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土八路”的厲害:日軍眼裏的八路軍地雷戰(組圖)

(2009-05-15 10:17:46) 下一個

2009年05月           鳳凰網曆史綜合


作者的同齡人,大體都看過那部著名的電影《地雷戰》,其中湯司令“土八路在那邊,在那邊”的精彩表演,很多人都難以忘懷。

其實,這是一部軍事教學片,所以這部片子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欠缺,但從資料性的角度來說卻有極高價值。比如,其中日本工兵渡邊偷地雷,結果反被化學雷炸飛的片斷,就取材於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武工隊的真實戰鬥。這種所謂的化學雷,是冀中根據地特製的一種硫酸地雷,利用硫酸和炸藥混合時發生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引爆。做法是在日軍工兵可能經過的地方,把地雷的蓋子打開,口子上放一片蠟紙,再倒上幾滴硫酸, 然後把蓋子蓋上,小心埋好。敵人將地雷挖出來,以日軍工兵的技術一般都能破掉常規的引信,然後把地雷作為戰利品放到自己的汽車上,到這時一切正常。然而,等車子一開動顛簸,硫酸就從蠟 紙旁邊流進雷裏麵,引起炸藥爆炸,讓坐汽車的日本兵改坐飛機。冀中武工隊的這個絕招曾讓日軍百思不得其解(從來沒法弄一個不響的回來研究),無奈規定對發現的地雷隻能銷毀不能帶回。

這個條令是1942年《華北駐屯軍肅正作戰指要》中提出的。這本小冊子裏麵,用了相當的篇幅描述應該怎樣應付八路軍的地雷戰。其中,有兩張描述八路軍地雷的參考圖頗有價值(戰後修正版),把它們放在這裏,供大家一觀。

第一張圖“中國軍流擲石地雷”。這就是《地雷戰》中提到的石雷,又名“天女散花”,本來是地方遊擊隊因為缺少鋼鐵,難以製造正規地雷的代用品。沒想到用起來後發現,這種地雷日軍無法探測(沒有金屬),而且碎石在炸藥爆炸後殺傷很大,於是風靡一時。

第二張圖“中國軍流跳躍地雷”。這就是所謂的跳雷。實際上是一個竹筒或者木桶,底部安裝炸藥,頂部放一顆手榴彈,中間用鋸末填充,引爆炸藥後就會將手榴彈彈出地麵,在半空擊發,使日軍連臥倒都找不到死角。

因為這兩種地雷危險性特別大,日軍特對其結構加以詳細說明,以便減少“掃蕩作戰”中部隊的傷亡。

日前看到一篇網上文章,作者稱采訪了根據地的老百姓,稱八路軍的地雷很有問題,講地雷不是炸敵人的,是給軍隊作警戒的,聽見敵人趟響地雷軍隊撤退,老百姓則畏懼日軍報複被迫離開家園,造成損失,地雷平時還經常誤傷百姓等等。甚至提到因為這些地雷多是外國貨,上麵的俄文字母村幹部看不懂雲雲。

分析這段文字,基本上可以判斷這個作者對這場戰爭並沒有多少了解,大概是所謂“閉門造車”的成果。所謂地雷響老百姓怕報複被迫離開家園純屬來自想象。要知道當時日占區中國老百姓發明了一個專用詞匯--“跑反”。何意?日軍來了要跑,要躲,就叫跑反。1937年東北軍堅守梅花鎮,撤離後日軍血洗此地,所以隻要日軍出動,有沒有地雷響老百姓都要跑反,有地雷報警阻礙日軍,至少比沒地雷安全撤離的概率要大得多。日軍在華北作戰的記錄,經常可以看到進軍中遭遇八路軍地雷,隻好停下來等待工兵的情況,或者和攜帶地雷來偷襲的八路軍交手的紀錄。連井陘煤礦的礦內通道都曾被八路軍滲透埋雷,八路的地雷並不僅僅是用於看家。至於地雷是俄國造的更是好笑。如果蘇聯真的能給土八路送進武器來,給幾挺機槍是正經,幹嗎千裏迢迢送又沉又笨的地雷進來呢?事實上無論國方、共方,都沒有一件可靠的史料證明蘇聯在抗戰中曾給八路軍支援過哪怕是幾支步槍的武器,倒是在伯力扣留了著名的東北聯軍將領趙尚誌。

從日軍這兩張圖看來,八路軍的地雷雖然簡陋得很,但相當有效,而且,采用了遠距離控製,電流拉發的方式引爆的,要誤炸老百姓,也並不容易。

不過,八路軍地雷戰的具體戰績在日軍紀錄中不容易查到。原因是每次地雷戰的戰果都不會大,挨了地雷還要強行突破的事情在哪國軍隊中也不會多。這種戰鬥屬於零敲碎打,自然戰果難登大雅之堂。

日軍第八戰車聯隊派出的解圍部隊,由加瀨少佐指揮,預備經天井關救援14師團所部,但山西糟糕的道路使戰車的使用事倍功半

然而,這樣的例子還是有的,比如,日軍資料表明,它的一支戰車部隊,曾經在山西遭到八路軍的阻擊,八路軍用地雷把日軍坦克炸得車毀人亡。整個戰鬥,還有照片為證。

炸坦克,可不是一般地雷可以勝任的,難道土八路還能造反坦克地雷?

