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正史關羽之死簡析

(2009-03-05 20:26:06) 下一個

(以下文章全部依據《三國誌》正史,跟演義無關。 )

公元219年10月,蜀漢荊洲地區最高行政長官,武聖,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超級猛人關羽,光榮的掛了。他的死直接導致了一係列嚴重的後果,並且跟蜀漢最終的滅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並且導致諸葛亮和劉備興複漢朝江山的夢想就此破滅,應該說關羽是罪魁禍首。但是關羽這個人後來成為忠義的化身,為全體黑道所景仰的“關二哥”,武聖啊,所以他怎麽能兵敗身亡呢。於是無數人曾經尋找關羽遇害的“真相”,最早的恐怕是國學大師章太炎在《訄書》中,以為關羽之死的背後,有很大的陰謀。原文為「關羽...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禦...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以隕關羽之命。」將矛頭指向劉備和諸葛亮,之後隨著翻案之風的盛行,也有無數人指出各種問題所在,當然,無論事實無何,在時間機器發明前大家可以肆意的推測,既然可以無限推測,那麽就談談我的觀點,那就是關羽這個人固然有所謂忠義,但是沒腦子,作為一個馬弓手,小卒,有忠義就夠了,但是作為一個大軍區的司令員,光有忠義遠遠不夠。

首先作為幕後黑手是劉備和諸葛亮的第一條罪狀是關羽鎮守荊洲的人選,很多人覺得關羽並非最適合的,這是劉備和諸葛亮有意害他,但是那時是什麽情況呢?劉備尚未能取得西川控製權,荊洲是他唯一的根據地,一旦失去荊洲,那麽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沒了根據地,劉備又得向野狗一樣被別人攆著四處跑,而關羽作為跟劉備跟了那麽久的將領,在軍中多年,聲望比諸葛亮還高,是那時的“名將”有“明星效益”,職位基本上僅次於劉備和諸葛亮,忠誠更是沒話說,那麽整個“大後方”總督荊洲軍政大權,自然是他最合適了,趙雲在曆史上一直是以警衛隊長的身份出現的,很多人說趙雲合適,問題是趙雲那時最多不過是個少將級別的人距離軍區司令還有一定差距,而關羽早已經是元帥級別了,放著元帥不用用少將擔任軍區級職務這個恐怕哪個軍隊都不會這麽用。

其次便是最大的疑點,公元218年,10月關羽出兵北伐,從219年7月水淹七軍到10月兵敗身死,整整3個月,再沒有第二支蜀漢的軍隊出兵哪怕是牽製性的攻擊,完全是關羽孤軍奮戰直到全軍覆沒,被俘身死。由於蜀漢沒有設史官,所以那時的真實情況曆史上的記載也就少得多,很多人從《三國誌》《裴鬆評三國》《資治通鑒》等文集中尋找出若幹“蛛絲馬跡”證明劉備和諸葛亮是最大的嫌疑人。

正像一個寓言所說的,一個人丟了斧子,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的,於是他暗中觀察,發現鄰居家的兒子一舉一動都像偷斧子的賊,直到他後來找到了斧子,再觀察發現鄰居家的兒子完全不象偷斧子的賊了,現在叫先入為主的觀念。

看問題要全麵細致的去看,隻看局部就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就像二戰法國人盯著法德邊境,狂修馬其諾防線,認為既然是法國德國作戰,自然盯著法德邊境就可以了,結果德國人先拿了比利時,然後繞過這條防線,輕易擊敗了法國。

同樣的道理,荊洲之戰隻盯著荊洲是無法看到整個局勢變化的,一切的變化還得從212年10月劉備收取西川說起,劉備得到西川途中,有一個意外的收獲,那就是招降了馬超。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蜀漢需要荊洲和益洲兩地,同時出兵,打魏國一個首位不能相連。作為沒有在北方作戰經驗的諸葛亮這是戰略上合理的策劃,但是轉戰過全國的劉備自然知道,這兩地都不是產馬的地方,在哪個時代,騎兵是步兵的克星,步兵尚沒有能夠與騎兵抗衡的手段,而魏軍恰好是以輕騎兵為主,在複雜的地形,險要的地方縱然步兵比較有優勢,但是在北方平原上,步兵則完全無法對抗騎兵。但是馬超的加入頓時讓劉備欣喜若狂,馬超不僅勇猛,最關鍵的是他在西涼地區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人氣,加上曹操雖然擊敗了西涼的馬超,韓隧,宋建等幾個軍事集團,但是卻很難在西涼站住腳,主要兵力必須防備劉備和孫權,於是西涼依然是“三不管”地帶,一旦用馬超奪取了西涼,那麽蜀漢帝國缺乏騎兵的問題就能夠得到徹底的解決,西涼精銳的鐵騎部隊必然成為蜀漢的一支生力。雖然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但是我相信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天才必然連夜修改了隆中對,將兩路大軍變成3路——馬超率領的西涼軍,從此以後蜀漢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完成這個隆中對2.0版計劃——目標西涼。

