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英媒:中國將用稀土控製全球未來新能源(組圖)

(2009-03-11 13:42:03) 下一個

全球95%以上的稀土資源都由中國生產供應

英國《泰晤士報》3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掌握技術未來的鑰匙

中國從一項長達15年的調查中勝出,成為稀土金屬供應的“最大壟斷國”。業內專家說,這一主導地位將使中國控製消費類電子和綠色技術的未來。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中國大幅削減每年的稀土金屬出口配額,任何公司都將無法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風力渦輪機或混合動力汽車,這一局麵正在迫近。

在經過長期的價格戰和出口配額削減後,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屬都將由中國生產供應。17種鑭係元素(原子序數58至81之間的稀土元素)廣泛應用於手機、激光器和航空業等方麵,而這些元素都由中國生產。

雖然中國具備生產足夠的鑭係元素、鋱元素、釹元素和鏑元素的資源和精煉能力,以滿足每年10%的全球需求增長率,但預計它今年對全世界的稀土出口隻有38000噸,這還不夠日本一個國家的需求。

而且,隨著世界各國在能源利用率方麵加大努力,中國的主導地位將變得更具有戰略決定性,因為很多重要的環保技術,例如風力渦輪機、低能耗燈泡和混合動力車等都非常依賴稀土金屬。

稀土金屬專家傑克·利夫頓說:“鄧小平1997年曾說,就像中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產區一樣,中國也將成為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如今,鄧的話已成為赤裸裸的現實。世界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沒有這些‘技術性金屬’的元素,也就談不上什麽技術。中國已經開始研究如何使這些金屬給本國公司以其它國家難以匹敵的競爭力。”

外界認為,稀土資源將為中國高技術產業提供一個繁榮的機會,允許它們獲得對亞洲、歐洲和美國競爭者的巨大競爭優勢

中國在稀土供應方麵日益崛起的實力及其明顯要把它作為“21世紀的經濟武器”的意圖令日本政府感到擔憂。有日本政府人士對《泰晤士報》說,對日本業界來說,這是一種無形的海嘯恐慌。日本幾乎100%的稀土進口都來自中國,因此它將這些元素看作未來貿易戰的一個潛在戰場。

豐田和日本其它大型汽車生產商正忙於在越南和馬來西亞尋找稀土。美國被價格戰擠出的稀土礦也將重新投入使用。不過,很多業內觀察人士認為,北京會在世界出現主要競爭者之前策劃一場全球供應危機。

日本三井公司稀土部門負責人佐藤陽一說,中國的戰略表明,北京和世界消費者之間正在進行一場複雜博弈。中國限製稀土出口的原因大致有兩個:

其一,為中國高技術產業提供一個繁榮的機會,允許它們獲得對亞洲、歐洲和美國競爭者的巨大競爭優勢;

其二,迫使外國公司將其高技術工廠和研究中心轉交給中國,以此來避免配額限製,但此舉將會遭到日本公司的反對,因為它們擔心會喪失產業機密。

佐藤還認為,中國還會用其已有的壟斷地位來摧毀任何新的競爭。雖然世界上42%的稀土礦藏分布在中國之外的地方,但這些地區幾乎不具備精煉能力

佐藤說:“當然,有很多人想在中國之外的地方建立精煉廠,尋找稀土來源,但這些投資在中國可能施加價格報複的情況下並不會起什麽作用。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都出現了新的項目,但中國隻需將價格下調,就會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作者利奧·劉易斯。唐湘 譯)

稀土資源

廣東省英德市一非法開采稀土的作業現場,在中國,非法開采和非法出口稀土近年來受到嚴厲打擊

稀土資源提煉過程示意圖

雖然世界上42%的稀土礦藏分布在中國之外的地方,但這些地區幾乎不具備精煉能力。

用銻化銦、砷化镓等製造的電子元器件,廣泛應用在軍工領域尤其是紅外製導武器上。

銻化銦是紅外導彈中電子元器件的核心材質,而中國銻和銦的儲量雖然豐富,但也都麵臨被開采一空的危險。

金屬鎢一直是稀缺資源,而鎢又幾乎曾是高速穿甲彈彈芯材質的唯一選擇。後來美國出於經濟性考慮,開發了貧鈾(主要為鈾238)作為穿甲彈材質,卻一直在環保問題受到詬病。上圖為金屬鎢。

鎢本身有耐高溫的優點,因此在航空發動機方麵也獲得廣泛應用。尤其是先進噴氣發動機的零件中,各種鎢合金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成分。

中國雖然有世界上最大的鎢礦資源,但長期因挖掘技術水平低下造成大量浪費,並且為換取外匯而低價出口國外。目前國內的白鎢礦已經枯竭,而黑鎢礦的資源也迅速減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