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點兵:從駐兵與那國島看日本軍事戰略轉型 | |
2009年07月 來源:新華網 |
日本駐兵與那國島到底目的何在?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玄機?本期陳虎點兵將帶您聚焦與那國島,解讀駐兵背後的日本軍事戰略轉變。
與那國島上標示與台灣花蓮距離僅一百十一公裏。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有媒體報道,日本防衛省已經證實,計劃派遣陸上自衛隊進駐日本西南側的與那國島。這個消息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與那國島是日本西南端的一個小島,這個島麵積很小,隻有二十幾平方公裏,人口也隻有1600多人。在這樣一個島上派駐自衛隊,為什麽會引起國內這麽大的反響和關注呢?一些媒體從與那國島本身的地理位置和駐兵後的軍事潛力進行了很多解釋。
我認為,這些解釋都是有道理的,但僅僅從與那國島本身來解讀這個事件還不夠充分。與那國島這個小小的實例,是日本目前軍事戰略轉型的具體體現之一。實際上,這個轉型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我將從這件事出發,談一談日本近年來軍事戰略轉型的問題,這包含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麵:
作戰方向的轉變:由北方轉向西南
冷戰時期,日本的主要作戰方向是北部。按照日本最新防衛白皮書的描述,現在日本強調要重視西南方向。而這次派兵進駐的與那國島,其位置恰恰就處於日本重視的新方向:西南。因此,我們可以將派兵進駐與那國島這個事件,理解成日本主要作戰方向轉變的一個實質性行動。
作戰方向,意味著一個國家、一支軍隊主要的作戰對象。當年日本把主要作戰方向擺在北部,其作戰對象是前蘇聯,目的是要抗禦來自北方的入侵。那麽,如今西南方向的作戰對象又是誰呢?
打開地圖,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西南方向包含著許多敏感的點。比如說,中日之間懸而未決的釣魚島歸屬問題,就處在西南方向;中日關於東海大陸架的劃分,這個紛爭也處於西南方向;而事關我們祖國統一的台灣,也是處在日本的西南方向。從西南方向涵蓋的這些點來看,日本未來的作戰方向,網友們可以自己去判斷了。
軍事戰略指導思想的轉變:由專守防備到區域控製
冷戰時期,日本的軍事戰略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專守防備 。這是一個為了抗禦北方入侵而設立的完全防禦型指導思想。當主要作戰方向轉向西南以後,日本原有的專守防衛的指導思想,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我將變化後的指導思想概括為:區域控製。日本要控製哪些區域呢?實際上,很多年前日本國內就有人提出:要保衛1000海裏的海上生命線。這個海上生命線,恰恰就是現在日本轉變的作戰方向,也就是西南方向。在這個方向包含了中日之間存在爭端的許多的點。
日本的區域控製,並不僅僅是控製西南方向日本領土上的群島和小島,還包括了這些小島周圍大片的海域。而這個區域當中,就包含了釣魚島及附近海域、東海大陸架海域,甚至包含了台灣島的西北部、西南部附近的大片海域。
這個區域控製是通過陸海空三軍聯合實施來實現的。陸軍控製這個區域當中的島嶼,這個島嶼成為一個支點,支撐著海空兵力,以實現對這個區域有效的、實時的控製。那麽,這個控製要達到一個什麽樣的目的呢?我想,它實現的是對這個區域所有活動的隨時掌控。所以,雖然派駐與那國島的兵力是陸上兵力,但是大家馬上會聯想到:日本會在這裏建起雷達站,會利用這裏的港口、機場,對周圍的大片海域實施控製——依托這樣一個小小的島嶼,日本的控製半徑可能達到幾百公裏之多。
日本將派遣自衛隊駐守與那國島,從與那國島的西崎燈塔上,可以遠眺台灣雪山山脈,手機更可收到台灣中華電信的訊號,兩者距離實在很近。[資料圖片]
與那國島與台灣花蓮距離僅一百十一公裏。[資料圖片]
主要戰役類型的轉變:由防禦轉向遠程投送
冷戰時期,為了抗禦來自北方的大規模入侵,日軍設想的主要戰役類型是大型島嶼的抗爭力戰役。現在日本的作戰方向轉向了西南,指導思想變成了區域控製,它的作戰類型會轉向一個什麽樣的方向呢?我個人認為,它會轉向力量投送型的 戰役類型。從最近幾年日方在兵力建設上的舉動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說,若幹年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建設重點一直是海上的防空反潛兵力,其主要目的僅僅在於海上控製。但是近些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建設的方向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如日本最新的“大禹”級兩棲突擊艦、16DDH直升機航母等。這些裝備的建設,實際上著眼於兵力的遠程投送。也就是說,它可以有效地、快速地把作戰兵力投向到遠離日本本島的、西南方向的這些島嶼上。
當然,力量投送不僅是包含了兵力的投送,也包括了火力的投送。所以,日本近些年來十分注重遠程的、具有較強攻擊能力的兵器的發展。比如說,在未來戰鬥機的選型問題上,日本一直將美國最新型的F22看作理想目標。而F22這型隱身戰機,就具有很強的攻擊能力。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日本的戰役類型的轉變,也帶來了兵力建設的轉變 。
作戰模式轉變:由日美聯合轉向獨立作戰
冷戰時期,日本自衛隊的主要作戰模式是日美聯合作戰 。當時要抗禦來自北方的入侵,單憑日本的力量是不夠的,而且美國長期在日本國內駐有大量兵力。因而當時的設想是:以日美聯合作戰為根基,日軍實際上是在配合美軍作戰。
現在,當日本的主要作戰方向由北方轉向了西南、指導思想由專守防禦轉向區域控製、主要戰役類型由抗登陸戰役轉向力量投送之後,它的作戰模式也在秘而不宣地悄悄發生變化。這個變化的結局,就是由日美聯合作戰轉成獨立作戰。
獨立作戰意味著日本將建立更強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軍事能力。日本現在著力發展獨立的空天偵察力量,發展獨立的海上陸上和空中的作戰力量,特別是進攻性的兵力,這也表明了日本向著建立獨立作戰能力的方向發展。當然,由日美聯合作戰轉成獨立作戰,日本很難公開把這種轉變說出口,因為這裏麵還涉及到美國的因素。但是從日本的種種做法和一步一步推行的方案來看,它實際上正在悄悄地完成這種轉型。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一葉知秋"。向與那國島這樣一個小小的島嶼派駐少量陸上自衛隊,本來並不是一件特別的事情。但是,這個小小的事件,凸顯的是日本軍事戰略的全方位的轉型。所以當有媒體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問及如何評論日本向與那國島派駐部隊的問題的時候,外交部發言人僅僅回答了一句話:我們希望日本的有關舉動,能夠有利於本地區和平與穩定。結合我們剛才講到的日本軍事戰略的轉型來看,外交部發言人的這句回答可謂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