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首次核潛艇沉沒事故:長尾鯊號長眠深海(組圖)

(2009-03-17 08:28:46) 下一個


世界首次核潛艇沉沒事故:長尾鯊號長眠深海
2009年  來源:千龍網

1961年4月水麵航行狀態的“長尾鯊”號

1961年7月拍攝的“長尾鯊”號正麵特寫

    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於1958年5月28日開工,1960年7月9日命名下水, 1961年8月3日正式服役,總長為84.89米,最大寬度9.65米,吃水為7.9米,水麵輕載排水量為3526噸,正常排水量為3750噸,水下排水量為4310噸。當時,美國建造的全部常規艇和核潛艇的下潛深度均在 210米左右,該艇卻一躍增加到396米,這對於提高其與反防潛兵力的對抗能力無疑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不幸的是,“長尾鯊”在其服役後第一次修理完的試航中,卻“出師未捷身先死”,沉到了科德角以東200海裏威爾金鬆海溝的冰冷海水中。

    意外沉沒

    1962年7月,“長尾鯊”號核潛艇到樸次茅斯海軍造船廠進行服役後的第一次修理, 1963年3月結束,接著轉入修後試航工作。試航時,該艇共有乘員129人,其中有本艇12名軍官和96名士兵、1名潛艇兵力部的參謀官、3名海軍船廠的軍官和13名文職人員、1名海軍軍械工廠的技術員,另外還有3名承包商代理人。修理期間曾發現的故障均已排除。修船期間艦員和廠員之間曾經出現過某種摩擦和不和,但並不十分嚴重。修後必須進行的上百項檢查工作已經完成了10多項,剩下的則有待於潛艇出海時再加以檢驗。

    這次伴隨“長尾鯊”出海的是由海軍少校斯·烏·海克指揮的潛艇救援船“雲雀”號。“雲雀”上設有專用的救援設備,其中有一個大型的潛水救生鍾,可用來援救在259米深度上的潛艇。

    4月10日該艇在科德角以東200海裏威爾金鬆海溝處進行深潛試驗。當時風速3.5米/秒,試驗海區海麵平靜。到發生事故期間的水下電話通話情況如下。

    6時23分:“長尾鯊”浮到潛望深度,同“雲雀”進行AN/UQC係統的水下電話通話試驗之後,開始向試驗深度潛航。

    7時47分:“雲雀”被告知該艇擬開始潛向試驗深度。

    7時52分:“深度120米,一切正常。”由於要進行例行的水密檢查,因而曾暫停繼續下潛。

    7時54分:“距試驗深度差x米。”“雲雀”被告知,所有下一步行動均以試驗深度作為比較基準,而不再提及深度的準確數字。這種預防性措施是為了避免被其他船隻獲取電話信息,從而導致泄密。

    8時9分:“長尾鯊”報告位於試驗深度的一半處(深度198米)。

    8時35分:有“距試驗深度差91米”的聯絡。AN/UQC係統的聯絡狀態良好。

    8時53分:“正在接近試驗深度。”

    9時02分“雲雀”號詢問潛艇的航線。“長尾鯊”號應答正常,航線均無變動。

    9時12分:兩船進行了例行的通訊核對,

    9時13分:“發生小故障,準備上浮。正在向壓載水艙供氣,請注意。”最後一個完整信號從“長尾鯊”傳到了“雲雀”。水下電話從來就不太清楚,這最後的信息更加嚴重失真。海克說是“出現了不大的問題……有浮起角……試圖排水”。

    9時17分:“……試驗深度……”有一種異常聲響信號終於傳到水麵,但由於聲音已嚴重失真,海克船長已無法辨識,但瓦特鬆確信其中包括有“試驗深度”這樣的字眼,而且最後的聲音曾使他聯想到了潛艇的爆炸。這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在大西洋方麵反潛作戰經驗的副艦長兼航海長斷言,是潛艇耐壓艇體壓壞的聲音,因為這聲響很像是在戰時服役期間他所熟悉的水下爆破聲。