於是在公元218年,多年修養生息後的劉備派遣吳蘭,張飛等部進攻漢中地區,但是被魏軍張頜,夏侯淵部擊敗,於是同年4月,劉備派諸葛亮留守成都,親率大軍進攻漢中,但是魏軍張頜徐晃等部死守戰略要地,致使劉備進展緩慢,兩軍逐漸形成對峙,此時劉備命令諸葛亮“盡起西川之兵。”前來增援,諸葛亮曾經一度擔心西川變成“不設防”地區,但是劉備明確表示,此戰鬥乃生死存亡之戰,所以調集了所有的部隊。麵對劉備軍的壓力,7月曹操也親自率軍前來作戰,公元219年3月,兩軍在漢中地區展開決戰,雙方步步為營拚死一戰,卻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爭演變成慘烈的消耗戰,一直打到5月,曹操見無法取勝,隻得率軍撤離,劉備隨逐步占領漢中地區,7月自任漢中王,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

而從時間上判斷關羽北伐的時間是什麽時候呢?雖然史書記載的比較模糊,但是公元218年10月,曹魏領地內宛城守將侯音Z反(武帝紀:“(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那時關羽則已經看準時機出兵北伐,當然時機是一回事情,目的卻另有一個,那就是當時已經開始的漢中之戰,曹軍兵力強盛,恐怕劉備一開始就希望關羽從荊洲出兵牽製住曹軍一部分的兵力。於是關羽迅速北上,掃蕩旌陽、當陽、編、鄀、宜城、忌數縣,直到襄陽城下,兵困樊城,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裏,關羽並沒有急於攻克此兩地,而是擺出了一個“圍點打援的態勢。”先後殲滅於禁龐德的7軍,顯然,他的目的並不是直接北上占領許昌,而是在樊城消耗曹操兵力,吸引曹軍主力,果然曹操派徐晃為前部,並調張遼合肥軍前來增援,並且親率主力為後援,顯然,曹軍的主力已經全部壓上來了(曹操集團中心在許昌地區)。對於劉備來說,這正是他的好時機,從占領漢中開始,他就不斷休養生息,等待著時機,這個時機就是曹操主力全部在荊洲地區的時候他就可以出兵攻占西涼,完成隆中對2.0的任務。然而漢中地區,道路難行,想當年諸葛亮北伐,也是準備了數月之久的,更何況劉備剛占領漢中,兵力損失比較大,正在急於恢複軍力。對於關羽,一開始就知道他不可能占領許昌,隻是要他出兵牽製,一旦戰局有變,立即撤回荊洲,曹操進攻荊洲,必然傷害孫權的利益(孫權此時有半個荊洲),孫權和關羽兩路軍隊足以讓曹操主力陷入第二場戰爭的泥淖中,這時,蜀漢就可以出兵奪取西涼了,這是劉備的如意算盤,而這個時期,馬超一直在漢中一帶做著準備。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劉備直到公元221年才討伐孫權,他得把漢中的兵力調集下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關羽的北伐並非是想直接摧毀曹操集團的中心,而是類似圍魏救趙的牽製曹軍主力,方便劉備在西線動手,給馬超製.造占領西涼的機會。但是可惜,劉備和諸葛亮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關羽隻顧著北抗曹操沒能執行東和孫權的計劃。

當初諸葛亮囑咐關羽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時候恐怕沒有想到關羽徹底粉碎了他的計劃,我們可以看看關羽在荊洲所做的,一,孫權想結親,關羽說,“虎女安嫁犬字。”二,關羽北伐,陷入僵局,孫權表示可以出一軍增援,關羽說,“你個兔崽子小看我,等我拿下襄陽就滅了你丫的。”三,關羽北伐兵糧不濟,於是果斷搶了孫權囤積的兵糧。把孫權得罪到這種地步,人家孫權好歹也是江東的老大,這不是找死嗎?難怪孫權最後捉住關羽後要殺他了。於是呂蒙白衣渡江一舉擊敗關羽,偉大的蜀漢狂人,就此光榮掛了。

至於為什麽關羽如此恨孫權,實際上早在漢中之戰開始前,孫權曾經索要荊洲,劉備不許,於是魯肅,呂蒙直接出兵,迅速從關羽的眼皮底下兵不血刃的占領了長沙等三郡,後來和蜀漢軍針鋒相對,諸葛亮和劉備考慮到聯盟是關鍵,於是和孫權和談,平分了荊洲,但是作為統帥的關羽這可是奇恥大辱啊。所以一直痛恨孫權,但是他並不明白,身為一個戰區司令,被情感衝昏了理智是最要不得的,所以今後的日子看似羞辱孫權羞辱的很爽,最後兵敗身死,直接導致蜀漢複國的大計失敗,這才是關羽一生最大的失敗。

關羽之死能怨誰?當荊洲爭執的時候,蜀漢主力遠在漢中,怪劉備無兵增援,劉備沒有撒豆成兵的水平,加上那時交通不便,關羽返回荊洲的時候又敗得太快,神仙也救不了他,劉備實際上直到兩年後才集結起5萬人馬進攻東吳,在219年10月,劉備剛取得漢中沒幾個月的時候他怎麽去增援關羽?怪諸葛亮沒有看好關羽?實際上此時的諸葛亮大部分在做政治工作,那時還不流行錦衣衛什麽的密探,總不能監視著關羽的一舉一動吧,再說諸葛亮不是神仙,不可能算對所有的事情,即使他已經明確了事情,手下的人是否能夠完全按照計劃行事也不是他能夠控製的了的。不是什麽時候都可以怪領導的,一出事就先埋怨上麵,尤其是自身水平有限的時候。關羽之死怨不得別人,是他自找的,政治上低級的失敗是無法用軍事上的勝利來擺平的,歸根到底,關羽不過一介武夫,不懂得靈活處理外交事務。


前線軍事社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