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回顧總結美國海軍2008年軍演及訓練重點(組圖)

(2009-05-08 07:18:34) 下一個


俄羅斯海軍上校總結美海軍08年訓練重點 強化海上安保
2009年05月   來源:中國網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林肯”號[美國海軍網站]

    [導讀]作者對2008年美國海軍的戰役戰鬥訓練情況進行了回顧,認為去年美海軍的戰役戰鬥訓練在繼續提高兩種打擊編隊的戰備水平和加強與盟國及友邦的夥伴關係的同時,更加重視演練海上安全保障行動、地區集體安全合作和海上夥伴關係。

    美國海軍2008年的戰役戰鬥訓練方向與2007年一樣,仍然是根據美海軍司令部的計劃,提高向前沿和發生危機的地區部署航母打擊編隊和遠征打擊編隊的準備水平,進一步加強與盟國和友邦海軍的夥伴關係(在各重要戰略地區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

    與2007年相比,2008年美海軍訓練活動的突出特點是更加重視演練海上安全保障行動(MSO)、地區集體安全合作(TSC)和海上夥伴關係(MPP)。這樣,2008年初以前通過的新的海軍戰略指針成為製定海軍日常和作戰訓練活動的基礎。

    美國海軍兵團、部隊與艦艇的戰役戰鬥訓練傳統上嚴格按照艦隊與海軍陸戰隊打擊兵團與編隊向前沿和危機地區部署的周期進行,目的是使部隊做好執行戰鬥勤務、參加任何水平的武裝衝突、對抗任何地方出現的威脅(包括國際恐怖主義)的充分準備。

    美國海軍全年定期在其東、西海岸的訓練靶場舉行作戰訓練,除了各艦種的單獨訓練外,還進行戰役兵團和編隊的標準和個別演習。

    艦員在海上和基地按規定的教程進行訓練。在按艦種演練全套建製任務的同時,訓練大綱還規定了海上自衛練習科目,包括反擊恐怖分子的快艇襲擊,救生和臨檢行動等。

    艦艇兵團與編隊訓練大綱包括標準戰術演習。航母打擊編隊和遠征打擊編隊的共同演習科目包括:COMPTUEX合成訓練部隊演習,演練編隊的8項綜合作戰任務;SERTEX作戰能力檢驗鑒定演習,由艦隊司令部對兵團執行戰鬥勤務的資格進行認證;JTFEX聯合特遣部隊演習,評估聯合戰役兵團中的部隊在戰鬥條件下的行動能力。此外,還進行其他一些演習(主要是遠征打擊編隊),例如:TRUEX演習,演練海軍陸戰隊分隊在城市條件下的作戰行動;ESGINTEX演習,演練遠征打擊編隊在聯合機動序列中的行動協調性;以及ASWEX、SUB A-SWEX反潛演習,PHIBLEX兩棲登陸演習等。

美國MH-60R“海鷹”反潛與水麵攻擊直升機[資料圖片]

    JTFEX-2008/4演習

    2008年7月21日至31日,美國海軍第2艦隊在美國東海岸的北卡羅萊納、弗吉尼亞、佛羅裏達近海舉行了JTFEX-2008/4總結演習,無論是參加者編成還是目標和演練任務規模,這次演習在美國海軍在西大西洋的戰役戰術訓練周期中都是史無前例的。這種演習通常屬於本國演習,旨在檢驗海軍戰役兵團展開準備水平。但這次演習實質上是多國、多目標演習。演習甚至還獲得了艦隊行動的地位和代號——JTFEX-2008/4/“硫磺行動”。

除航母打擊編隊和遠征打擊編隊外,美海軍參加演習的還有1個巡洋艦-驅逐艦加強打擊編隊(假想敵),海軍遠征部隊保障司令部1個特混編隊和英國、法國、巴西海軍的戰艦和飛機。參加行動的一共有超過20艘作戰艦艇,3艘潛艇,約100架飛機和直升機,總兵力達15000人。

    JTFEX-2008/4演習旨在實現以下目標:

    ·檢驗聯合戰役兵團及其編成中的航母打擊編隊和遠征打擊編隊在海上遂行作戰行動的戰鬥力;

    ·評估遠征打擊編隊編成中的兵力在敵人沿海的作戰行動;

    ·試驗和演練完善後的部隊作戰指揮係統(包括聯合海軍作戰指揮係統);

    演習總指揮由美國海軍第2艦隊司令馬蒂·查尼克海軍中將擔任。他通過設在“巴丹”號(LHD-5)兩棲攻擊艦上的航行司令部對演習兵力進行指揮。

    航母打擊編隊編成包括:“羅斯福”號(CVN-71)航母(上載第8艦載機聯隊,第22驅逐艦分艦隊指揮官),“蒙特裏”號(CG-61)導彈巡洋艦,“馬森”號(DDG-87)、“尼采” 號(DDG-94)、“沙利文”號(DDG-68)導彈驅逐艦和“斯普林菲爾德”號(SSN-761)核潛艇。在檢驗航母打擊編隊戰鬥力的過程中,在航母上完成循環飛行的除了第8艦載機聯隊的飛機外,還有法國海軍第12戰鬥機中隊“陣風”戰鬥機和第4預警機中隊的“鷹眼”預警機。

