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危地馬拉革命---流產的美國後院革命

(2009-05-15 15:02:54) 下一個

19441954年危地馬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動軍官J.烏維科•卡斯坦亞達於1931年攫取總統職位後,對內實行獨裁統治,殘酷鎮壓人民的反抗;對外投靠美國,出賣國家權益。1944年,危地馬拉人民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鼓舞下,反獨裁、爭民主的情緒空前高漲。學生首先發動了要求恢複大學自治的運動。625日,警察對遊行群眾開槍,激起民憤,罷工與示威浪潮迅即席卷全國。烏維科•卡斯坦亞達被迫辭職,F.龐塞繼任。1020日,首都工人、學生、市民和部分進步軍人舉行武裝起義,推翻龐塞政府。政權轉入由陸軍上尉、國立軍事學院教官J.阿本斯•古斯曼等三人組成的革命委員會手中。在12月的大選中,J.J.阿雷瓦洛在民主力量的支持下當選總統。 

 

19453,製憲議會通過體現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的新憲法,規定政黨活動自由,禁止軍人幹政;國家為了社會利益有權征收私人土地等。阿雷瓦洛政府依據憲法建立社會保險製度,頒布進步的勞動法和保護民族利益的石油保護法。並大力興辦學校、醫院,開展掃盲運動。 

 

阿雷瓦洛執政時期,工會運動迅速發展,農民也開始組織起來。危地馬拉共產黨於1949 9月重建後,給革命進程以有力推動。1951 3月阿本斯•古斯曼繼任總統,革命進入新的階段,次年 6月,國會通過土地改革法。阿本斯•古斯曼政府依據該法征收大莊園主和美資聯合果品公司的閑置地與出租地,將其分給或長期租給無地與少地農民耕種,並設立農業銀行,向農民提供貸款。為打破美國公司對危地馬拉國內運輸、港口和供電事業的壟斷,阿本斯•古斯曼政府籌資修築了一條由首都通至大西洋岸的公路,並著手建築新港,在首都附近建造水電站。 

 

阿雷瓦洛與阿本斯•古斯曼政府的改革打擊了美國壟斷資本家在危地馬拉的特權,鼓舞了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反帝民主鬥爭。美國統治集團多次策劃陰謀,顛覆革命政府。1954 6月,艾森豪威爾總統親自批準,美國利用流亡國外的危地馬拉反動分子組成雇傭軍進行武裝幹涉,同時中情局策劃危地馬拉軍隊發動政變,美國轟炸機部署在鄰國尼加拉瓜,轟炸危地馬拉政府軍,美國飛機甚至還轟炸了一艘運載咖啡和棉花的英國貨輪。同時,美國還對這個彈丸小國實行核訛詐。這樣,民選的阿本斯政權很快被推翻,阿本斯•古斯曼被迫辭職,雇傭軍頭子C.卡斯蒂略•阿馬斯上台執政,和平的危地馬拉從此陷入了萬劫不複的內戰深淵。阿馬斯廢除1945年憲法,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停止執行阿本斯•古斯曼執政時期的土改法及其他進步法令,並把土改中征收的土地歸還給聯合果品公司和本國大莊園主。危地馬拉重新置於美國壟斷資本控製之下。美國長期支持各屆右翼親美軍政府,使得危地馬拉的殘酷內戰延續了40年之久,危地馬拉的印地安土著也遭受了美國支持的軍政府的滅絕性屠殺,全國被殺人數達數十萬。而美國裝備訓練的右翼軍人的血腥手段,更是令人發指。例如,1984313日的黑河大屠殺,其殘忍程度遠遠超過了米洛舍維奇被控的“違反人道罪”,但是美國主流媒體對此進行新聞封鎖,不予報道。90年代,克林頓總統被迫就美國對危地馬拉右翼軍人的長期支持表示歉意。

 

轉自:互動百科,81.china.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