被八路軍擊毀的日軍戰車

要說八路軍打日軍坦克,倒也不是太新鮮的事情。日本《春兵團在華北的戰鬥》一書中,就描述了配合日軍獨立混成第八旅團作戰的坦克分隊在冀東曹各莊被八路軍殲滅的過程。然而,用地雷炸坦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以土八路造的地雷,比如上麵提到的天女散花之類,對坦克不過是撓癢癢。就算是“鐵西瓜”,對頂盔貫甲的戰車來說,也很難構成威脅。國際上通用的反坦克地雷,設計製造時對壓強、起爆、穿甲方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這玩意兒可不是土八路的兵工廠造得起的。

然而,這樣的戰例確有其事,下麵這張照片,就是此戰中被八路軍擊毀的日軍戰車。

按照日軍記載(照片和記述來自土門周平《人物戰車隊物語》和伊東述的《大陸戰車隊--獅子奮迅的突擊》),這次戰鬥,發生在1938年7月,地點在山西晉城天井關附近。被擊毀的日軍戰車,屬於日本陸軍第八戰車聯隊,是在和八路軍386旅(查中國方麵資料,似為344旅688團)部隊作戰中損失的。該部日軍聯隊長是日軍裝甲兵專家原乙未生少將(原乙未生是《日本的戰車》一書作者,有“日本戰車之父”的大名,他曾到德國,意大利等地考察戰車的製造和使用,是日軍中戰車使用和製造方麵的權威。日本人將其與戴高樂、古德裏安、圖哈切夫斯基並列。日軍第八戰車聯隊是1938年年中由原第二戰車聯隊改編而成,一說原乙未生接手該聯隊指揮權是在1939年,在天井關戰鬥時還沒有到任)。該部日軍從7月8日起,支援飯田部隊的步兵進攻澤州(即晉城)。國民黨軍守軍在常平村附近構築堅固陣地頑強抵抗。戰鬥十分激烈。晉城地區溝通三省,地勢險要,位置十分重要。雙方在八年抗戰中曾反複爭奪,日軍四次占領晉城,四次被迫撤出,最終無法將其占領。

7月10日,日軍發動總攻,第八戰車聯隊掩護步兵進攻常平村東方高地。戰鬥從清晨6點進行到下午6點,日軍先後發動三次猛攻,始終不能攻占中國軍隊陣地。激戰中,日軍第一線羽賀大隊大隊長負傷,代理大隊長又在第三次進攻中陣亡。第八戰車聯隊以50米間隔的隊形對中國軍隊陣地進行突破,卻在前沿陷入電波狀反戰車壕,遭到中國軍隊以重機槍發射的鋼芯彈痛擊。由於山地作戰,日軍使用的戰車均為輕型坦克,裝甲薄弱部位多被擊穿,車長渡邊孝等傷亡,車輛也遭到相當損失,未能發揮突破作用,隻好撤退待機。

根據時間推斷,這支與日軍進行激戰的中國軍隊,應當為此時駐守晉城的529旅楊覺天部。該旅是楊虎城十七路軍舊部,參加過忻口會戰,戰鬥力很強。旅長楊覺天曾幫助八路軍徐海東部籌措物資,雙方關係融洽。該部在晉城駐防期間建立五二九小學,發展地方教育,頗有好名。

此後,前線大雨瓢潑,日軍進攻受阻,雙方在常平村一帶對峙。

而這時,就傳來一個“不幸消息”。另一路占領沁水的日軍第14師團所部,因為遭到中國軍隊的壓迫,被迫撤離。在撤退途中於南山地區被中國軍隊包圍,局勢危急。日軍上層命令第八戰車聯隊立即組成支援部隊趕去救援。

這次圍攻14師團所部戰鬥,對照中方紀錄,應該是國共雙方合作的東塢嶺伏擊戰。中國軍隊參戰部隊為李默庵部第93軍,第十四軍各一部(國民黨軍),抗敵決死隊第三縱隊七、八總隊(相當於旅,共產黨領導的山西新軍)。此戰日軍被擊毀的汽車就達二百多輛。在1939年十二月事變之前,山西的國共兩軍在合作上堪稱各地之典範。

而前來增援的日戰車第八聯隊,則在天井關一帶遭到八路軍部隊(查看中方戰史為負責阻援的688團和南公八路軍唐天際部)的迭次阻擊。以八路軍當時的裝備,阻擊一支日軍裝甲部隊無疑是極為困難的,但八路軍巧妙地利用險要地形,反複攻擊日軍隨同的步兵,使日軍戰車不得不為了避免孤軍深入而停下來防止被切斷。戰鬥中,走在隊伍中間的一輛戰車突然觸雷。劇烈的爆炸將該車掀翻,戰車的履帶被炸斷,炮塔直接被拋落一邊,車中人員陣亡。