  遠征打擊編隊編成包括:“硫磺島”號(LHD-7)兩棲攻擊艦(上載第4兩棲分艦隊指揮官和海軍陸戰隊第26遠征營),“聖安東尼奧”號(LPD-17)兩棲船塢運輸艦,“卡特廳”號(LSD-50)船塢登陸艦,“韋拉灣”號(CG-72)導彈巡洋艦,“拉梅奇”號(DDG-61)和“羅斯福”號(DDG-80)導彈驅逐艦以及“哈特福德”號(SSN-768)核潛艇。與遠征打擊編隊共同演練的還有:英國“皇家方舟”號(RO-7)輕型航空母艦,巴西“格林哈夫”號(F-46)導彈護衛艦,法國“紫石英”號(S-605)攻擊型核潛艇。巴西軍艦是首次在美國打擊編隊編成中行動(此前於7月8日至21日舉行的COMPTUEX演習中,巴西新最新的U-12A型潛艇——“薩爾瓦多·托達羅”號潛艇(S-526)首次加入“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編隊的編成)。

    海軍遠征部隊保障司令部的部隊與分隊首次參加這種演習。保障遠征部隊在近海和江河行動的特混編隊包括:

    ·第1江河部隊編隊司令部,它得到了海軍遠征部隊保障司令部其他兵力的加強;

    ·第1江河艇營,駐傑克遜韋爾(佛羅裏達州);

    ·遠征部隊第10安保營;

    ·第11機動工程建設營航空分隊;

    ·第3物資處理營;

    ·第6排爆分隊(包括幾個保障分隊);

    扮演假想敵的對抗兵力包括:“聖加辛托”號(CG-56)、“安齊奧”號(CG-68)和“諾曼底”號(CG-60)導彈巡洋艦,“卡尼”號(DDG-64)、“奧斯汀”號(DDG-79)和“丘吉爾”號(DDG-81)導彈驅逐艦以及“卡爾”號(FFG-52)導彈護衛艦。

    在JTFEX-2008/4演習中試驗和演練部隊作戰指揮係統的新部分具有重要地位。首次試驗了隸屬於第2艦隊司令部的海上態勢信息處理業務中心。機動型海上態勢信息處理業務中心設在“巴丹”號兩棲攻擊艦上,歸第2艦隊司令的航行司令部指揮。據評估,該機動型中心順利完成了演習各階段的兵力作戰指揮任務,確保了10餘個電信和衛星係統波道的不間斷聯係。

    在演習過程中還第一次戰術使用了海軍泛美通信網,其中包括經完善的聯合區域信息交換係統(CENTRIXS),這一保密係統在上世紀80年代主要是衛星係統,2007年為在因特網中使用而進行了改進,由美國和拉美15國使用。演習中在遠征打擊編隊編隊旗艦“硫磺島”號兩棲攻擊艦和巴西“格林哈夫”號護衛艦上試驗了該網絡。

    據美海軍評估,JFTEX-2008/4演習進行得十分順利。從演習結果來看,兩個打擊編隊都充分具備戰役展開準備水平。8月底以前(8月26至30日)“硫磺島”號兩棲攻擊艦遠征打擊編隊和“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編隊分別在第5和第6艦隊的編成中前去執行戰鬥勤務。

    “美洲和平夥伴關係-2008”係列演習

    如果說“硫磺行動” 是去年美海軍在西大西洋作戰訓練中的一件大事,那麽美國及其盟國還在美軍聯合司令部防區和其他地區舉行了大規模的戰役演習。

    2008年4至10月,在中、南美美軍聯合司令部防區內第三次舉行了“美洲和平夥伴關係-2008”大規模行動,它包括一係列大型計劃作戰演習(例如北、中、南美國家海軍的“UNITAS-2008/49”聯合演習和“巴拿馬-2008”聯合演習)和其他雙邊戰術演習以及純人道主義行動(“持續承諾-2008”)

1月10日,美國海軍“喬治·H·W·布什”號航母的服役儀式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軍港舉行。新華社/法新

