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澳刊稱俄反隱身雷達是美國隱身戰機最大威脅 | |
2009年03月 來源:中國網 |
文章稱俄製VHF反隱身雷達是美國隱身飛機重大威脅
澳大利亞《空軍力量》雜誌9日刊載了澳洲資深防禦分析家作者卡羅·柯普文章。卡羅在文章中指出,俄羅斯VHF反隱身雷達是美國隱身飛機重大威脅,基於“隱身飛機是完全看不見的”這種認知來製定的力量結構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美國想要應對未來防空係統,其就需要更加完善的技術性思維。
文章稱,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美國F-117A隱身戰機輕易的穿透了薩達姆從前蘇聯采購的防空係統。在最初的震驚過後,俄羅斯軍工企業與研究部門開發出了三管齊下的武器係統,以應對美國的空中力量戰略:能夠打敗遠程ISR係統的技術、打敗或降其隱身性能的傳感器,以及能夠打擊並摧毀美國精密製導武器——尤其是高速反輻射導彈與巡航導彈——點防禦武器。
文章指出,目前,這種產品已經出現在全球出口市場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俄羅斯專門研究用來對抗美國“超低可觀測”飛機與導彈的傳感器。文章介紹說,這些傳感器主要劃分為兩大類:VHF(甚高頻)波段雷達與用來探測隱身機雷達及網絡終端的被動輻射源定位係統。不過,到冷戰末期的時候,VHF波段雷達被認為已經過時了。事實上,前蘇聯隻設計了NNIIRT1L13NeboSV這一種這種類別的雷達,而且當時這種雷達已逐漸被廣泛應用的P-14“高國王”與P-12/18SpoonRestB/D取代。
不過,北約對塞爾維亞的轟炸再次使VHF波段雷達成為炙手可熱的裝備:當時,塞爾維亞的防空部隊利用“匙架”(SpoonRest)與SNR-125型數字化雷達,發射了一枚薩姆-3型“果阿”地對空導彈,擊落了一架“夜鷹”F-117A隱身戰鬥機。雖然相關技術資料仍不得而知,但據了解,美國當時並沒有派遣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幹擾對方雷達,再加上其計劃不周,才導致塞爾維亞導彈操作員獲取了F-117A的飛行突進,並設下了埋伏。自從此之後,俄羅斯的針對各種遺產係統,尤其是SA-3GoaSAM與P-18SpoonRestD雷達開展的數字控製與固態電子升級套件業務一直客流不斷。
文章警告說,俄羅斯VHF波段反隱身雷達將改變美國隱身技術使用者作戰的作戰規則:雖然隱身技術應對S-波段與X波段雷達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其要想打敗這些波段的雷達仍有不可逾越的障礙。而且,即便是有限數量的現代VHF波段,都能阻止隱身戰機發起突襲,如果雷達能夠全麵提供3D(方位與高度測量)能力,那麽作戰規則就將永遠被改變——VHF波段3D雷達能夠跟蹤50海裏或更遠距離處的隱身飛機,而高精度角的VHF波段3D雷達則可用來飛行中段製導艦對空導彈,或直接攔截飛機。
文章指出,俄羅斯設計師的目的就是讓VHF雷達具備足夠的精度,使導彈或飛機盡量接近反應靈敏的隱身飛機,使導彈或戰機的X/Ku-波段雷達捕獲這架隱身飛機。在操作性上,俄羅斯設計師的想法就是利用足夠精度的VHF波段雷達覆蓋一個地區,防止美國隱身飛機對這一地區發動突襲。而擁有3D能力的VHF雷達則能夠被用來當作另一種捕獲與中段製導雷達。據稱,中國已經在試運行由VHF雷達與現代薩姆防空導彈係統組成的綜合係統。
文章稱,VHF波段雷達通常遠遠低於反輻射導彈——如AGM-88HARM與MBDAALARM——頻率範圍,通常限於L-波段或S-波段。因此,飛機必須利用多種武器係統定位並攻擊雷達。而且,文章還指出,最新一代VHF雷達係統的機動性也與冷戰時期不可同日而語:3DNNIIRT1L119NeboSVU雷達要在45分鍾之內才能部署完畢,而較新的2DKBRVostokE則能夠在8分鍾之內部署完畢。後者已新非常接近諸如30N6E/92N2E係列、64N6E係列以及96L6雷達等能夠在五分鍾之內部署完畢的“射即跑”型雷達係統。文章稱,如果一種武器要從很遠的地方攻擊這種雷達,除非它的速度非常快,否則還沒等它飛到目的地時,目標就早已離開了。
至於美國如何應對先進VHF雷達的擴散,或是世界各國對其遺產VHF雷達升級這種情況,文章稱:
首先,美國可以選擇是VHF波段幹擾器。對美國而言,這是個很大的挑戰,因為這需要大型天線陣列,這不適合諸如EA-6B“型徘徊”電子戰飛機或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等小型飛機。更糟糕的是,與冷戰時期的雷達設計不同,現代雷達采用的是敏捷的跳頻設計,唯一的缺點就是天線帶寬限製了其跳頻範圍。
其次,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利用數量有限的B-2A型“幽靈”(Spirit)轟炸機(20架)與F-22A“猛禽”戰機(目前其隻打算采購180架),以時速超過60海裏的速度,用有翼GBU-39/B小直徑炸彈或有翼GBU-31聯合製導攻擊武器攻擊這種目標。F-22A戰機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縮短了防禦方的反應時間,即便是其能夠發現F-22A戰機,其也很難攔截到它。B-2A轟炸機能夠有效的應對VHF威脅。很不幸的是,F-35戰機既沒不具備打敗VHF雷達所需的速度,也不具備打敗VHF雷達所需的體積或形狀。
文章稱,雖然在對抗隱身技術方麵,VHF波段雷達並不是“銀子彈”,但是這些雷達會讓對方的隱身行動變得更為困難,而且一旦數量眾多的諸如NeboSVU雷達這樣的精確三維設計裝備得到廣泛部署,其便可以為導彈提供支持。要想擊敗這種雷達,就需要對方付出更為專注且巨大的努力。毫無疑問,在這種情況下,不讚成發展隱身戰機的人與非隱身戰機製造商會爭論說,隱身戰機是一種昂貴但再過不久就會沒用的奢侈品。不過,他們卻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俄羅斯最新式L/S/X波段雷達能夠識別並鎖定全部遺產戰機,其中包括新建的F-16、F-15以及F/A-18變型機。
最後,文章警告說,如今基於“隱身飛機是完全看不見的”這種認知來製定的力量結構是非常危險的,要應對未來防空係統,就需要更加完善的技術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