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U—2高空偵察機。因其全身漆成黑色而被稱為“間諜幽靈”
U-2飛機曾經肆無忌憚地飛行在中國領空上,進行各種偵察活動
被我軍擊落的U2高空偵察機
我軍捕獲U2偵察機的雷達站官兵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為了更好地從空中偷獵它國的軍事秘密,開始研製一種專用的遠程偵察機。這就是U-2高空偵察機。因其全身漆成黑色而被稱為"間諜幽靈"。當時,U-2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偵察機,長約15米,高約4米,重量僅7噸左右,一台渦噴發動機,時速僅約800公裏,配有8台自動高倍相機和電子偵察等係統,所用的膠卷達3.5公裏長,能把寬200公裏、長5000公裏範圍內的景物拍下並衝印成4000張照片。該型機隻要在美國飛12次,就能把全國情況拍個遍,且清晰度很高。這種偵察機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一對細長的主翼。曾有一架美國空軍的U-2在密西西比河上空發生故障,結果靠著斷斷續續的發動機推力,滑翔到新墨西哥州安全落地,足以證明U-2的驚人滯空性能。
U-2的原型機在1955年8月4日首航,而且在試飛過程中成功飛到22707米高空,打破英國人保持的紀錄。中情局飛行員則從9月起開始接受嚴格訓練(中情局飛行員係由空軍停職轉任,方式與當年的飛虎隊近似)。美國中情局曾經考慮過雇傭其它國籍的飛行員,但是基於保密和飛行員的能力等因素,並沒有任何雇傭飛行員完成相關的訓練。
U-2的家族成員
U-2C為了讓U-2飛得更高,躲避戰機攔截,洛克希德公司在1958年底為中情局的U-2換裝推力達7180公斤的普惠J75-P-13發動機,並改編號為U-2C(部分空軍的U-2亦在日後接受改裝)。U-2C巡航高度可達22738米,自1959年起成為偵察主力。
U-2是第一種必須飛入敵境,直接麵對攔截機和防空導彈雙重威脅的偵察機。因此從60年代初期開始,U-2機上裝置了各種電子偵測和反製裝備。第一種是裝在原先阻力傘位置的"9號係統"(System9),這套係統不但可以偵測敵機雷達訊號,還能夠加以幹擾。第二種是"12號係統",能夠在160公裏外偵測到SA-2導彈搜索雷達訊號,讓飛行員及時采取回避措施。U-2於是從1964年初起加裝13號係統,這是美國第一種主動幹擾防空導彈雷達的電子係統。不過,由於U-2機內已無空間,13號係統是裝在主翼中段的油箱夾艙內。U-2飛機上裝有8台全自動可晝夜拍攝的光學與紅外航空照相機和4部電子偵察設備。在2.44萬米、1.525萬米、9.15千米高空拍攝時,從所拍照片上可分別區分出步行與騎車人、報紙大字標題與牆上廣告。機上的電子設備可自動記錄地麵雷達的工作頻率、脈衝寬度與頻率和天線轉動周期,繼而算出雷達型號和地麵位置。
1962年以來,我地空導彈部隊成功運用 "近快戰法",用飛行高度可超過U-2的新型地空導彈,連續擊落入侵我國領空的由台空軍飛行員駕駛的U-2飛機5架,成為擊落U-2偵察機數量最多的國家。盡管U-2在世界上丟人現眼,被多次揍下來,但改進工作一直未停止過。據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02年7月3日報道,洛克希德·馬丁航空分公司已於今年4月向美國空軍交付第一架升級的U-2偵察機。
在軍事博物館裏還放著幾架U2飛機的殘骸,有些外國軍事網站也報道,中國曾經仿製數架u2高空偵察機,而且,從技術的角度看,在70年代仿製U2偵察機是有可能的,當時的北京航空學院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擔了部分仿製任務,包括機身材料,和噴氣發動機,當時的798工廠承擔著飛機電子設備的研製工作。現在,空軍是否還裝備著這種飛機還不清楚,但是中國偵察衛星的發展已經取代了部分高空偵察飛機任務,而且大量的戰術偵察飛機和無人機等裝備部隊,彌補戰術偵察任務。也有可能是,此類飛機退出了現役。
曾經擔任北京798廠第一批高級工程師的馮懷涵女士馮懷涵曾經在某記者采訪中無比自豪地告訴記者,當時的原器件中,幾乎所有上天、入地、下海的都是從798出來的:U2型偵察機,是他們的研究室在美國攻打越南期間,從被殲滅的飛機殘骸中研究仿製出來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許多關鍵部件生產於此。
隨著無人機技術發展,有人駕駛高空偵察機,進入敵國領空進行偵察任務過於危險,美國大力發展無人機,全球鷹就是該戰略思想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