    演習準備工作從2008財年初就已經開始,2至3月舉行了TGEX-2008/2美加聯合演習,該演習旨在提高部隊參加海上安保行動的準備水平。

TGEX-2008/2演習在距美國佛羅裏達州海岸80英裏的海域舉行,參加習的有:美國“華盛頓”號航母打擊編隊(上載第17艦載機聯隊和第40驅逐艦分艦隊指揮官),“法拉加特”號(DDG-99)導彈驅逐艦,“布恩”號(FFG-28)和“考夫曼”號(FFG-59)導彈護衛艦;加拿大第301.1特混編隊的“易洛魁人”號(DDG280)導彈驅逐艦、“維·德·魁北克”號(FFH-332)和“聖約翰”號(FFH-340)護衛艦,“保存者”號(AOR-510)補給油船和“科納布魯克”號(SSK-878)潛艇。在演習過程中美艦與第17艦載機聯隊演練了反潛和編隊防空行動,而加艦(與美國“法拉加特”號和“布恩”號導彈護衛艦一起)演練了向受到恐怖分子襲擊威脅的港口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時的護航行動。演習的頂峰是聯合特混編隊攔截恐怖分子攻擊快艇行動計劃的製定與實施,這是海上安保行動的組成部分。航母上的第40驅逐艦分艦隊司令部計劃小組中除第301.1特混編隊的代表外,還有阿根廷海軍的聯絡軍官,後者對貝爾格拉諾港附近海域十分了解,這有助於在後麵的“美洲夥伴關係-2008”和“UNITAS-2008/49”演習中模擬此類行動區域。參加TGEX-2008/2演習的美艦(“布恩”號導彈護衛艦除外)和“福萊斯特·謝爾曼”號(DDG-98)導彈驅逐艦以及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的分隊後來參加了“美洲夥伴關係”行動,而美國“抓緊”號(N-ARS-5)搜救船參加了“全球艦隊基地站”計劃。加拿大軍艦後來未參加“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的第一階段。

    “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第一階段(2008年4月7日至7月14日)包括美國與美洲國家組織各國海軍“UNITAS-2008/49”聯合演習的兩個階段——大西洋階段和太平洋階段,以及一係列不同計劃的戰役戰術演習。在這些演習中美艦與巴西、烏拉圭、阿根廷、智利、秘魯海軍軍艦演練了戰區和海上集體安保任務;在與智利的AcBeKC/EJAS Norte雙邊演習、與秘魯海軍的“安靜力量-2008”雙邊演習中演練了反潛任務;在與烏拉圭、阿根廷、智利和成厄瓜多爾海軍的“交匯”型演習中演練了聯合機動。

    巴西、阿根廷和美國海軍軍艦在UNITAS-2008/49演習的大西洋階段參加了計劃任務的演練。巴西海軍艦艇和飛機行動十分積極,該國為演習的準備與組織作出很大貢獻。演習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巴西艦載機演練在美國航母上起降。該階段於2008年5月2日在裏約熱內盧結束。但在“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框架內的訓練活動還在西南大西洋繼續進行。

    “法拉加特”號導彈驅逐艦接收了第24海軍陸戰隊遠征營的第4偵察分隊,並與“考夫曼”號導彈護衛艦完成了從裏約熱內盧到蒙得維的亞(烏拉圭)的航渡。5月6日,“法拉加特”號與烏拉圭海軍陸戰隊在南美的東南沿海參加了海上安保行動的演練,而“考夫曼”號與阿根廷“戈梅斯·羅卡”號(P46)護衛艦演練了攔截駛向瓦爾帕萊索(智利)的商船。5月15日至17日,“法拉加特”號導彈驅逐艦訪問了阿根廷烏舒懷亞港,並在那裏參加了阿根廷海軍節慶祝活動。

    隨著美艦進入太平洋,“華盛頓”號航母對瓦爾帕萊索港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5月16日至19日)。5月21日,“法拉加特”號訪問了智利港口普恩塔-阿萊納斯。訪問期間美艦根據“握手”計劃向當地贈送了人道主義物資和教學用品。

    5月20日前,美航母打擊編隊結束了UNITAS-2008/49/“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華盛頓”號航母離開智利回國。但2008年5月22日,在海上與“克羅姆林”號(FFG-37)導彈護衛艦進行海上加油時,航母上發生火災,幾小時後才撲滅。據美海軍新聞局宣稱,該艦損壞嚴重,但反應堆安然無恙。航母改道前往珍珠港海軍基地進行了緊急修理。

    第40驅逐艦分艦隊的戰艦繼續進行預定的“美洲夥伴關係”行動計劃,並在其框架內於7月初與智利海軍進行了AcBeKC反潛演習。6月12日至18日,與秘魯海軍進行了同樣的演習。同時太平洋艦隊的“拳師”號兩棲攻擊艦在太平洋參加了“持續承諾-2008”人道主義行動的第一階段,並造訪了南美國家港口和基地(第二階段在加勒比海舉行,由大西洋艦隊的“基爾薩奇”號兩棲攻擊艦輪換)。

    UNITAS-2008/49演習的太平洋階段於6月21日正式開始,一直持續到7月初。除第40驅逐艦分艦隊的美艦(“福萊斯特·謝爾曼”號、“法拉加特”號導彈驅逐艦,“考夫曼”號導彈護衛艦)和海軍陸戰隊及海岸警衛隊外,參加演習的還有秘魯、智利、阿根廷、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海軍艦船。

美國海軍首艘瀕海戰鬥艦自由號官方宣傳圖[資料圖片]

    7月1日至7日,“法拉加特”號導彈驅逐艦和“考夫曼”號導彈護衛艦在“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第一階段的最後與厄瓜多爾海軍(7艘艦船)舉行了雙邊演習,演練了攔截行動和海上安保行動,爾後啟程回國(7月9日至11日經巴拿馬運河進入加勒比海),並於月中之前抵達梅波特海軍基地(佛羅裏達州),補充物資,艦員休整,為“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第二階段做準備。