曾經軋過多次八路軍的土地雷,但都安然無恙的日軍戰車兵被這種威力巨大的地雷驚得目瞪口呆,不敢繼續前進,急忙調動工兵進行掃雷。由於阻擊和地雷的影響,第八戰車聯隊無法按期到達戰場,被迫放棄了這次救援。從照片上看到,這種地雷把日軍戰車底部炸開了一個巨大的窟窿,看起來完全不是運氣太好,而根本就是一種專炸坦克的地雷。日軍感歎正規的八路和民兵就是不一樣啊,有著可怕的裝備。“八路軍有反坦克地雷”的消息,就開始在華北日軍中蔓延了。

那麽,土八路真的有反坦克地雷麽?

這東西的確可以稱為反坦克地雷,不過,應該叫“八路式”反坦克地雷,世界其他國家還真沒有裝備這種武器的。

這種“八路式”反坦克地雷,其實原理和上文提到的“跳雷”完全一樣,唯一的區別是把手榴彈換成了威力更大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太原造山炮炮彈。

原來,日軍進攻太原時,守將傅作義發現倉庫中還有大量的軍用物資。為了避免其落入敵手,大方的傅作義和當時在太原的共產黨方麵聯係,同意他們去搬自己需要的東西。八路軍方麵當然大喜過望,不過時間倉促,搬走的東西不那麽規整,其中就拉出來了一批晉造山炮的炮彈。問題來了,八路光有炮彈沒有炮啊!

要是換一家軍隊,估計挖個坑埋了,這東西又不能用,還危險。但當時土八路窮得很,舍不得,八路軍的兵工廠把這些山炮炮彈拆卸了,弄出炸藥來再利用,彈殼則化了做其它用處--土八路的兵工廠裏,金屬材料很珍貴呢。其中也有幾顆炮彈,被改造成了土造反坦克地雷,以打擊當時十分猖獗的日軍戰車。做法就是把“跳雷”裏麵的手榴彈去掉,換上一發山炮炮彈,裝觸發引信。一旦日軍戰車通過,就遙控起爆,將山炮炮彈彈出地麵,撞擊坦克底甲。說起來山炮炮彈不是打坦克的好武器,要是砸在正麵裝甲上估計就滑飛了。可是從肚皮底打上來,活像武術中的撩陰腿,專找斷子絕孫的地方招呼,別說日本的薄鐵皮坦克了,就是德國的虎式估計也不敢挨這麽一下。

從日軍坦克殘骸分析,這輛日軍坦克,顯然就是著了這種組合八路式反坦克地雷的道道。

百團大戰之後,日軍發動了“百萬大戰”來報複。特別因為八路軍陳賡部386旅幾次讓日軍吃了大虧,於是掃蕩的日本坦克上麵特別刷了 “專打三八六旅”,要和陳賡單挑。

陳賡其人,黃埔三傑,性格活躍,怎是忍氣吞聲之輩,就來找八路軍兵工廠,想弄幾個“有勁兒”的家夥打一打日軍的氣焰。兵工廠當時就想到了給陳旅長這種反坦克地雷。可是有個問題--那批山炮的炮彈早就用光了,已經沒地方補充去。怎麽辦呢?兵工廠的技師想出了辦法,用日軍投擲的航空炸彈臭彈重裝引信,代替山炮炮彈改造一批反坦克雷。雖然笨重了點兒,可是“勁兒”更大。結果,不久386旅在潞城就用這個巨無霸炸毀日軍中型坦克一輛,陳旅長曾為此向兵工廠登門道謝。根據《縱橫》雜誌的文章,冀東軍分區地方部隊營救美國飛行員奧立弗·歐斯德爾一行時,也曾對盟軍飛行員介紹過這種用地雷摧毀日軍坦克和汽車的戰例。因為這種地雷的威脅,日軍據點盡管就在附近,開槍開炮聲清晰可聞,卻不敢出動,隻能坐視八路軍營救美軍飛行員並拆卸墜毀的B-29轟炸機殘骸。

在日本另一本雜誌上發現的日軍戰車觸雷照片

天井關之戰雖是小戰,戰果也不十分豐厚,但是看到被炸得翻個兒,身首異處的日軍戰車,還是不由得讓人感歎啊--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還有,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最後,想到一個問題,這輛被炸毀的日軍戰車,到底屬於哪一型坦克呢?因為照片的角度不好,這是個難以判斷的問題,我推測這可能是日軍94式或95式或97式輕型坦克,因為它們都有圓丘形炮塔,從驅動輪看,95式或97式輕型坦克的可能性更大,根據記載,日軍第八坦克聯隊當時裝備94式和97改式輕型坦克,因此,這輛日軍戰車基本可以斷定是一輛97式輕型坦克,代號“太凱”,這種坦克生產於1937年,裝備37毫米炮,7.7毫米機槍各一挺,重4.25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將其廣泛用於大陸和東南亞戰場。



正在埋設地雷的民兵



抓獲俘虜滿載而歸的遊擊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