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的“馬六甲困局”

(2009-02-27 10:24:27) 下一個

2004年4月,一則關於美軍即將進駐馬六甲海峽的消息,頓時扯緊了亞太國家的神經。
 
這則新聞的大意是,據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透露,美軍方將製定名為《區域海事安全計劃》的反恐新方案。根據計劃,美國將向馬六甲海峽派駐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以防止恐怖分子的襲擊。
 
消息傳到東南亞,立即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表示不會接受美國的提議。我國作為該地區的大國。同樣,在關注著美國的動向。

已連續5年執筆起草我國社科院出版的年度報告《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中“周邊安全”部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安全問題學者盧國學認為,如果美軍真的實現向馬六甲海峽派兵,這將成為2004年安全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

馬六甲海峽的安全問題不僅成為我國有關部門研究的熱點.也引起了我國政府的密切關注。

馬六甲:欲望之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度洋東北部、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我國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它與其南部的巽他海峽和望加錫海峽共同成為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交通樞紐.曆來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

二戰後.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的馬六甲海峽,歸沿岸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管,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約為5萬餘艘。馬六甲海峽因此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美國拋出的駐軍馬六甲海峽的口風,打破了海峽的平靜,並得到了新加坡的支持。一個是號稱擁有“全球利益”的超級大國,一個是海峽的控製國之一,而且打的旗號是“反恐”,美軍似乎不久後就要順理成章地介入馬六甲的防衛了。

最先擊碎美軍美夢的是海峽的另外兩個控製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本來要於6月4日至5日,在新加坡與部分亞洲國家高層,就馬六甲海峽局勢商討對策。但就在他起程之前,馬來西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作出了明確回應,拒絕美國在馬六甲海峽進行反恐巡邏,並稱這樣的建議實際上是否認馬來西亞保護馬六甲海峽安全的能力。
印尼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表示反對美國在馬六甲海峽派駐軍隊的計劃,馬六甲海峽的主權屬於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不允許外來勢力派駐軍隊。

在馬來西亞和印尼明確反對的情況下,本來支持美軍進駐的新加坡的態度也有了轉變。
美軍投石問路的舉動遭到抵製之後,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曾放口風說要駐軍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上將。公開否認自己的說法。他稱美國沒有意圖派遣更多的軍艦和軍隊到馬六甲海峽。

6月3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飛往新加坡途中告訴媒體,有關美國計劃不顧馬六甲海峽附近國家的反對。執意介入該海峽的防禦工作的說法是不正確的,“這是媒體一貫的誤報行為”。“隻要馬來西亞和印尼反對,美軍的計劃就難以實現。”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錫鎮表示:“新加坡雖然位置重要,但是麵積很小,而馬六甲海峽的絕大部分為馬來西亞和印尼擁有。”他分析說.東南亞國家一直極力保持該地區的戰略平衡,希望與各大國保持平衡外交,避免讓任何一個大國占有壓倒性優勢。而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戰略意義,東南亞國家不會不知道,讓美國進來。那麽必然引起周邊其他大國的緊張,該地區的戰略平衡必然會被打破。

美國的醉翁之意

我國安全問題專家盧國學表示,馬六甲海峽近年來一直籠罩著海盜與恐怖組織聯手製造恐怖事件的陰影。如僅在2001年,在馬六甲海峽就發生了600多起海盜劫船事件,經濟損失100多億美元。這是美國進駐的直接借口。

他說,從國際戰略的角度來看。馬六甲海峽無疑也是美國搶占地緣優勢、抑製大國崛起以及掌控世界能源流向的關鍵水域。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軍積極推行“兩洋戰略”,試圖掌握全球16條海上要道(即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羅裏達海峽、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好望角航線、巴拿馬運河、格陵蘭一冰島一聯合王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和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望加錫海峽、朝鮮海峽以及太平洋上通過阿拉斯加灣的北航線)。因此,馬六甲海峽是美國多年來誌在必得的一個戰略要地。