    此前,喬澤夫·D科南海軍少將就任第4艦隊司令,並從此時起接替指揮“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第二階段)、“持續承諾-2008”人道主義行動和“全球海軍基地站”任務。7月15日至16日,第4艦隊司令在梅波特海軍基地與外國軍事代表團(巴拿馬海軍)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就第二階段“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第二階段——“巴拿馬-2008”演習的主要措施進行了會談。

隨著7月29日“法拉加特”號導彈驅逐艦和“考夫曼”號導彈護衛艦在第40驅逐艦分艦隊指揮官的指揮下,駛出梅波特海軍基地,“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開始了。它包括與牙買加和哥倫比亞海軍演練戰區安保行動,與該地區16個國家的海軍舉行“巴拿馬-2008”多國演習(還有4個國家作為觀察員),美艦訪問中、南美和加勒比海軍國家。

    “巴拿馬-2008”演習開始前,“法拉加特”號導彈驅逐艦於8月4日至8日訪問了關塔納摩海軍基地,爾後訪問了卡塔赫納港(哥倫比亞)。8月初,隨著“基爾薩奇”號兩棲攻擊艦駛出諾福克海軍基地,“持續承諾-2008”人道主義行動繼續進行。在加勒比海階段的行動將在接下來的4個月的時間裏應該說尼加拉瓜、哥倫比亞、巴拿馬、多米尼加、特裏尼達和多巴哥、聖多明戈和圭亞納。第一階段行動於2008年上半年進行(“拳師”號兩棲攻擊艦參加)。

    8月11日在巴拿馬城舉行了“巴拿馬-2008”演習啟動儀式,巴拿馬公共安全部部長和美駐中南美聯合部隊司令部安全與情報局長羅伯特帕克少將主持了儀式。除參加國的海軍司令部外,美洲國家組織、聯合國、中美洲軍隊聯盟也派出代表參加了儀式。

    演習於8月11日至22日在巴拿馬近海和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境內舉行,目的是聯合部隊保障巴拿馬運河及其毗鄰的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海域的安全。參加演習的有來自美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多米尼加、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智利、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烏拉圭的30多艘艦船、12架飛機和直升機以及7000餘名軍人。法國、墨西哥、巴拉圭、西班牙作為觀察員觀摩了演習。多國部隊編為第128聯合戰役兵團,由駐中南美美軍司令K.M.胡伯少將指揮。美第4艦隊派出的兵力是第40驅逐艦分艦隊的“法拉加特”號、“福萊斯·特謝爾曼”號導彈驅逐艦和“考夫曼”號導彈護衛艦。聯合兵團旗艦為美太平洋艦隊的“塔拉瓦”號兩棲攻擊艦(8月1日從對迭戈抵達演習區)。該艦上載有1個由來自13國海軍的約200名軍官組成的作戰指揮中心。此外,“破壞者”(MCM-6)號和“首領”(MCM-14)號、“哈裏特·萊恩”號中耐力炮艦(海岸警衛隊)也參加了演習。

    從8月14日開始的演習海上階段演練攔截違法航行船隻,包括攔截、臨檢、拖曳等。巴拿馬商船扮演了“走私船”。演習的地麵階段包括演練作戰指揮係統、經濟穩定保障行動和向受災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據美軍評估,“巴拿馬-2008”演習有助於加強中、南美地區的夥伴關係和穩定,展示本地區多國部隊在公海和近海采取聯合行動時高水平的協同行動,是“美洲夥伴關係-2008”演習的頂峰。

美國海軍VFC-13假想敵中隊F-5N虎II戰機

    在演習第二階段的最後階段,美艦訪問了加勒比海各島國的一係列港口。8月30日至9月3日,“法拉加特”號導彈護衛艦在威廉斯塔得港(庫拉索)與丹麥艦進行了戰場安保演習。9月5日至8日,與特裏尼達與多巴哥海岸警衛隊進行同樣的演習。爾後訪問了聖路西亞、馬爾蒂尼並於9月5日返回梅波特海軍基地。“考夫曼”號導彈護衛艦在9月17日前與尼加拉瓜和危地馬拉海軍進行了聯合行動。“抓緊”號打撈船在訪問格林納達後於9月10日返回小克裏克海軍基地(弗吉尼亞州)。到9月中之前,第40驅逐艦分艦隊全部戰艦都已返回梅波特海軍基地;掃雷艦則返回英格爾塞德(得克薩斯州);而“塔拉瓦”號兩棲攻擊艦抵達聖迭戈海軍基地(這是其最後一次航行,12月該艦被拆除所有的武器和設備,並將於2009年3月31日退役);“基爾薩奇”號兩棲攻擊艦在完成人道主義任務後於12月4日返回諾福克海軍基地。

    “環太平洋-2008”演習

    2008年,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規模最大的作戰演習是由太平洋艦隊司令統一指揮的“環太平洋-2008”多國海軍聯合演習。該演習自1971年開始在太平洋中部每兩年舉行一次,以展示美國為與地區夥伴共同保衛海上航行自由和加強太平洋穩定所作的貢獻。

