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兩會”不需要娛樂解讀

(2009-03-06 10:11:31) 下一個

萬眾矚目的中國“兩會”剛剛拉開帷幕,就有許多“八卦”新聞撲麵而來。如女記者抱住張藝謀、馮小剛避采訪藏廁所、楊瀾的車號險被曝光、濮存昕被圍堵等,使莊嚴的“兩會”平添了幾分娛樂色彩。有報道稱,同曆年“兩會”相似,與會明星仍然是民眾最為關注的目標。針對這種說法,有網友指出,是部分媒體在有意誤導公眾視線,在事關國計民生的“兩會”上,人們渴望看到代表、委員各抒己見而不是耀眼的“花瓶”。

無須懷疑,“兩會”記者追星首先是為了自身利益,像那位抱住張藝謀央求給點兒 “ 下鍋菜 ” 的女記者,最終不過是為了回去好交差。暴露了中國一些主流媒體輕浮的一麵,也隱喻出娛樂時代中國人浮躁的特征。畢竟“兩會”不是文藝晚會,作為中國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政治活動,演藝明星成為新聞焦點本身就不正常。重大的民生話題被媒體束置高閣,一些無關痛癢的花絮卻成了他們的“下鍋菜”,實在令人費解。

有論者認為,在相對嚴肅的“兩會”報道之外,添點花邊新聞無傷大雅,目的是為了滿足受眾的需求。當然,在一個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媒體怎麽報道有選擇自由,苛求別人站在與自己同一角度看待所有問題並不現實。特別是中國的“兩會”,主要特點就是民主,人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切實感受去審視和評說,這是政治文明為中國人提供的政治權利。但是,媒體的需求不代表受眾的需求,記者“追星”也不意味著受眾都“追星”。據一份調查顯示,對本屆“兩會”人們期望解決的問題分別是:反腐倡廉、醫療養老、就業失業、樓市價格、教育公平等,其中反腐倡廉和醫療養老、教育公平已連續 7 年成為社會熱點。演藝明星和民生問題哪種是受眾的需求顯而易見,如此避重就輕確實有“誤導公眾視線”之嫌。

事實上,明星麵孔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不足為奇,真正導致“兩會”娛樂化也不是幾個明星能烘托起來的。若幹年以來,中國的“兩會”期間時有出位“高論”,比如去年曾經有“解決上學難的途徑是高收費”、“建議中國回複使用繁體漢字”等提案,本屆兩會又有爆料說衛生界委員提出“中國人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緊接著又有人建議在當前經濟危機下,中國要適當放開博彩業……諸如此類的“冷幽默”誘發了人們的娛樂心理,讓很多人覺得看某些人參政議政甚至不如看明星更好玩。

換個角度想,人們沒有必要苛責代表、委員在“兩會”上表達何種觀點。從理論上,代表和委員都是接受選民的委托而參政,無論他們的發言是否得當,都代表著一種社會利益,而不是基於作為自然人屬性的情緒釋放。問題的關鍵在於,當一些參政議政者不清楚自己委托人是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選民主體的情況下,他們很難選擇代表哪個群體的利益參政,隻能以個人的見識為基準,從個體利益的角度去履行職責。在這樣的前提下,注定會出現些“雷人”提案,也就難免讓人忍俊不禁。

當然,提交 “ 兩會 ” 的議案是不是“雷人”不在於出位,而在於那些言論到底代表誰。這是個常識問題,也是中國“兩會”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以某些委員定義的“中國人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為例,之所以產生娛樂效果,是因為他們所指的“中國人”並非大多數民眾,這就像廣為人知的笑話《魚翅炒飯》,主要不是炒飯裏有沒有魚翅,而是炒飯的廚師叫魚翅。如此偷換概念,任誰有多麽高深的理論修養和雄辯口才,也隻能啞口無言。

一些“民意代表”沒有經過充分公開的選舉而產生,角色及言論陷於尷尬境地是必然結果。但既然“兩會”是各種利益表達、角力的平台,即使出現經過“民意”包裝的驚人之語,也總好過那種“一致讚同”和沉默不語。站在這個角度看,“兩會”不怕觀點碰撞,可怕的是出現泛娛樂化傾向。一旦人們把嚴肅的重大政治命題當“戲”看,中國的整個政治生態就會毫無秩序可言,參政議政的會議就會淪為“藝人”走秀場所。

有道是:君無戲言。這裏的“君”固然可以理解為古代帝王,也可以理解為上流社會的各君子,兩者都代表著中國儒家思想體係中最高理想人格。引申到當今社會,首先是指那些具有政治話語權的人,其言其行對普羅大眾來說都有極強的示範作用,尤其是在全國最大的政治性會議上,雲集了中國社會各界的精英,每一條事關民眾利益的建言都可以視作國家利益。所以,這裏不需要娛樂解讀,更不需要娛樂心態。

王龍鳳凰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