盧國學分析了美國的戰略意圖:第一,美國在馬六甲海峽立足,將迫使俄羅斯海軍打消重返越南金蘭灣基地的想法;第二,馬六甲海峽毗鄰中國。是中國的南大門和重要的能源供應航線,馬六甲海峽又與中國的台灣海峽、南中國海相距較近,而隻要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就將成為中國崛起的“絆腳石”;第三,美軍進駐馬六甲海峽,將使印度海軍難以向太平洋一側發展;第四,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屯兵,還將迫使日本不得不繼續聽命於美國。我國的“馬六甲之痛”

一位專家用“馬六甲之痛”來形容我國在馬六甲海峽問題上的困境。

對中國而言,馬六甲海峽是中國海上石油運輸的生命線。1993年。我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10多年來的發展.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進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的。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有近6成是中國船隻。馬六甲海峽已經與我國經濟安全息息相關。這個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的海峽,直接扼住東亞國家的能源咽喉。“我國的海上石油運輸線的安全如何得到保障?現有的我國與有關國家的關係是否足以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南開大學全球化問題研究所所長龐中英教授對此一直心存疑慮。

他說,過去,在我國對國際資源依賴不多的時代,這樣的安全問題幾乎是不存在的。而今日,國際資源供應的安全卻成了我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

美國、日本、印度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海軍都布防馬六甲,打擊海盜是它們最基本的理由。但是,除了這種冠冕堂皇的借口,明眼人都知道,它們都是在為防範國際衝突而未雨綢繆。

我國一位能源專家曾用“不堪一擊”來形容我國馬六甲海峽運輸航線的安全。這樣的評價包含了三層含義:第一,目前馬六甲海峽處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控製範圍之內,印度力量對該海峽也是觸手可及;第二,以我國目前的實力,尚無法控製這條海峽;第三,這條海峽已經成為美國全球戰略中必須控製的16條咽喉水道之一,一旦美國勢力介入。將會使該地區局勢更加複雜。

毫不誇張地說,誰控製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扼製住了中東及東南亞的石油能源通道。

修建“東方巴拿馬運河”?

“我國要確保石油運輸安全,就必須尋找一條比馬六甲海峽更便捷、更便宜、更安全的石油運輸線路。而克拉地峽正是一個重要選擇。”張錫鎮教授認為。
 
克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段狹長地帶,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地峽以南約400千米地段均為泰國領土。如果在這裏修條運河,那麽,今後船隻就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

按照初步測算,開鑿克拉地峽運河需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

我國能源研究機構曾專門研究提出了3個解決我國進口能源運輸的方案:①建立泰國南部沿海“海陸聯運陸橋”,②建立泛亞洲石油大陸橋,③開鑿克拉地峽運河。

據參加過研究的朱興珊博士介紹,這幾個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和第二個方案隻能解決4000萬噸/年左右原油的運輸問題,這與遠東國家需從中東進口4億噸左右的原油相比,作用相當有限。

第三個方案是在克拉地峽開鑿一條亞洲的“巴拿馬運河”,這是“撇開馬六甲”設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

但泰國政府無力獨自承擔這項大工程。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2003年共進口原油9100萬噸),我國的態度一直非常關鍵。

我國一直對這項工程猶豫不決,一個重要原因是考慮到對新加坡利益影響太大。一旦我國與泰國、日本等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峽運河工程.必將對新加坡的航運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此外,人們擔心馬六甲海峽,實際上是擔心美國卡脖子,但改道泰國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美國在泰國的梭桃邑海軍基地、烏塔堡空軍基地都有駐軍。

中日韓能否攜手尋出路

日本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田邊敏憲表示,在能源問題上,“東盟+3(中日韓)”必須友好地開展合作。
田邊認為,歐洲之所以能夠建立歐盟,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建立了煤鋼共同體。中日兩國,視情況可以加上韓國甚至天然氣資源豐富的俄羅斯,攜手建立一個能源共同體。

張錫鎮教授表示:“不排除因為能源問題使東亞的國家走到一起的可能性。相互爭鬥,會使大家一起受損,聯手合作,卻會共同受益。”


林錫星 《海事大觀》 2004年第10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