    6月29日至7月31日,來自亞太地區10個國家的35艘水麵艦船、8艘潛艇、超過150架飛機和直升機,2萬名海軍、海軍陸戰隊、空軍、陸軍和海岸警衛隊的軍人參加了在夏威夷群島地區舉行的第21次“環太平洋”演習。參加演習的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荷蘭、秘魯、韓國、新加坡、智利、日本。在演習準備階段(2007年),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在本地區國家海軍代表會議上曾宣稱俄海軍有可能參加演習。國外媒體指出,美國確實提出過該建議,俄聯邦政府也接受了建議,但實際上俄海軍隻派觀察員觀摩了演習。

參加演習的各國海軍兵力被編成特混編隊(CTF),美國第3艦隊副司令塞繆爾·洛克裏爾海軍中將被任命為編隊指揮官直接指揮演習。

    演習於6月29日開始,預先集結在珍珠港海軍基地的各國艦艇駛出港口。美國海軍第3艦隊參演兵力包括:“小鷹”號(CV-63)航母,“羅亞爾港”號(CG-73)和“伊利湖”號(CG-70)導彈巡洋艦,“好人理查德”號(LHD-67)兩棲攻擊艦,“康斯托克”號(LSD-45)船塢登陸艦,“平克尼”號(DDG-91)、“鍾雲”號(DDG-93)、“漢密爾頓”號(DDG-60)和“奧凱恩”號(DDG-77)導彈驅逐艦,“詹姆斯”號(FFG-57)和“戴維斯”號(FFG-60)導彈護衛艦,“洛杉磯”號(SSN-688)、“基韋斯特”號(SSN-72)和“聖菲”號(SSN-763)核潛艇以及軍事海運司令部的8艘輔助船。

    “小鷹”號航母參加演習的決定是直到演習開始一個月之前才作出的,該艦在第7艦隊編成中在西太平洋完成戰鬥勤務後直到6月初才駛入珍珠港(5月28日離開橫須賀港海軍基地)。最初確定由“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擔任特混編隊旗艦,但其在南美海岸突如其來的一場火災打亂了計劃。常規動力航母(油庫容量約400萬加侖)參加這種大規模演習要求有一支加強輔助船隊保障,包括:2艘大型油船(“育空”號和“瓜達盧佩”號)、“吉布森角”號運輸船、2艘遠洋拖船(“納瓦霍”號和“蘇族”號)、“塞爾沃”號救援船。

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埃塞克斯號USS Essex(LHD 2)

    美海軍遠征部隊保障司令部(NECC)的兵力首次參加了演習。近年來,該司令部參加了美海軍全部大規模演習。遠征部隊第171特混編隊(TF-171)包括排爆、工程建設、海上安保、後勤、潛水救援和民事聯絡分隊。在第1排爆大隊司令部(EODGRU 1)的基礎上組建了負責協調編隊兵力行動的司令部。2008年1月在第3艦隊的JTFEX型演習中預先演練了這種編隊及其司令部的功能。

    其他國家參演兵力包括:5艘日本戰艦——“黑島”號(DDG-79)、“榛名”號(DDH-141)、“瀨戶霧”號(DD-156)、“卷波”號(DD-112)號導彈驅逐艦和“鳴潮”號(SS595)潛艇;4艘澳大利亞艦船——“安紮克”號(FFH-150)導彈護衛艦、“托布魯克”號(LSH-60)重型運輸艦、“沃勒”號(SSG-75)潛艇、“成功”號(AOR-304)補給油船;3艘韓國戰艦——“楊萬春”號(DDG-973)、“文武大王”號(DDG-976)導彈驅逐艦和“李舜臣”號(SSK-68)潛艇;2艘加拿大戰艦——“渥太華”號(FFH-341)和“裏賈納”號(FFH-334)導彈護衛艦;2艘智利戰艦——“裏維羅斯海軍上將”號(FF-18)護衛艦和“奧希金斯”號(SS-22)潛艇;新加坡海軍“堅定”號(FFG-70)導彈護衛艦。

演習的海上階段演練了編隊海上航渡過程中各種類型的防禦行動,包括反快艇,攔截和檢查船隻,戰鬥蛙人行動,導彈、火炮實彈射擊和反水雷行動。其中在反潛行動中,美國、韓國和智利戰艦跟蹤了澳大利亞潛艇,“鍾雲”號和“裏賈納”號的臨檢小組參加了攔截和檢查行動。在該階段,美國“育空”號和“瓜達盧佩”號油船補給油料的演練占有重要地位,兩船為美“小鷹”號航母、加拿大“裏賈納”號和“渥太華”號導彈護衛艦、新加坡“堅定”號導彈護衛艦、韓國“文武大王”號導彈驅逐艦補充了油料。“吉布森角”號運輸船向各艦供應了彈藥、技術保障器材和其他物資。澳大利亞戰艦從本國“成功”號油船上補充了油料。美國海運司令部2艘輔助船也完成了重要任務。“納霍瓦”號和“蘇族”號遠洋拖船及“塞爾沃”號救援船參加了艦船救援和拖曳行動。“薩姆納”號(T-AGS-61)測量船進行了水雷偵察,“無瑕”號(T-AGOS-20)海洋監測船使用主、被動低頻聲納對潛艇進行了探測和跟蹤。

