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關於中印邊界戰爭,網上的8個誤傳(圖文) |
誤傳1:我軍在1962年的反擊戰中,已經快打到新德裏了。 事實:無論東線還是西線,反擊戰都是在當今中國地圖標注的中國境內進行的。在藏南地區,我軍已接近傳統習慣線(但沒有達到)。在阿克賽欽地區,我軍沒有越過邊界線。所以,我軍已打到新德裏純屬誤傳。中印邊界離新德裏有多遠,我軍離新德裏就有多遠。 誤傳2:在1962年反擊戰中,我軍幾乎全部收複麥線以南9萬平方公裏的藏南地區。 事實:中印邊界東段我軍主要作戰區域一個是麥線西端的達旺、西山口、德讓宗、邦迪拉一線;另一個是麥線東端的瓦弄地區。在這兩個地區,我軍已接近傳統習慣線。在麥線的其它地域,中印雙方投入兵力都不多。我軍沒有全部收複麥線以南有爭議地區。 誤傳3:亞東也是中印邊界爭議地區。 事實:亞東位於中錫(金)邊界,不屬於麥線以南的藏南爭議地區。在五六十年代,由於錫金(位於尼泊爾和不丹之間)尚未被印度吞並,亞東根本不算中印邊界地區,更沒有什麽歸屬爭議,是毫無疑問的中國領土。 今年7月,中印在亞東的乃堆拉山口恢複通商,也能說明這裏沒有領土爭議。 誤傳4:1962年邊界反擊戰,中國偷偷收複被印度侵占的亞東 事實:印度在亞東、江孜等地駐軍,是其從英國殖民當局那裏繼承下來的在西藏的特權。中印兩國政府在1954年4月29日簽訂了《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取消了印度在西藏的所有特權。所以,印度後來從亞東撤軍是根據兩國協議進行的。不是邊界戰爭我軍的“秘密”戰果。 我們大家一般都不熟悉《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中印兩國政府在商談簽署該協議時共同提出的。 誤傳5:在中印邊界西段,中國多占了3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包括以獅泉河為中心的阿裏地區)。 事實:在中印邊界西段,印度提出的爭議地區麵積總共隻有3.3萬多平方公裏,最大的爭議地區是阿克賽欽,另外還有巴裏加斯等地。目前阿克賽欽完全在我方控製之下,巴裏加斯(450平方公裏)在印方控製之下。 誤傳6:反擊戰後,我軍被迫放棄的都是平原地區,而重要的山隘和高地一塊都未放棄。我軍占據地理優勢,收複印占區很容易。 事實:中印東段邊界爭端就是傳統習慣線和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與印度平原交匯的地方,麥克馬洪線在喜馬拉雅山脊。藏南地區是山區,不是平原。 印度平原根本不屬於我國,談何放棄? 藏南地區是山區,重要的山隘和高地不止一處,不是隻有麥線上有山隘和高地,我軍戰後撤回麥線,麥線以南重要的山隘和高地不是一塊都未放棄,而是全都放棄了。 既然麥克馬洪線在喜馬拉雅山脊,當然是製高點,但這個“製高點”是麥克馬洪爵士大筆一揮“賞給”我們的,不是我軍奪山頭奪來的,是我們和印度共同占有,不是我軍獨占。在麥線“製高點”和印度平原之間,還有一百幾十公裏縱深的藏南山區,這片山區中的關隘和高地沒有一個在我軍手中,我軍談何優勢? 難道我們還要感謝麥克馬洪老爺賞給中國一個麥克馬洪製高點嗎? 誤傳7:我軍1962年撤軍時,沒有撤回到麥線,而是撤回到一個對外秘而不宣的“實際占領線”。 事實:我軍戰後在中印邊境東段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製線,又後撤了20公裏。 有網友認為這個“1959年控製線”大有學問。其實這條線在中印邊界東段就是麥線,它是相對於1962年戰爭爆發前的控製線而言的。1962年,印軍在一些地段越過麥線,在麥線以北我方一側建立軍事據點。我們當然不能撤到“1962年控製線”上。 之所以采用1959年控製線這個說法,而不說撤回到麥線,是因為我國沒有承認麥線。 在中印邊界西段,“1959年控製線”倒是有點學問,因為這條線就是中印傳統邊界線,但不包括巴裏加斯地區(約450平方公裏)。所以,在中印西段邊界,戰後我軍隻在巴裏加斯這一小塊地方撤了軍,在其它地方的確沒有後撤。 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控線參見《圖二.中印邊界爭議地區全圖》中的黃色線。 誤傳8:在藏南地區,我國實際秘密占領了2-3萬平方公裏的地盤。現在印度占領的藏南有爭議的領土麵積隻剩下6-7萬平方公裏。 事實:藏南地區由於沒有實地勘界測繪,具體麵積網上有不同說法。我國政府公布的是約9萬平方公裏。現在這一地區全部在印度控製之下。印度成立了阿魯那恰爾邦。
摘自: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