惑英軍。英軍果然上當了,他們誤認為,德意聯軍主力將從卡紮拉防線的北端(也就是英軍第8集團軍的正麵)實施突破,而忽視了防線的南翼。隆美爾恰恰就是從這個最薄弱的部位突進防線的。晚上大約8點30分,隆美爾宣布“開始行動!”這是他向南運動的出發信號。乘英軍防線正麵混戰之機,隆美爾率領主要突擊部隊乘夜色掩護急速迂回卡紮拉防線。淩晨3點,隆美爾的部隊到達位於比爾哈希姆以南的第一道停留線上,這是一個離托布魯克70公裏的沙漠前哨。非洲軍已成功地繞過英軍的防線。隆美爾下令部隊進行陣前編隊,左翼是第21裝甲師,右翼是第15裝甲師。每個師又進行了“區域編隊”——330輛坦克後麵跟著工兵、炮兵和信號兵,兩翼是乘坐卡車的步兵以及反坦克部隊;中間是他的“駝峰”——成千輛編成梯隊的給養卡車。5月27日清晨4點30分,編隊開始向北推進。

    第一天,隆美爾達成了戰術突然性。因為英軍判斷失誤,沒有及時向南翼調派裝甲部隊。但隆美爾並未能如願以償,他沒有衝到海邊,從而切斷卡紮拉防線上的那些英軍師的退路。這天結束時,他離海邊仍有近40公裏,卻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第二天,隆美爾繼續北進,但進展很小,損失卻很大。天黑時,他速戰速決的企圖已經失敗,他隻剩下150輛坦克可用了,而英軍手裏還有420輛。這是英軍把隆美爾打翻在地的絕好機會,可惜英軍並未能抓住戰機。第8集團軍司令裏奇沒有集結起他的裝甲部隊,協同打擊共同的目標,也沒花力氣打擊德軍的補給線。

    5月29日,德意聯軍對防線北端英軍南非第1師的陣地進攻受挫,危急之中,隆美爾決定放棄原來的作戰計劃,用88毫米高射炮和反坦克炮阻止東麵英軍的進攻,同時組織部隊向西麵的西迪穆夫塔撤退,在英軍雷陣中撕開一個缺口,恢複與從正麵進攻的德意部隊的聯係,以便恢複一條供應自己部隊給養的主要路線。5月30日,隆美爾包圍了西迪穆夫塔。激戰至6月1日,隆美爾終於在卡紮拉防線上的西迪穆夫塔英軍陣地上撕開了一個寬10公裏的缺口,打通了與後方的聯係。6月2日至5日,隆美爾包圍了比爾哈希姆。英國人企圖堵住西迪穆夫塔的缺口,但裏奇在使用兵力方麵顯得過於吝嗇,隻拿出一半的兵力。6月5日,英軍發起進攻,但進攻重心未指向德意軍重兵集結地,卻誤入了其反坦克炮陣前,70輛坦克中有50輛被毀。鑒於英軍的攻勢已失去聲勢,隆美爾遂於當日下午發動了一次漂亮的反擊,將印度第10旅、英第22坦克旅的支援群及其後麵的4個炮兵團包圍起來。

    6月6日,隆美爾對該敵的圍殲開始了,印第10旅被殲、英軍4個炮兵團已基本喪失了戰鬥力,隻有英第22坦克旅得以逃脫。接著,隆美爾又於6月10日攻占了卡紮拉防線南端的比爾哈希姆,並於第二天從這裏向北進攻。6月12日,德軍兩個裝甲師將英第2和第4坦克旅包圍。英第4坦克旅一開始就潰不成軍,英第2坦克旅和趕來增援的英第22坦克旅也被迫撤退。激戰至黃昏,英軍損失了120輛坦克。6月13日,隆美爾乘勝進攻。到6月14日,隻剩70輛坦克的裏奇見大勢已去,被迫把英軍的殘餘部隊撤出了卡紮拉防線,向埃及邊界撤退。為盡快到達海邊,切斷英軍的退路,隆美爾急令非洲裝甲集團軍連夜出擊。但經過3個星期的血戰,非洲裝甲集團軍已山窮水盡,無法把士兵們動員起來認真執行隆美爾的命令。

    6月15日晨,第15裝甲師隻截住了南非第1師的後衛,其主力溜掉了。英軍第50師主力也突破意軍防線,從比爾哈希姆的南邊繞過,退往利埃邊界。6月15日隆美爾寫信告訴夫人露西:“會戰已經勝利了,敵軍正在崩潰。我們正在掃蕩他們的殘部。”隨後,隆美爾乘勝追擊。一周後,也就是征服托布魯克之時,隆美爾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達到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頂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