    7月14-15日,在巴爾金沙太平洋導彈靶場進行海上登陸行動,這是演習的中段。第7兩棲分艦隊指揮官羅德·克拉克海軍上校在“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上對行動進行了指揮。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陸軍分隊及印尼海軍陸戰隊分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遠征師教練大隊一起參加了從“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和澳大利亞“托布魯克”號重型運輸艦上乘坐登陸艇和水陸裝甲輸送車上陸的行動。在行動過程中,編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團攻擊連的35名印尼海軍陸戰隊員乘坐水陸兩用裝甲輸送車(AAV)離開“托布魯克”號重型運輸艦上陸並奪取了假想敵的“通信樞紐”。約20名加拿大陸戰隊員搭乘兩棲攻擊艦上第362運輸飛行中隊的MH-53“海龍”直升機空降在靶場機場並占領了那裏的防禦陣地。登陸行動結束後,“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在“環太平洋-2008”演習框架內參加了海上後送行動(NEO)演練。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諾福克”號核潛艇[資料圖片]

    “環太平洋-2008”演習於7月31日結束,各艦返回各自基地。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評估,演習實現了符合美國海軍新戰略的預定目標,驗證了多國海軍保護海洋交通線和保障地區集體安全的準備程度和能力。

    參加“環太平洋-2008”演習的亞太地區國家的一些艦船在西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繼續演練了戰鬥訓練任務。例如,韓國“文武大王”號和日本“榛名”號導彈驅逐艦與美國“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從8月5日開始共同參加了SAPEX搜索救援行動。11月5-19日,加拿大、智利艦艇(包括“辛普森”號(SS-21)潛艇)與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在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參加了美海軍第3艦隊的COMPTYEX和JTFEX演習。

    “卡拉特-2008”和“SAECAT-2008”演習

    沒有參加“環太平洋-2008”演習的東南亞國家海軍與美海軍第7艦隊的艦艇在西太平洋地區舉行的“卡拉特-2008”和“SAECAT-2008”例行性演習中在一起演練了預定戰鬥訓練計劃。

    美海軍與東南亞國家的大規模雙邊係列演習——“卡拉特-2008”的總目標是提高部隊參加聯合海上行動的戰備程度。2008年參加該演習的有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海軍艦艇分隊。越南、孟加拉國海軍派出觀察員觀摩了演習的部分階段。

由諾爾·泰森海軍少將統一指揮參加演習的美海軍第73特混編隊(第7艦隊的作戰保障兵力):“托爾圖加”號(LSD-46)船塢登陸艦、“賈勒特”號(FFG-33)和“福特”號(FFG-54)導彈護衛艦,海岸警衛隊“摩根索”號(WHEC-722)高耐力炮艦和“衛士”號(ARS-50)打撈船及“麥克坎貝爾”號(DDG-85)導彈驅逐艦(隻參加了第一階段)。在美海軍太平洋艦隊水麵部隊第1驅逐艦分艦隊指揮官麥克爾·塞爾比的指揮下,特混編隊與第133工程建設營、海軍陸戰隊第3登陸突擊連和第1機動潛水救援支隊的保障分隊先後與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海軍舉行了雙邊聯合演習。

    在演習中演練了海上作戰行動各部分和在反恐、反海盜、反販毒、反偷渡鬥爭中與安全保障相聯係的全部任務,包括:在南海與新加坡海軍演練了反快艇作戰、導彈訓練發射和直升機飛行(6月21日-7月3日);在馬來西亞演習階段(7月15-21日)進行了海上登陸行動、戰鬥蛙人訓練;在印尼階段(7月21-26日),“托爾圖加”號船塢登陸艦和印尼“拉克薩馬納”號護衛艦在海上安全保障行動過程中演練了CENTRIX保密通信係統。

    除了演練教練戰鬥任務,美艦和保障分隊為加強夥伴關係還在本地區一些國家(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的港口和基地參加了人道主義和社會慈善活動。

美國海軍首由瀕海戰鬥艦自由號服役[環球網]

    與文萊海軍的最後訓練階段結束後,“卡拉特-2008”演習於8月10日在新加坡正式結束。據美國海軍司令部評估,演習符合美海軍新戰略,促進了東南亞地區夥伴關係和集體安全的加強。

    從8月18日開始,美國海軍以同樣的兵力參加在該地區的另一場演習——“SAECAT”反恐演習。演習的目標是演練東南亞國家在反恐作戰的協同動作。該演習從2002年起在該地區舉行,形式是美國與本地區國家舉行係列雙邊演習。有6個國家參加了2008年的演習,它們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觀察員)。