    隨後,聯絡中斷,“雲雀”開始搜索。直到10時58分,當海克船長把命令潛艇立即浮起的手榴彈投入水中無效之後,才發報給位於新倫敦的核潛艇艦隊司令部。

 

1964年從“北鬥六”號上拍攝的“長尾鯊”號指揮艙

1963年從小型深潛艇“裏雅斯特”號水下拍攝的“長尾鯊”號殘骸

    緊急搜救

    接到消息後,美海軍當局下令讓深潛器“曲斯特”號參加搜索。6月27日,“曲斯特”第3次潛到距海麵2560米的海底處搜索時,收集到大量的紙片和碎物。在雜物中搜救人員發現有一隻黃顏色的橡膠套鞋,這種套鞋隻有在核潛艇的反應堆隔艙工作時才會使用。由於這種套鞋平時鎖在一個箱子裏,因而決不會自動跑到海裏來。搜救人員還發現,用漏模印刷在套鞋上的號碼是SSN5……終於使這最後一批證物被確認為是“長尾鯊”的遺物。

    就這樣,服役不滿兩年的“長尾鯊”號核潛艇連同129名乘員一起橫臥在2560米的海底。這是曆史上發生的第一次核潛艇沉沒事故。

    亡羊補牢

    1963年6月,美國海軍部長弗·考斯公開了調查委員會有茉“長尾鯊”失事的調查結論:

    “機艙內突然地大量進水,被認為是核潛艇‘長尾鯊’號於1963年4月10日沉沒在科德角以東200海裏處的最為可能的原因。”

    “海軍深信最可能的原因是‘長尾鯊’的海水係統的某個局部出了毛病,且很可能在機艙範圍。潛艇周圍的海水在巨大壓力作用下湧入艙室時會造成猛烈的水霧。進入艙室的海水使輸電網絡失效且導致潛艇失去動力。‘長尾鯊’航速下降之後開始下沉,片刻便超越它的臨界深度,最後停在2560米的海底上。”

    “長尾鯊”號沉沒之後,美國海軍采取了一係列善後措施:

    ——對已服役和已下水之各艇(“長尾鯊”號失事時,其同級艇2艘已服役,7艘已下水)之強度進行仔細的檢查。

    ——對按原計劃已經製成的所有耐壓部分,均加大其安全係數,減少試驗試航深度,降低試驗壓力,對各型潛艇的潛航深度作’了限製。換句話說,如設定壓壞深度為396米、安全係數取1.5時,則試驗深度大致為270米。

    ——由於以上處置將顯著地限製本級艇的效能,為力求維持住史無前例的396米的試驗潛航這一記錄,決定對“三葉尾魚”號、“小鯊魚”號等實施特別的改型工程。

    ——改進應急主壓載水艙吹除係統。原來的吹除係統繼續用作正常情況下的吹除而予以保留,附加一段應急旁路,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加大空氣的供給。在美國國會關於該艇沉沒作證時,提到主壓載水艙吹除係統的設計概念是個薄弱環節,從而限製了潛艇從進水事故中恢複生命力的能力。根據一是整個係統的設計概念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潛艇抄來的,吹除速度沒有增加到足以應付大深度時的能力,從而發生的高速進水導致了事故;二是管路長度的計算和控製裝置的複雜性使得主壓載水艙的吹除係統成了薄弱環節。

    ——1964年3月,美在新倫敦潛艇基地新設了潛艇安全計劃中心,其任務是:對正在服役、建造和設計中的全部潛艇從設計藍圖到實艇的全部裝置和結構的強度進行驗核,對已有的艦員編製和部署進行調研和修訂,對包括核武器、核動力裝置在內的潛艇總體安全問題經常予以密切注意,發現問題可向海軍作戰部長、艦隊司令或潛艇縱隊司令部提出建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