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媒稱米-28N性能被嚴重誇大明顯落後阿帕奇

(2009-03-16 12:30:39) 下一個

俄媒稱米-28N性能被嚴重誇大明顯落後阿帕奇
2009年03月   來源:中國網

美製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獨立軍事觀察》日前刊登分析文章稱,俄軍最新型米-28N武裝直升機的性能被嚴重誇大,該機所裝備的武器和電子係統均要明顯落後於美國的AH-64D“長弓阿帕奇”。

    俄空軍總司令亞曆山大·澤林曾在去年12月份時宣布,俄軍方已決定開始批量裝備有“夜間獵人”之稱的米-28N全天候直升機,並將繼續對卡-52進行測試。也就是說,米-28N今後將成為俄陸軍航空兵攻擊直升機部隊的主力機型。而獲得軍方極高評價的卡-52將主要用於裝備陸軍特種部隊。據估計,俄軍將在最近4年內裝備多達100架米-28N。

    隨著米-28N開始裝備部隊,人們的注意力也再次集中到該機的具體作戰性能上來,而一架新型直升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機載電子設備的先進程度。同時,無線電設備又是直升機載武器上最重要的部件,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武器係統的作戰效能。俄空軍陸軍航空兵管理局局長維克托·伊萬諾夫在談到米-28N和卡-52裝備的電子設備時指出,這兩種直升機上的計算機和熱成像係統主要進口自法國和瑞典,“俄羅斯正在開展類似的研究工作,我們正在努力追趕歐洲人”。

    在俄專家看來,米-28N的主要缺陷在於其過時的武器係統和落後的電子設備。

    米-28N是前蘇聯為對付美國AH-64“阿帕奇”而著手研製的,其研製過程雖然經曆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不同的國家體係,但在一點上卻是相同的,即在電子產品方麵均落後於西方。與此同時,美國的“阿帕奇”在製造和改進過程中卻利用了在計算機、光電、微電子和通訊領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在裝備任何一種武器係統時,都應將其性能與對手的類似裝備進行比較。這裏,就將米-28N和AH-64做一對比。

    米-28N的主要缺陷

    米-28N的主要用途是消滅地麵、空中目標及敵方有生力量。雖然此前曾有人對其裝備的機載無線電設備進行過分析,但這種評估並未將無線電設備的性能與米-28N的作戰用途進行關聯。以往在評估米-28N的性能時,人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該機使用“攻擊”半主動反坦克導彈對裝甲車輛和其他地麵目標的打擊過程上。在使用“攻擊”導彈打擊目標時,直升機上武器控製人員必須為其指示目標。直升機發出的控製指令通過無線電傳遞給導彈。這一過程無疑是非常危險的:直升機搜尋和引導導彈攻擊所需的時間已明顯超過現代化防空係統的反應時間--目前便攜式防空導彈從發現直升機到發射所需的時間隻有4-10秒鍾。對於米-28N來說,在距離6千米外對目標發動攻擊尤其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其必需提升飛行高度,以便為反坦克導彈指示目標。就價格來說,每架米-28N約相當於3-4輛坦克,在麵對國外現代化防空係統時,很難說攜帶有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夜間獵人”會達到合理的“性價比”。

    此外,米-28N配備的“攻擊”反坦克導彈對西方現代化坦克的摧毀能力也非常低下:如果其從正麵打擊沒有加掛反應裝甲的美國M1A2主戰坦克,要達到使後者喪失機動能力或開火能力的效果,則幾率不會超過20%。所謂“喪失機動能力”是指摧毀坦克的發動機、履帶和其他關鍵性部件,或是使駕駛員喪失行動能力;而“喪失開火能力”則是要摧毀坦克的武器係統和瞄準手。需要指出的是,M1A2正麵防護裝甲的厚度為850毫米,而“攻擊”導彈的穿甲厚度僅為800毫米。要想摧毀M1A2,“攻擊”導彈就必須從側麵實施打擊。

    米-28N上裝備的另外一種重要武器為“針”式空對空導彈。這種武器由1983年開始裝備部隊的“針”式便攜防空導彈改進而成,其對速度不超過300米/秒的戰鬥機的摧毀概率為0.4-0.6。如果受到紅外誘餌的幹擾,該導彈的命中概率將下降至0.2-0.3。

    米-28N上裝備的S-8型火箭彈的穿甲厚度為400毫米,對非裝甲目標和輕裝甲目標的毀傷效果不錯。但直升機在使用這種武器時將麵臨可能被敵方防空係統擊落的危險。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米-28N的座艙受到裝甲防護板的嚴密保護,擁有很高的戰場生存率。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實際上,任何飛行器都不可能受到非常有效的裝甲防護。在螺旋槳被輕武器擊傷的情況下,任何裝甲保護措施都沒有用。此外,12.7毫米口徑的穿甲燃燒彈在750外以20度入射角射擊時的穿甲厚度為20毫米。而保護直升機駕駛員的座艙裝甲隻是粘和有防彈陶瓷的10毫米厚鋁合金板。這種防護措施僅能抵禦7.62毫米口徑子彈的打擊。

    米-28N的一個主要缺點是無法在進入敵方防空係統作用範圍前發動攻擊。因此,這種直升機未必會在未來的作戰行動中對陸軍部隊提供有效的支援。

    AH-64D“長弓阿帕奇”高生存率的秘密

    “長弓阿帕奇”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和其裝備的“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是在高度發達的無線電和電子設備製造水平上研製出來的。自問世以來,“地獄火”導彈就不斷在接受改進,現在已由第二代采用半主動激光製導方式的AGM-114A發展為第三代采用主動雷達製導方式的AGM-114L型。

    AH-64D上機載無線電係統的一個主要長處是可在直升機上升到發射反坦克導彈的高度前,便可根據目標的重要程度提前鎖定目標位置。這套係統能夠區分將敵方的裝甲車輛和防空係統進行區分,確立打擊順序,從而提升直升機在戰場上的生存率。“長弓”雷達係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在機載武器最大射程處自動對移動或非移動目標實施探測;識別並按五個等級確定目標的重要程度;跟蹤目標,如果目標處在導彈自動導引頭作用範圍之外,還可將其相對於直升機的坐標傳送給導彈;將目標的準確坐標傳送給其他直升機、攻擊機或地麵指揮中心。

    至於“長弓阿帕奇”上配備的“地獄火”導彈,其穿甲能力達1000毫米,對俄製坦克的摧毀概率高達0.8-0.9,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AH-64D的高生存率在近些年來的幾次局部戰爭中已得到很好的驗證:在伊拉克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該機均能很好地壓製敵方的防空火力並對高效率地摧毀裝甲目標。

    總體上講,AH-64D的高生存率主要得益於兩點:首先,機載無線電係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直升機暴露在敵方防空火力作用範圍內的時間; 其次,使用高精度反輻射導彈對敵方防空係統實施壓製。

    在談到機載武器時,就不能不對比米-28N和AH-64D上配備的機關炮的性能。米-28N上裝備的2A42型機關炮的重量是AH-64D上M230的兩倍,而後者的備彈量則是前者的4.8倍。需要指出的是,M230是專門針對AH-64研製的,而2A42最初則是用來裝備BMP-2型步兵戰車的。

    綜上所述,裝備過時電子係統和武器的米-28N已無法滿足現代化作戰的要求。很難理解俄政府為什麽還要講其列入2015年前的國家武器采購計劃。在俄專家看來,米-28N在其誕生之時,便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主要競爭對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