    美海軍第7艦隊第73特混編隊派出的參演兵力除參加了“卡拉特”演習的“托爾圖加”號、“福特”號、“摩根索”號和“衛士”號外,還有“霍華德”號(DDG-83)導彈驅逐艦、“洛佩斯中尉”號(T-AK-3010)和“豪奇下士”號(T-AK-3001)車輛貨船及第16巡邏機中隊的P-3C“獵戶座”岸基巡邏機。演練的主要任務是在打擊犯罪和恐怖團夥的海上安全保障行動過程中對兵力行動進行協同(主要是指揮、通信和情報交換方麵)。“托爾圖加”號艦塢登陸艦上部署了作戰情報收集、處理與交換中心,該中心通過聯絡軍官與參加國海軍司令部協調兵力行動。演習持續一周,於2008年8月25日前在新加坡結束。

  其他演習

    隨著“裏根”號航母駛出聖迭戈海軍基地,美海軍第7航母打擊編隊從5月14日開始部署,5月19-28日在夏威夷作戰區舉行了第一次戰役戰術演習——ACWEX反潛演習。參演兵力包括:“錢斯洛斯維爾”號(CG-62)導彈巡洋艦,“德凱特”號(DDG-73)、“霍華德”號(DDG-83)和“格雷德利”號(DDG-101)導彈驅逐艦,“撒奇”號(FFG-43)導彈護衛艦(以上戰艦全部來自第7驅逐艦分艦隊)、2艘核潛艇,航母第14飛行聯隊第4反潛直升機中隊以及導彈驅逐艦、巡洋艦上第49、43和37中隊的反潛直升機。

    第7艦隊第7航母打擊編隊的艦艇自2008年6月至11月持續執行戰鬥勤務。在此期間訪問了韓國釜山和鎮海港(7月),參加了“SEACAT-2008”演習(“霍華德”號導彈驅逐艦,8月)。9月進入美軍中央司令部防區,10月在印度西海岸附近的阿拉伯海與印度海軍舉行了“馬拉巴-2008”聯合演習。

“馬拉巴-2008”演習的最高峰是10月中期的綜合演練戰鬥訓練任務,包括組織印度潛艇、美“斯普林菲爾德”號(SSN-761)核潛艇、P-3C反潛巡邏機和反潛直升機參加的反潛防禦,對岸上和地麵目標進行打擊(印度“美洲虎”攻擊機參與)。印度海軍“孟買”號導彈驅逐艦作為旗艦參加了演習。完成為期6個月的戰鬥勤務後,以“裏根”號航母為首的第7航母打擊編隊於11月25日返回聖迭戈海軍基地。

    10月份在西太平洋還舉行了幾次演習。10月13-27日,以“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為首的遠征打擊編隊與菲律賓軍隊一起參加了Talon Vision- PHIBLEX演習。

美國海軍陸戰隊搏擊訓練[資料圖片]

    10月27至11月2日在菲律賓群島舉行了SAREX-208多國海上搜救演習。美海軍參演兵力有“夏伊洛”號(CG-67)導彈巡洋艦,海岸警衛隊第14區(火努魯魯、夏威夷)和駐阿拉斯加恩科裏奇空軍基地的空軍國民衛隊分隊。然後根據演習計劃舉行了兩天的理論研討會作為岸上訓練,被邀請與會的有澳大利亞、孟加拉國、韓國、文萊、斯裏蘭卡、越南、馬來西亞、新西蘭、新加坡軍隊和海軍代表。

    2008年9月25日,“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搭載第5飛行聯隊和第15驅逐艦分艦隊指揮官)駛抵橫須賀,替換第5航母打擊編隊中的“小鷹”號航母。10月1日按計劃出海繼續進行在本地區的戰役戰鬥訓練。

    11月上旬,“華盛頓”號航母率第5航母打擊編隊與日本海軍舉行了一年一度的An nualex-2008演習。除艦艇外,橫須賀、佐世保、厚木基地的自衛隊也參加了演習。然後舉行了美韓“關鍵決心“/“鷂鷹”演習。“俄亥俄”號戰略核潛艇在其在西太平洋為期15個月的巡邏的最後階段參加了演習。艇上作戰指揮中心對演習中的美、韓海軍特種作戰部隊的行動進行協調。

    在亞太地區進行教練戰鬥活動的同時,美國海軍根據海上夥伴關係計劃(MPP),還進行了“太平洋夥伴關係-2008”大規模人道主義行動。5月1日至9月12日,搭載第133工程建設營的軍事海運司令部的“仁慈”號醫院船(T-AH-19)訪問了東南亞和大洋洲一些國家(菲律賓、越南、巴布亞新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東帝汶),對當地居民提供了醫療和其他社會慈善幫助。

    印度洋上的訓練活動

    2008年美海軍在印度洋西北部的戰役戰鬥訓練按慣例是在美軍中央司令部多國海軍司令部(CMF)的指定下進行的。戰役戰鬥訓練與該司令部各聯合特混編隊的係統性作戰活動緊密配合。第5艦隊司令科文·科斯格裏夫海軍中將(2008年7月起由威廉·戈特尼海軍中將接任)多次指出多國部隊對維護本地區海洋法律秩序、加強夥伴關係、保障航行自由和安全所作的貢獻。

