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印度不甘被航母大國勒住脖子

(2009-05-15 09:55:21) 下一個

印度不甘被航母大國勒住脖子
2009年05月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專稿:印度的海軍強國夢可謂由來已久。在1947年獨立後僅僅6個月,印度政府就請求英國皇家海軍幫助印度規劃海軍建設,當時印度就認為,南亞次大陸兩側的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各需一輕型航母艦隊,另需一艘用於替換。時至今日,印度“三航母”規劃仍然沒有改變。

    今年2月,印度自造3.75萬噸航母的龍骨鋪設完成,印度媒體一片歡呼,認為這標誌著印度加入了“航母大國俱樂部”,具備了像美、俄、英、法等國一樣的航母製造能力。

    購買改裝受製於人

    早在1957年,印度就從英國皇家海軍獲得一艘未完工的“尊嚴”級輕型航母,並在貝爾法斯特完工。4年後,這艘航母進入印度海軍服役,改名為“維克蘭特”號。

    1985年,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向印度出售當時已經服役25年的28000噸的“半人馬座”級航母“競技神”號。印度欣然接受,並經過改裝後將其命名為“維蘭特”號。這樣,此前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得以在1997年退役,此後“維蘭特”號航母成為印度僅有的一艘航母。

    2004年1月,印度與俄羅斯簽訂協議,購買改裝過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和16架艦載米格29K戰機。

    印度原本希望俄羅斯的航母2008年到2009年交付使用後,就讓已服役50年的世界最老航母“維蘭特”號退休。但俄工程師似乎低估了改裝航母所需要的時間,改裝進程一再拖延,最後使交接工作要等到2012年才完成。

    更麻煩的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的改造費用不斷上漲,2004年簽訂協議時的價格是9.7 4億美元,到2007年11月時已攀升到22億美元。為盡快達成航母價格協議,印度於2009年1月派代表團去俄羅斯談判。但俄羅斯的答複又給了新德裏當頭一棒,要求將航母改造費用再增加7億美元。印度可算是嚐到了“被大國勒住脖子”的苦頭。

    好在1999年到2001年時,“維蘭特”號進行過一次大的整修,升級了動力係統、雷達、通訊係統和武器係統,使其壽命延長了10年。但2008年,印度唯一的這艘航母不得不躺在孟買和科欽的船廠進行整修,一直到2009年7月。這意味著,目前印度沒有一艘正在運行的航母為這個新興大國保護海上利益。

    印度媒體將航母青黃不接的這種潛在危險狀態歸咎於政府,認為幾屆政府未能進行與國家地緣政治目標相吻合的長期國防規劃。報道稱,完全是因為印度政府沒有能力做出及時的決定,才導致自造航母的計劃推遲了好幾年啟動,以至於首艘自造航母可能要等到2014年才能下水。

    自造之路曆經曲折

    其實,印度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產生了自行建造航母的想法。據印度海軍參謀長阿倫·普拉卡什上將介紹,當時由於擔心“維克蘭特”號航母老化、難以購買另一艘航母以及印度培養出來的海上航空人才無用武之地,印度海軍開始考慮自行研製本地艦船。印度海軍的設計人員曾考慮過多種航母設計方案,包括將客船船體改造成航母,但並未得到有關方麵的支持。

    1987年,印度海軍說服政府同意讓法國艦艇建造局為印度海軍進行25000噸、可以搭載15噸戰機的海上控製艦的概念研究。但因資金緊張,1989年出爐的研究結果隻能被束之高閣,但這仍然給印度自行研製帶來了啟發。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印度的飛機型號受到政治考慮的限製,因為冷戰期間印度與蘇聯親近、與美國疏遠,因此無法購得市場上最先進的美國戰機和飛機彈射器,而印度已有的海鷂戰機比當時蘇聯的艦載戰機更為先進,因此在設計上陷入僵局。

    直到80年代末開始,蘇聯也開始建造更先進的航母,研製出短場起飛、攔截索降落的技術,這帶給印度設計人員新的希望,設計出了第一個自建20000噸航母方案,並將其命名為“空防艦”,可搭載海鷂和印度正在研製的輕型艦載戰機。但應用短場起飛、攔截索降落技術對艦載飛機起落速度要求更高,也需將飛行甲板加長15米,對應24000噸的排水量。

    此時,印度海軍已經開始認真考慮購買俄製“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以及能與其配套的米格29K戰機,並打算將航母重命名為“維克拉馬迪亞”號。

    為了能起降米格29K戰機,印度重新設計自行建造的航母方案出現了37500噸的艦船,能搭載30架飛機以及1600餘名官兵。

    這一方案2003年1月獲得印度政府的資金支持,並獲得意大利和俄羅斯的技術支持。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撥款300億盧比(約合6.6億美元)開始在科欽造船廠自主建造航母。航母被命名為“藍天衛士”號,國內代號“71號工程”,與國產核潛艇(即“75號工程”)同被視為未來印度海軍發展的核心項目。至此,印度國產航母建造方案曆經波折後終於塵埃落定。

“航母戰略”難題叢生

    印度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原計劃是在2012年啟用,但這艘在印度西海岸科欽造船廠建造的航母現在似乎也要等到2014年才能完工。這艘252米長的航母將有兩條跑道、一條有3個飛機製動索(用於飛機減速)的著陸跑道,約1萬平方米的飛行甲板。它將承載160名軍官、1400名水手、12架米格29K戰機、8架特傑斯輕型戰鬥機和10架直升機。

    印度獨立記者蘇達·拉馬錢德蘭報道稱,一旦這艘自造航母開始服役,將成為印度海軍“帽子上的翎毛”。但現在這個項目給印度造船工程師和海軍帶來的卻是無數不眠之夜。印度媒體2007年曾報道稱,自造航母項目“幾乎所有方麵”都比原計劃有所推遲。

    從一開始,建造計劃就遇到了諸多難題。這艘自造航母在2003年獲得政府許可,2005年4月象征性的切鋼標誌著工程正式開始,但是直到19個月後才真正開始建造。

    該工程還麵臨著采購困難。一個困難是采購2萬噸高質量的鋼材,直到印度最大的鋼鐵製造企業———印度鋼鐵管理局有限公司介入才得以解決。之後又出現了采購船用球扁鋼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稍後都得到解決,但新問題不斷湧現,導致工程建設一再延期。

    航母的龍骨原計劃2007年10月完成鋪設,但實際上2009年2月才取得這一標誌性進展。媒體報道這一延期將“極大”提高項目成本。一位海軍西部司令部官員表示,“延期交貨已經使印度的計劃出現一些混亂”。

    而在建造首艘航母的同時,印度打造第二艘國產航母的計劃也浮出水麵。有報道說,印度第二艘航母噸位將達到6.4萬噸,比第一艘“藍天衛士”號要高近一倍。

    一些印度軍事學者認為,盡管印度的“三航母戰略”成功在即,但印度的“航母戰略”還是存在致命的軟肋,就是航母缺乏配套艦艇。為彌補這一缺陷,在建造國產航母的同時,印度還在建造3艘雷達難以監測到的隱形護衛艦,據稱世界上隻有少數國家掌握了這一技術。此外,印度海軍還在建造27艘其他戰艦,其中包括2500噸級反潛輕型巡洋艦、6640噸級隱形驅逐艦以及一些巡邏艇等。

    軍事專家認為,如果印度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為骨幹、外加約200艘戰艦的超級艦隊,屆時印度海軍的規模將是亞洲第一,在全球範圍內也僅次於美俄,將成為真正的海軍大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