    多國部隊各聯合特混編隊(第150、152和158特混編隊)常年在中央司令部防區內劃分的各責任區(阿拉伯海,亞丁灣,波斯灣中、南、北部)內值勤。其編成中除美海軍第5艦隊的戰艦和分隊外,還包括北約和中東、亞太一係列國家(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巴林、巴基斯坦)海軍的戰艦、輔助船、艇及分隊。美海軍第5艦隊主要兵力直接參加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但定期參加地區性海上軍事演習。

美軍中央司令部防區內經常舉行多國和雙邊海軍演習,演習通常在多國部隊各聯合編隊的行動區內根據其基本作戰任務方向舉行。以下為本地區部分典型演習。

    2008年2月26日至3月6日舉行了反水雷演習(MCMEX),其目標是,在保障航行自由和海上安全行動框架內展示多國掃雷部隊在波斯灣交通線上的水雷對抗能力。參加演習的有:美海軍“偵察兵”號(MCM-8)水雷對抗艦和第5艦隊第55特混編隊第15反水雷飛行中隊的掃雷直升機,英國“拉姆西”號(M110)和“布萊恩”號(M111)獵雷艇,科威特海軍第56特混編隊的排爆潛水分隊。演習中演練了在航道上探測、識別和銷毀水雷行動。

美國海軍A-4“天鷹”攻擊機 [資料圖片]

    2008年3月28日至4月1日在波斯灣北部舉行“守門員Ⅱ”多國海軍演習,演習由第26驅逐艦分艦隊指揮官指揮,演練了多國海軍海上安全保障行動的各個方麵。參演兵力包括:美海軍“克利夫倫德”號(LPD-11)兩棲船塢登陸艦、海岸警衛隊“莫諾莫伊”號(WPB-1326巡邏艇)和“帕斯芬德”號(T-AGS-60)測量船,巴林海軍“薩哈”號(FFG-90)導彈護衛艦和“阿裏·麥納麥”號(FPBGH-50)炮艦,加拿大海軍“夏洛特敦”號(FFH-339)導彈護衛艦及美國、澳大利亞海軍岸基巡邏機。在演練探測、跟蹤、攔截、檢查違法船隻行動的同時,還演練了前出至“艦隊前沿浮動基地”的構想。

    2008年4月15-17日,在阿拉伯海北部舉行了多國海軍反潛演習。第152特混編隊的兵力參加了演習,包括:巴林海“薩哈”號導彈護衛艦,美國“菲律賓海”號(CG-58)導彈巡洋艦和“卡尼”號(DDG-64)導彈驅逐艦(來自第26驅逐艦分艦隊)。演習目的包括:演練多國部隊在組織反潛防禦時的協調行動。

    2008年5月12-21日,美國和巴基斯坦海軍在阿拉伯海北部國際水域(第150特混編隊的行動區)舉行“靈感聯盟”雙邊聯合演習。演習旨在演練多國海軍在保障海上安全行動過程中的防空、反艦和反潛行動。巴方參演兵力包括:“巴德爾”號(D184)和“沙赫紮罕”號(D186)驅逐艦以及空軍彈藥銷毀分隊。美方參演兵力包括:“羅斯”號(DDG-71)導彈驅逐艦(隸屬於“林肯”號航母打擊編隊),“柯茨”號(FFG-38)導彈護衛艦(隸屬於“佩勒利烏”號兩棲攻擊艦率領的打擊編隊)。此外,還有第54、55、57特混編隊的分隊。演習結束後,“柯茨”號導彈護衛艦對卡拉奇港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美國媒體報道說,巴基斯坦經常參與多國部隊,該國海軍軍官曾兩次擔任第150特混編隊的指揮官(最近一次是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

    2008年6月,第152特混編隊中的巴林、美國、英國戰艦舉行了“樁網”演習。演習中演練了在當地海岸警衛隊和自衛組織的配合下保衛波斯灣中南部油氣開采設施和其他設施的任務。第152特混編隊中包括:英國“蒙特羅斯”號(F236)護衛艦,美國“珍珠港”號(LSD-52)船塢登陸艦和“柯茨”號導彈護衛艦以及巴林“阿裏·塔維拉赫”號(TNC 4523)巡邏艦。

    8月24-29日,在第152特混編隊指揮官的指揮下,在波斯灣中南部舉行了“守門員”例行演習。巴林“阿裏·法塔赫”號(PGGH 20)巡邏艦,英國“蒙特羅斯”號護衛艦和美國“卡托巴”號(T-ATF-168)遠洋拖船演練了海上安全保障行動的各種任務。演習的焦點是:在探測、跟蹤對本地區國家構成威脅的船隻過程中組織兵力的作戰指揮;對海洋法律秩序進行監督;完善攔截可疑船隻的戰術方法和臨檢技術裝備,與巴林海岸警衛隊協同動作。據美海軍司令部評估,該型演習有助於加強本地區國家在打擊波斯灣水域恐怖主義、走私和其他違法活動中的相互關係。 (譯自: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2009年第1期  作者:В.費奧多羅夫(海軍上校) 編譯:知遠/金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